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绪论
打实基础,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发展方向
资产强化,质效并举的资本营运
服务兴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畅通汇路,创新现代化金融工具策
盘活机制,激发活力的人本管理
政策启动,依法治社保驾护航
摘要
本文通过当前对农村信用社的几种创新模式及其存在的缺陷以通过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的阐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三农 创新
深化改革、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健康发展
绪论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决策。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第性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重大举措,为农树合作金融事业(即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光辉灿烂的前景,需要广大信合人去描绘。本文就如何加快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从六个方耐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打实基础,竖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发展方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朱容基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经济滋生孕育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把这两个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基础地位作用,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推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夯实农村信用社这个基础,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支持“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支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正确方向,这是时代的政治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真正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重组后,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相对集中在大宗农副产品收购等政策性一块;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业务转向城镇,将农村聚集的资金“农转非”,投向城市获取高额利润;而剩下农村这一块金融业务历史地落在信用社肩上。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全国人民吃饭穿衣全靠农业,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支持“三农”发展势在必行,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政治任务。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扎根农村,占领农村金融阵地,坚定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服务方向,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上台阶,实现兴农、富民、强社、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应坚持“四结合、四为主”策略。即:支持:千家万户贷款,扩大农贷辐射面与支持规模大户、好户,提高投入收益率相结合,重点放在以支持讲信用、善管理、会发展的农户贷教为主;支持粮棉油基础农业与支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生产相结合,重点放在以支持社区内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为主支持一般农业生产与支持科技农业的推广应用相结合,重点放在以支持流动资金需求为主;支持传统农业与市场农业包括属于大农业范畴的乡镇企业相结合,重点放在以支持市场农业为主。今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流向根据资金可能,在坚持低风险、高质量、高效益的前提下,从服务农民转向服务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农业经济转向服务于农工商一体化结合经营;从服务于社区转向服务跨地区;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转向服务城乡一体化经营;从服务小商品生产转向服务社会化大生产;从支持传统生产技术转向支持用现代科技发展商品生产
二、资产强化,质效并举的资本营运
针对农村信用社多数资产质量不高,信贷结构不优的现实状况,必须实行“四个一块”的资本营运策略:
第一,保证一块。首先保证“三农”贷款。特别是千家万户的纯农业贷款。这部份贷款面大额小,风险分散,也有效益。对讲信用,家庭实力雄厚、会经营的农户可发放500元以下的信用贷款,利率可优惠,但一定要从严审查。
第二,用活一块。信用社存量资金除满足支持“三农”贷款以外,多余资金可转向无风险或风险回报率较高的行业,为社区社员谋取更多、更好的利益。由提高资金使用率充分增值,还要进行“五个改革”:(1)改革资金组织办法,全员发动,多渠道、多行业、全方位组织资金,特别是低成本资金,压缩非生息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机会成本和时间价值以及附加值;(2)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坚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3)实行资产多元化,购买国债,金融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参与社团贷款,开展贷款批零蒹营业务;(4)参与资金市场,开展同业网上拆借业务,短、平、快调剂融通资金;(5)推行现代金融管理方式,加强财务管理核算,建立内控监督约束机制,防范资金风险损失。
第三,转化一块。要充分挖掘不良资产活化潜力,盘活沉淀,使其充分增值。各地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大,绝对额不小。要对不良贷款占用形态进行剖析,采取逐笔逐户逐企业调查清理、先易后难,跟踪清收。一是成立资产保全小组,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成企业转制、租凭、拍卖,收回贷款资产或落实贷款债务转移,防止企业逃债、甩债、废债、悬空债务。二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债权,依法接管、以物抵贷,收购困难企业,运用自身实力和信息上的优势,自行开发管理,招标经管承包,转换经营机制,使存量风险进一步弱化,资产进一步增值。
第四,切断一块。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分类。已经无可救药地“死资产”,坚决控住不增。逐年分解消化;凡有一线希望的资产,都要按责任落实清收措施和考核进度。对以后新增贷款要健全严格的贷款放管收责任和终身赔偿制,实行堵后清前,堵清并举,弱化风险。要健全五大动作机制,即:(1)放款程序化的规范运作机制;(2)以责任制为重点的考核机制;(3)以攻坚战为突破口的信贷活化机制;(4)审、贷、查、处四岗分离的监督制约机制;(5)以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员为中心的人才保证机制。真正按新老划断老贷款、老办法、新贷款、新机制。
三、服务兴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服务兴社实质存款立社、存款强社,效益兴社、文明办社的归结与升华。在金融机构林立激烈的竞争面前,信用社要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才能参与竞争。信用社必须坚持从严治社,立新起点,建新规矩,宪善内控机制,严格各项管理,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塑造全新的信合形象,创建企业名牌。这种企业形象可以体现为:(1)实力形象,存贷规模大,比例合理,固[定资本和自有资本多;(2)标志形象,有统一的信合服饰、信合文明用语、信合之歌、信合宗旨、信合精神;(3)网点形象,网点设置规范,门面装饰新颖,营业办公设施先进,环境清新优美;(4-)_业务形象,多元开拓业务,低风险运作,全方位抓资本运营,有一套鲜明特色的经营策略,有一群庞大的客户群体,有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效益基地;(5)人才形象,人才聚集,行业风气,领导管理水平高,员工素质强,团结奋进求发展,企业文化上乘;(6)文明形象,信用社履行服务承诺,开办优质文明服务窗口,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服务,掀起争先创优服务热潮,加强社会各界监督,提高信用社的社会知名度,创建一流名牌企业。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畅通汇路,创新现代化金融工具策略
结算问题是农村信用杜发展的一大瓶颈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系统优势,雄厚的实力,实现了全国城乡并网,卡折通,通存通兑,电子联行,天地对接。资金运转电子化,步上了信息传送高速公路。
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的领导下,SC6000系统已在全省大部份信用上线,农村信用社目前已实现办理业务电脑化,储蓄联网通存通兑、开办了全国特约汇兑业务、大小额支付系统等。为尽快缩短差距,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国有商业银行公平竞争,我认为当前信用社应采取“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是走培训各类专门人才的捷径,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结算畅通准备合格人才。建立全新的人才吸纳、培训机制,使人才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基础化。要使人才向最基层的信用社流动,教育培训向最基层的信用社倾斜。
第二步是走自我联合、全国联网的捷径、畅通汇路,更新起点,加大投入力度,充实配备大中型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支付,清算系统。信用社之间首先要求联网,开展异地传真特约通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价值。最后,各区域结算网再并网,乃至跨国结算网络的开通。
第三步是走利用网上优势,创新金融工具捷径,嫁接改造现有金融工具。如信用卡ATM柜员机等快捷储种。还开发利金融工具, 争取早日与国际合作银行接轨。
五、盘活机制,激发活力的人本管理
农村信用社要抓住自我管理契机,大力推行现代人本管理思想,搞活用人机制,提高用人效应。建立一套科学激励竞争机制,改革用人制度,领导干部公选制,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搬掉铁交椅,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全员合同制,重点岗位竞聘制,城乡交流制,干部异地交流、员工岗位轮换制,面向社会招工制等。同时,要抓好全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增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员工爱社如家,爱岗敬业,使信合事业充满活力。还要保证员工收入不断增长,可取消固定工资制,实行等级浮动制,效益工资制,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津贴,不同的等级技工享受不同的待遇,多劳多得。全面推行承包经营,工效挂钩考核。
六.政策启动,依法治社保驾护航
合作金融是独立出来时间不长的行业,他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政策上,国家应注重启动扶持。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成本高,无国拨的信贷基金。农村信用社投入农村的支农贷款利率低、周期长、人力耗费大、不能按季结息,有时不能按期还本。形成存、贷利率倒挂,造成一些信用社政策性亏损。这种情况,国家应给予信用社政策性补贴,或降低税率,
免征信用社营业税等。在金融政策,信用社应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应降低存款准备金比例少交存款准备金,降低再贷款利率,提高存放银行款利率,充分体现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
为了保证合作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除国家政策扶持外,还要以法律来规范。目前,我国的金融法规体系已逐步健全,有了金融业的“五法一条例”,但还没有合作金融法规。因此,应尽快出台《信用合作法》来规范合作金融,保护其信用社资财不受侵犯,逐步实现“六个明显”变化。(1)全员政策、法规、风险及责任观念明显增强;(2)全员纪守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业务素质明显提高;(3)党风、社风、员工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整体队伍充满活力;(4)存款贷款结构逐步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经营风险明显降低;(5)内部管理得到强化,内控机制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各类案件事故明显遏制;(6)依法治社成为共识,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业务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增强,社会地位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胡浩 银证合作[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刘仁松 论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约束[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1)
[3]张克检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现状及趋势分析[N] 证券时报,2004-02-25
[4]段葵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现状与趋势[DB/OL] :/103 s
[5] 如何将农信社改革推向纵深?周建初 何明生 国家信息中
[6] 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思考 国家信息中心[7] 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框架设计 史建平 国家信息中心
致谢
本篇论文的完成,要感谢西南财大 函授站的辛勤培育之恩,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本论文是在陈永生老师出有名的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的渊博的知识,诚恳的为人,使我受益匪浅,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我许多指导和照顾;省联社钱老式师、李老师在我的实习期间,在多方面都 给予我许多帮助;使我的实习能够顺利和愉快的完成。在我的实习期间,与这些老师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此,我对这些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另外,在我的实习期间,还得到了同班同学的支持和鼓励,我对这些同学也表示我的衷心的感谢。
西南财大学院函授学员 徐丽
二00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