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统一背景
秦始皇货币统一措施及影响
秦始皇货币统一的启示
内 容 摘 要
秦始皇不仅统一了货币,而且还规范了货币的使用和流通,这一行为不仅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原因,方法,效果,不足及影响等方面对此做出分析。并结合其对当时经济的影响来谈谈其对现在区域货币统一的启示。
秦始皇货币改革的探讨与启示
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彻底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解放,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农业、治铁、水利事业都有了的长足进步,手工业与农业的完美分离使得部分手工业奴隶获得了解放。《考工记》记载,当时手工业产品不但种类多,质地也高。这就更加刺激了新兴的封建领主对奢侈品的需求。商品的生产、交换范围的扩大,货币的需要量大从而导致了金属货币的增多。另一个方面由于当时群雄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从而导致了货币的多样性,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据说当时世面上的货币有10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大地区的货币,三晋两周地区的货币,齐国的货币,楚国的货币,燕国的货币,秦国的货币。从这里我门不难看出当时货币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已经超出了我门的想象。除了春秋时期已经有的布币、刀货、蚁鼻钱外,还多了许多的货币。比如说圆钱、楚金版、秦十二铢等。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繁荣。但随着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这种多种钱币流通的局面就不能适应经济及政治上的需求了。于是一次在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历史改革也就在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下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展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在这一片曾经分崩离析、各自为王、”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广阔土地上如何建设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维护和巩固这种统一的局面则是秦朝建立后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治国思想上,秦始皇独尊法家,而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秦始皇也逐步形成了大一统的治国方略:在政治上,统一中央集权,“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卫、监”;在社会生活上,“一法度量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而在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对国家运作,国家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的经济方面,秦始皇则做出了统一货币的决定。
在当时来说统一货币确实已经是一件必然要求。
首先,战国时期,七雄割据,关卡林立,币制十分复杂、币种达到了一百多种。币币之间的转换十分烦琐。给各国间的贸易交往带来了不便,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全国统一,自然要求统一货币,减少贸易带来的不便,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统一币制既有利于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的征收,也可以从财权、财力上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利用其原来的货币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止地方分离,进一步巩固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权。而对于秦始皇来说,最关键的是他希望能通过统一货币来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权就是要在天地人中贯而通之,追求政治、经济乃至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统一圆融。管子也指出,货币是“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的工具,“故与夺贫富,皆在君上,是以人戴君如日月,亲君若父母,用此道也”,“权制之术,实在乎钱”。由此可见在经济领域实现货币统一,对巩固王权有着重要的作用。秦始皇已经意识到货币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皇权和统一思想的载体,所以他要统一货币。
为了使货币得以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以下措施:
一、统一货币的形式: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史记*平淮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铁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银锡之属为器饰,不为币。中国古代货币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统一。另外据考证,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南进入大渡河上游,说明秦半两钱是全国通用的货币。“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为了能在货币的载体货币载体凸显“王权”和“统一”思想。秦半两一改过去刀形、铲形、贝形等货币形态,统一为外圆内方,“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这一造型代表天地乾坤,体现了秦始皇自己标榜的“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的皇权思想。“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施行,不仅铸造了大量的“半两”钱,还铸造了为数不多的“重四两”的秦权钱。要保证中央集权的巩固及货币统一政策的顺利实施,铸钱权必须收归中央,杜绝民间私铸,为了杜绝私铸,检验“半两”钱的分量,特地又铸造了一种厚重的权钱(又称法钱),面文左右两侧有“重四两”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数字符号,作为衡量的标准。秦“半两”既为法定流通货币,就有严格的规定,按秦量制,每枚钱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8克左右。按此权钱的标准,一枚权钱应当等于8枚“半两”钱的重量,如果8枚“半两”钱不等同于一枚权钱的重量,那就说明不符合标准。由此可知这种权钱的铸造,在监督、规范当时全国钱币的流通,进一步巩固“半两”钱的独尊地位,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落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秦半两能顺利的流行成为统一的货币,除了依靠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相关的法律外,还有这一定的历史背景:秦一统天下前,虽然存在四大货币体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四大货币区并不是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秦凭借着自己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特别是通过无数次的攻城掠地,统一六国前,秦半两钱已经很有影响力,流通区域渐广,逐遍全国各地。所以以秦半两钱为全国法定货币,既便捷,又易行。
二、建立了属于国家专署机构:为了进一步掌握了铸币权,建立了国家铸造货币的体系和专署国家机构。从而使经济真正的把握在国家的手中。
三、颁布了相关的法律:秦始皇用《金布律》赋予货币无上权力,“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详细规定官府管理货币的责任。《金布律》成为我国最早的货币立法。另外1975年,人们在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批秦代简册,其中有一“告盗铸钱”的案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央的铸钱权是有法律保证的。
通过以上的措施中国古代货币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统一。这一次货币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这是古代币制的大进步。实行金铜并用,既便于高额储存,又便于日常流通;把“珠玉、龟贝、银锡之属”排出流通领域,制止货币混乱现象;铜钱作为金属铸币,有了关于成色、重量、铸型、钱面识文的法定标准,使之易于检校和流通。
其次,这次货币改革巩固了封建统治。统一货币的核心是“货币皇室专铸”,即把货币铸造权,发行权,流通管理权用货币立法形式收归中央政府掌管。这也是封建君主权力的组成部分和加强政治统治的有力措施。
还有,这次货币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的形成,便于各地经济的联系和交往,这必然对经济的繁荣和生产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这次货币改革对以后钱币体制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这次货币改革所奉行的思想还是其方式都为后世的货币改革提供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封建社会有经历了几次分裂,而且分裂了一段时间后又会走向统一。这些结束分裂完成大一统的朝代都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而在经济方面一般都会采用秦朝的统一货币的措施。
例如:公元208年,三国鼎立的结束,历史上出现了西晋的短期统一,一度有“太康之治”(280-289年)的兴旺,但不久即陷于分裂形成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江南地区有东晋和宋、齐、梁、陈5个朝代在政治上求得“偏安”,社会经济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历经五胡十六国的连年混战先后出现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的局部统一,社会也逐步得到了恢复。但由于南北方各个政权的分裂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了破坏,经济生活动荡不安,因而货币经济不很发达,货币制度也极不统一,直到隋代。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魏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政治安定的前提下,隋初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的景象,隋文帝开皇元年着手整饬币制,铸行统一的标准的五铢钱,严刑禁止一切旧钱和私铸币的通行,在各地关卡置百钱为样,开皇五年,始告统一。
再如:公元(907年—960年)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时期。先后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的出现。同时有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南唐、南平、吴越、吴、闽、楚十国各据一方。由于分裂割据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宁,造成经济上的混乱,反映在货币上,是普遍的实行货币减重贬值和区域性的通货膨胀。币制十分混乱,甚至各地方各行其政,带有浓厚的地方特点,据统计这一时期铸币的种类多达30余种。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北宋。
北宋时期重新统一了全国大部分领土,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城市在前代的基础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景德镇的瓷器享誉海外。在经济上结束了五代十国那种币制混乱的局面。采用了统一的“年号钱”这样使我国的货币又一次得到了统一。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隋、北宋、在推行经济改革时都实行了统一货币的措施。这点与秦是相同的。由此证明秦始皇统一货币不但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诸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货币统一作出了榜样。
但秦朝毕竟是第一次统一货币,正是处于一个铸币权逐步走向规范和垄断的过程。不足之处的存在也是在所难免的。.虽然从律令、机构、钱币等方面都做出了货币统一所需的相关要求,但从现在的考古情况来看,很多时候,货币的统一并未等到彻底的实行。首先,从古文献看,虽然《史记》中有提及货币统一的一些措施,但并未如其他几项统一措施那样明确的提出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琅瑘刻石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这里都只是提及了度量衡、车轨和文字的统一,但却没有货币统一的记载,要说是作者的疏漏,对于这么重要的一项改革来说,似乎可能性不大。另外,从考古出土的“秦半两”来看,秦王朝虽铸造了相当数量的“半两”钱,但出土的各地铸造的“半两”钱,其大小、轻重、厚薄差别较大,标准化程度不高。这或许说明,秦王朝并没有完全做到把钱币的铸造权和发行权统一在中央政权的手中。结合其他情况来考虑,或许秦朝禁止普通百姓私铸钱币,只是为了保障个别人而非国家的垄断权,即这时垄断铸币权的并不是国家,而是个别的大贵族(当然朝廷也参与铸钱)。秦朝时,人们对铸币权的认识比战国时期进步了,知道不能让什么人都开炉铸钱;但国家又没有把全部铸币权都收归中央,因此授权一些大贵族铸币,并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从自由铸币到国家垄断的过渡形态。另外,据考古发现即使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的货币依然存在着流通的作用,在咸阳旧址的发掘工作中就有多国的货币与秦的半两货币同出的情况。这些现象都告诉货币统一的政策在当时实行方面或许并不是非常的得力,仍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但考虑到这是第一次货币统一的改革且秦朝存在时间短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取代六国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等因素,这些缺陷也是可以接受的。
从秦始皇的货币改革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一点,政治上的统一及经济的发展要求着货币的统一,而货币的统一也会反过来促进着政治的统一与经济的发展。当各地联系日益紧密的时候,若能统一相关地区的货币,应该能进一步促使这些地区的进一步融合,最终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甚至是一个政治实体。当今欧盟为了增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在这方面便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自欧元推行以来,不可否认由于各国利益不尽相同,在实施方面有着不少的困难,但欧元的推行确实进一步的加强了欧洲各国经贸上的联系,加上其他的一些相关措施,欧共体以成为有着相当话事权的经济实体。欧元也逐渐发挥其作用,帮助其成员国减弱美元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交流日益紧密,全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区域性的经济实体的成立也以成为趋势。若能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实体的作用与影响,其成员国必然会大大的收益。而若要更好的发挥这一经济实体的作用,统一货币将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另外,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避免金融动荡,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也将是一种新的潮流。
如今,加紧亚洲货币的合作呼声越来越高,虽然亚洲与欧洲不同,各国之间有着较多的分歧,如领土纠纷、宗教信仰、价值观等等。但我认为各国抛弃成见,建立一个亚洲区域货币联盟既是必须,也是可能的。首先,在97金融风暴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稍有失误一些弱小的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想要与之抗衡,亚洲国家彼此间加强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将能更好地稳定亚洲的金融市场,促进亚洲的经济发展。
另外,从汇率制度来看,由于过分地依赖美元汇率的安排,同样威胁这亚洲的经济的稳定发展。每次金融危机,美国总能通过美元把自己的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是其他国家的问题。”这句话充分表明了过于依赖美元汇率的弊端。要减弱与美元挂钩的风险,降低经济交往的不确定性,最好的途径就是创立亚洲统一货币,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中解脱出来。
再说,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区域内货币合作和单一货币的实施会使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手续更简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虽说,成员国会丧失各自货币政策的主权,但随着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这点的影响会变小。就如: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一样,货币统一对于区域中个成员国的交流与贸易的积极作用应是主要的。
最近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元地位下降,同时以大量美元为外汇储备的中日韩三国,虽然在金融危机中领跑全球,但也因美元的动荡而“危机四伏”。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没有共同货币的国家,尤其是亚洲出口大国有着很明显的影响。现在美国经济不景气,而亚洲经济相对良好,这样美元对亚洲就会有一定的拖累作用,使得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非常被动。这次的金融危机便对我国进出口业造成沉重的打击,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中日韩三国发行了共同的货币,这种风险就能规避。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共同货币”的呼声再次高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便认为,中日韩三国应该在危机当头加强合作,共同抵抗动荡的美元对三国经济的影响。他认为,引入“共同货币”是最好的办法。萨克斯表示,2009年全球经济仍会处于萎靡不振的局面,快速经济衰退现象将持续到2010年。而中日韩三国是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投资机会等非常充足的地区。三国如果适时引入“共同货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今后将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成为重要枢纽。他说,美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疲软状态,很难再担当强有力的国际货币。从传统上看,只要美元发生剧变,韩元、日元和人民币之间就会出现货币压力,进而东亚地区有可能出现不和谐音。因此,作为亚洲“顶梁柱”的中日韩三国必须尽快出台应对战略,而签署“无限制的货币互换协议”就成了当务之急。
另外马来西亚东方策略研究所所长陈耀星认为,目前全球金融动荡是由美国金融业问题引起的,但美元却还坚挺,这是异常现象,因为美元目前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货币,这很不合理。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丹尼·科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需要亚洲拯救世界,中日韩三国有共同的文化渊源,也有一定经济实力,因此强强联手打造国际货币是时代的趋势。
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江瑞平也发表声音表示支持,他认为,目前东亚区域内贸易比例达到55%,与欧盟和北美两大贸易区相当。如果以统一货币代替美元,则可节约贸易成本约15%。
此外,韩国东亚研究基金会主席郑德龟认为,危机之后将出现新国际金融体系,华尔街中心主义将退潮,而中日韩都不具备条件在新体系中获得中心地位。
因此亚洲有必要形成独立的资本市场,来增加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或许这些专家只是个人观点,但我认为从秦始皇货币统一及历次货币统一的效果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亚洲各国值得关注与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当中的困难不言而喻,即便“东亚货币单位”、“东亚货币指数”等在框架研究成熟后有望推出,也只能作为一种各国货币的风向标。只有待其确立市场公信力后,才能最终成为共同货币。所以,这条路必然是艰难而漫长的,但若要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我认为这也是必须的。
在经济发展中,货币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而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政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我相信将会给与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以启示。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章:
【1】 杨庆江. 《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07)
【2】《关于秦始皇统一货币的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由秦始皇统一货币产生对货币的思考》
【4】《中国金融史》姚遂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叶世昌 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