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有哪些?
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答: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有:1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3市场风险, 4流动性风险, 5国家风险, 6法律风险, 7声誉风险, 8战略风险。
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1)切实有效地建立内部控制机制。银行的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是根本的、主要的。抓好内部控制,就抓住了防范银行道德风险的关键环节。在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2)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上市商业银行,其股东的职能作用得到了相对强化,但现实情况是要实现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 (3)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在这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4)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 (5)下达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制订要全面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目标,不能误导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规模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决策层绝不应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不能让利润或经营规模掩盖一切,否则可能对管理层和经营层传达错误信息,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内控环境,直接引起内部道德风险的增加。 (6)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目前特别要尽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心,彻底改变国内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落后现状。 (7)加强内部稽核。要将对内控制度进行再监督的内部稽核制度作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核心,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充分发挥其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的关键性作用。要在稽核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流动渠道,并严格稽核整改要求,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1.建立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可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一些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包括贷款风险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等。 (1)改变现在工商、农业信贷分口管理的模式为“审、贷、查”相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成立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稽核等信贷管理机构,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和权限。贷款调查主要是对借款单位、担保单位的法人资格和法人代表的合法性、抵押物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查,对借款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贷款用途及使用效益进行调查。贷款审查主要是对调查情况特别是核定的风险度进行核实,对贷款的类别、金额、期限、利率、方式以及是否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情况进行审查。贷款审批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主要是负责根据贷款调查和核实的情况,决定贷与不贷或贷多贷少。贷款稽核主要是对发生的每笔贷款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提请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解决。 (2)信贷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信贷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要对信贷质量和自己的信贷行为负责,实行贷款逐级审批责任制,建立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逐级控制的内部制约机制。各信贷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某一项工作结束后,迅速转移下一个部门,并不得影响和干扰下一个部门的业务。贷款质量出现问题,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属于哪一个部门的责任,由哪一下部门承担,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部门的失察责任。 (3)建立信贷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管理涉及各个部门,是以审批人为核心的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贷款管理系统。各部门都要审批人负责,每个部门都要建立第一责任人。明确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职责权限,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对信贷管理中的问题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极大化、金融风险极小化而努力工作。 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要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及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企业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所导致的问题贷款的可能出现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是就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等诸多项目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值,并确定其风险级别,进而确定其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等。 4.实施贷款定价管理。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发展,央行应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 5.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财务制度的企业违约分析模型和破产预测模型,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和监测,建立贷款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强企业违约、破产的预测、预报。 6.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法,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贷款组合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纳的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良好的贷款组合是广泛分散的组合,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行业前景、企业发展及银行利益等多方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如“一揽子贷款证券化”、“贷款直接转让”、“浮动利率票据”、“双重贷币贷款”等。 总之,随着银行呆帐、坏帐的不断增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首先,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改善资产质量的最佳效果;其次要注意,虽然上述各种方法在银行中是非常必要的,但仍不能完全确保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