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难以统一,发展时间较短的中国资本市场由于缺乏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漏洞,投机性较强,曾产生了很多具有讽刺性的大笑话,如南德集团的牟其中,德隆集团的唐万新等利用证券市场的缺陷疯狂圈钱,任意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直接使一部分人把资本市场看作洪水猛兽,认为这个市场是一个极度投机的不创新财富的市场,是一个制造“泡沫”的市场,最近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推倒重来”,股市的下跌属于革命性调整,中国股市不怕崩盘,甚至只有崩盘才能重建;股市只有跌倒1000 点,才能引进做空机制,重新建立一个完美的股市。
2.2 资本市场患的是“体制病”,存在着制度缺陷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一种极为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计划经济的天敌,
资本和资本市场在中国长期处于被排斥的地位。从股份经济在我国出现的那一天起,传统势力的扼杀机制和行政权力的同化机制也就同时开始启动,并且在多方面和多层次上形成了对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重钳制。一是来自于传统势力的惯性;二是来自于行政机制的干预;三是来自于思维定势的束缚;四是来自于改革的误区。表现在资本市场上的特征是,首先,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被行政权力多重扭曲的市场;其次,上市公司大都带有比较明显的国有色彩;再次,中国股市因其在走向上受到政策的强力调控而呈现出典型的“政策市”的特点。中国资本市场不是一个一般的新兴市场,而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诞生的新兴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不只是由于一般新兴市场中因市场规则不健全和投资者不成熟而引致的,而且是在行政权力与市场机制的对峙乃至对抗中出现的制度缺陷,主要包括:体制缺陷、机制缺陷、结构缺陷、功能缺陷和规则缺陷五个方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改制不到位,行政的力量太强,市场的机制太弱,信息的披露太灰,监管的趋向太乱。其后果,就是有序的和有效的市场秩序不能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真正建立起来。制度上的缺陷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先天缺陷,中国资本市场要想良性发展,
充分发挥其效用,只有进行制度上的变革才能解决,政府必须保持资本市场的独立性,减少行政干预,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渐渐地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2.3 资本市场的单一性和股市结构的分割性,形成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
2.3.1 在总体设计上,市场相对集中和单一。
我国的资本市场金融工具中,除去股票,债券等基础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还完全未完善起来,现货市场远远大于期货市场的这种单方向结构设计使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不具备期货期权市场中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
2.3.2 在二级市场方面,缺乏结构层次。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形成了主板,创业板,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但是二板与三板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定位尚未明确,机制制度远未完善,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市场结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3.3 在股票市场上,中国股市一直呈现出行政主导性的特征。
由于市场定位的缺陷,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主要存在资本结构的分割性和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等问题。中国股票市场结构的分割性,集中表现在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的分割;A股与B股市场的分割。这种状况导致了股票市场行为的扭曲和功能的非正常发挥。另外,中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的鲜明特征是“一股独大”,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投资者的利益难以保障。
2.3.4 在债券市场方面,我国的市场格局也处于一种畸形状态。
在我国的债券市场上,无论是债券种类,还是债券规模,国债和国家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发行的金融债券都大大高于企业债券。债权融资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4 资本市场存在规则缺陷,法制建设有待于加强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离不开证券法制建设。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在我国,这样一套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还远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所走过的路程是新、旧体制的碰撞过程,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市场规则,也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也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实践。
2.5 总结
总而言之,中国资本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较大的先天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体制方面,对国营大型企业不遗余力地支持,整个资本体系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而对于急需资金支持、充满活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则诸多歧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更由于历史原因而受到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歧视。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中小企业很难在资本市场合法融资,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获取生存空间,大多游走在灰色地带,钻政策的空子,更加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不规范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整个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市场化进程,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资本
环境,使有限的资源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市场化配置,达到充分利用,而不至产生资源浪费。
三、中国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3.1 融资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有效地资本市场中,为获得融资的机会,公司经营者会通过改善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的营运水平、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改善公司的业绩。同时,融资结构还可以对经营者的经营激励、对公司的并购产生影响。但在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体制落后,政府力量主导和行政统治的状况下,很多时候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并不是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运营水平,而更多的是靠国有企业这一特殊身份标识或政府认为有必要提倡而提供的相关支持,市场配置没有起到主要作用,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他们拥有先天的优势,有着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企及的背景支持,哪怕他们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经营水平,也能在证券市场上获得大笔的资金。通过行政审批而非市场化配置的中国证券市场很难通过其融资机制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影响,因为一大批管理体制落后的国有大型垄断企业肯定是能够上市的,通过垄断他们即使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能获取巨额利润。
3.2价格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提供了公司管理效率的信息,反映了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公司的股价波动会给经营者带来相当的压力,促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并通过努力工作用良好的经营业绩来维持股票价格。但在中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往往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水平,股票价格的市场因素占较大比重,投机成分较大。诚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说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在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到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欺诈。坐庄、炒作、操纵股价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现在中国市场上操纵股价的:一类是中介机构;一类是上市公司的某些知情人,即有内幕消息的人;还有一类就是资金的供给者,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其他的资金供给者。他们共同密谋以后就是低价吸纳股票。操作的办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关联机构互相炒作、互相买卖,买卖非常频繁,把价格炒上去;另外一种就是由有关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消息,然后把股价拉上去。当他们发现有中小投资者或者局外的大投资人跟进的时候,就偷偷地抛掉,把后来跟进的人套住,这时股价就不断地往下跌。不要把股市变成寻租场。由于管理层把股票市场定位于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从而使股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寻租场。因此,必须否定股市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的方针和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做法。面对一个像赌场的股市,上市公司的高层压力必然很大,威力维持股价,通过各种暗箱操作、相互勾结和虚假的财务报表的案例数不胜数,试想,上市公司的高层如果整天想着炒作股价,而不是致力于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业绩,这样的股市又怎能健康发展,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呢?
3.3并购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实质是公司控制权争夺,主要通过并购来实现。并购除能实现协同效应外,还能强制性地纠正公司经营者的不良表现。中国的上市公司极大一部分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是按照市场原则选配的,而是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如此的行政控制,并购机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可以说,并购机制是一种完全的市场化行为,只有在充分市场化了的资本市场上才能发挥其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作用。
四、结束语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中极大多数已经进入商业社会,商业文明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加了社会财富,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伴随着商业社会的产生而日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能较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和充分利用的一种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能够得到较好地利用,技术进步较快,纵观世界,凡是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较强,凡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其资源利用率往往是最低的,技术进步往往是最慢的,社会腐败问题往往是最严重的,其原因何在,大抵是因为实行国家控制资源的国家通常都是不自由的,人们在政府面前是弱小的,真功夫比较容易向着高度集权的状态发展,这样就极大地浪费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很难保证掌握权力的较少数人的都是极端睿智的,都是大公无私的,即使他们大公无私,也会因为个人视角的障碍而有所偏差,所以缺乏自由民主的国家和社会是没有创造力的,创造力是从自由探索中产生的,是从竞争争论中产生的,在自由的社会里,才能极大地利用社会治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但绝对的自由是会产生危害的,需要一定的制度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度明确了人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通过努力实现社会进步,南辕北辙,则事半功倍,甚至无功,要想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其首先要在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其次就是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等,《公司治理学》2009年第二版
【2】刘小锵,《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2012年06期
【3】许平彩,陈丽芹,魏玮,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分析与建议,经济与管理,2011,(04)
【4】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信出版社,2008年
【5】吴晓波,《大败局II》,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