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你认为四川农信社改革的可行模式是什么?
答:“局部试验推广”,是与渐进式改革的逻辑相一致的一种推进具体改革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不强调一步到位,不强调短时间全面铺开,而是强调先在局部试验、获得经验,再在其他区域进行推广。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就正在进行这种局部试验的试点工作。先在一个地方试点工作,从这个试点反映出问题,从中汲取不足的经验,再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应用。
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逐步将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较低、县域经济规模大的地区可以以县为单位直接改制成为地方商业银行,经济规模不足以建立县级地方商业银行的可以在2个或3个县合并建立。
未来的农信社改革,一定不要再执著于“合作制”的观念,而是应该尊重现实,顺应现实,与时俱进。要放弃合作制的目标模式,这是农信社改革的基本前提。如果还执著于合作制不放,那么农信社的改革还会重蹈覆辙。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市场化运作是一个客观必然。应该按照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思路,将农信社建成将来中国的农村银行,这样,可以很好地改善我国银行体系的竞争结构,较好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一般农户的融资需求。农信社改造为农村银行,我国目前的30000多家信用社,已经在实质上成为遍布城乡的农村银行。在这个基本定位下,农信社应该着力进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增加投资股的比重,改善现有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应该建立跨地区的竞争体系和全国性的结算支付网络。
2、目前农信社的改革有哪些障碍?
答:(一)目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电子化建设,硬件设施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必须提高其体制平台。
(二)各个部门的改革框架应该尽早整合统一,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协调协商;
(三)跨区域的竞争体系还没有建立,农村信用社到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成立新的金融机构的自由还受到严格限制;
(四)跨区域的结算网络和支付网络还没有形成,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五)人力资源方面,提高人员整体水平,素质。
3、你认为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中最严重的是什么?
答: 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真正做到广覆盖还远远不够,竞争不充分,覆盖不均衡,覆盖率还是不够高。虽然目前在乡镇层面上的金融机构空白率只有6.7%,但是分布并不均匀。在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是10%。这意味着四川这样的地方,有10%的乡镇是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青海就更高,达到30%左右。因此,覆盖率低和网点不平衡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农村开展金融成本会高一些,风险会大一些,当然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城市,做一个项目就有几亿元的业务量,手续费派生业务收入都很可观。可是在农村,农户信用贷款平均每户是2000元,联保贷款平均每户是10000元,金融业务的收益率就低。所有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不良率都比城市高。而如果用利率上浮的办法来覆盖成本的话,尽管现行的相关法规是允许贷款利率上浮,但实际情况是,上浮超过1倍就很难被接受。这样一个利率水平,在农村的大部分情况来看,都是不足以覆盖成本的。更多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农业企业贷款上,其中既缺乏风险控制,又有复杂的裙带关系,关停和破产的成本还很高。因此,村镇办和县办企业目前是农村金融机构资产不良率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