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对企业应收账款分析,应考虑那些方面?
答:一方面,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等级评级标准,业务人员要对在具体业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对老客户,可以按季度或者月份定期对其信用情况进行总结;对新客户和零散业务客户,应该在每笔业务结束后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总结,并且按相应标准,由业务人员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将这些相应的资料作为客户信用资料纳入客户档案。企业应该把客户以后的表现和业务人员的总结进行及时的比较,加强考核力度。
另一方面是对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由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到以下情况:①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欠款是正常的,但到期后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故及时的催收仍是必要的。②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久而可能成为坏账。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做出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第三方面是收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一般说来,企业催收应收账款应从催收费用最小的方法开始,即首先从电话联系开始,到信函通知、电告催收、派员面谈直至诉诸法律等,而有些企业在催收应收账款时,没有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催收方法不当造成催收费用增加,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2、当前企业应收账款核算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答:当前企业应收账款核算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企业在选择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时存在偏颇。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普遍采用直接转销核算坏账损失,对企业长期挂账应收账款中的坏账部分不作坏账处理,形成巨额潜亏。采用备低法核算坏账损失的企业,又对现行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太低,计提金额与应收账款的账龄不挂钩,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实际工作的需要;
2、核算坏账损失的限制性条件太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3、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导致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耗费的大量付现成本无法收回。
4、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必须按产品销售收入交纳17%的增值税,但此项税额无法收回,需以自有资金支付,扩大了资金占用范围。
解决办法:
坏帐核算工作关系到企业的资产流失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急需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为解决坏帐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般的企业都应广泛采用备抵法进行坏帐损失核算,取消直接转销方式;提高提取坏帐准备的比例,最好按着应收帐龄设计提取比例,帐龄越长比例越高,可规定出坏帐准备金的比例下限为5‰, 上限为50‰;可增设“坏帐损失”帐户,用以核算确认的坏帐和核销后收回的坏帐,使“坏帐准备帐户始终体现企业坏帐准备金的数额,年末再进行适当的调整;确认坏帐损失的同时,应冲减销项税金数额。采用备抵法的企业,按实际损失,借记“坏帐准备”或“坏帐损失”,按原先记入应收帐款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以上两者之和贷记“应收帐款”。若采用直接销售法的企业按实际坏帐损失,借记“管理费用”,按原先记入应收帐款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按以上两者之和,贷记“应收帐款”。 总之,产品赊销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促进产品销售的策略,在产品的赊销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必然会产生坏帐,为此,企业的坏帐核算问题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坏帐核算既要选择一定的方法,又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正确进行坏帐核算,才能真正起到会计核算的作用。
解决应收账款中增值税占用企业资金的问题,我认为应允许应收账款中所包含的已纳增值税额可以部分抵扣或退还。为了减少企业的负担,可以按坏账损失的一定比例扣除相应的增值税额,调整计税基数。
3、如何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
答: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的时间,企业可以适当的减少信用收款,尽可能对销售款项进行现收,减少欠款的额度。另外,企业可尽快的对欠款进行收取,减少欠款的时间.
一般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帐款周转率高,表明公司收帐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帐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与之相对应,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则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实际收回帐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帐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施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帐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帐甚至坏帐,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公司的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太短,则表明公司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