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内外关系,降低筹资成本。
从外部条件谈国家利率对信用社筹资结构的影响。
从内部方面看,应解决好两个方面问题:
调整定、活期存款比例,增加活期存款比重。
努力增加对公存款的比重。
广开筹资渠道,调整筹资结构。
扩大对公存款渠道
电话转账服务账户业务
协定账户业务
抓好系统和大户的存款工作
积极开展中间业务
全面推行代发工资业务
积极开办代理收、付款业务
用好用活借入资金
科学管理、降低费用
科学设置网点机构
精简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行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
降低服务成本,减少直接费用。
在筹资成本既定条件下,合理经营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重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按风险管理的要求管好信贷资产,提高资产质量。
内 容 摘 要
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日趋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筹资成本过高。如何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从外部条件看,国家要用利率结构引导筹资结构,实行存、贷利率挂钩,实现利率市场化。
从内部方面看,信用社自身要努力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调整好定、活期存款比例,增加活期存款比重。同时要搞好对企业信贷资金的管理,融洽社企关系,抓好对公存款工作,增加对公存款比重。以此达到降低存款利息支出目的。
要广开筹资渠道,调整筹资结构。主要创新存款服务品种,可开办电话转帐服务帐户、协定帐户等存款种类。同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全面推行代发工资、代理收付款业务。另外要用好用活借入资金,多渠道组织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
要科学管理,降低筹资费用。主要是科学设置网点机构,精简人员,避免重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各种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实现向“科技集约型”转变。同时要合理安排费用支出,减少消耗,实行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
重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按照比例要求和风险要求管理信贷资产,搞好经营管理,增强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合理经营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农村信用社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的几点思考
安徽省金寨县农村信用联社 张 涛
目前,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日益深化,信用社已失去了往日低息借入银行款的依托,而自成体系,独立经营体制,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近几年信用社经营效益日趋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筹资成本过高。如何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已成为当前摆在信用社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考核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便是利润,而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和费用。因此,对于信用社,影响其利润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利息支出的多少及费用开支的大小。下面就如何降低信用社筹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谈谈几点意见。
一、协调内外关系,降低筹资成本。
降低筹资成本,既有外部环境,也有内部条件。从外部宏观政策看,影响筹资成本的因素主要有存款利率水平的高低和利率结构,这是客观条件。从信用社自身情况看,影响筹资成本高低的因素有:一是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关系;二是利率相对较低的对公存款的比重;三是筹资的各种费用开支情况。为此,降低筹资成本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处理好有关问题。
(一) 从外部条件看,国家在制定利率时,应考虑各金融机构自身的承受能力,用利率结构引导筹资结构,同时建议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挂钩,扩大存、贷款利差,扩大地区利率差异,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 从内部方面看,应解决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调整定、活期存款比例,增加活期存款比重。利率是决定定、活存款比例的先决条件。但从信用社自身来看,要努力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吸收活期存款。对信用社存款任务的考核要把目前的以净增绝对额为主改为月平均增加额和活期存款比例为主,避免信用社单纯地以组织定期存款为主,完成任务了事。深圳市农村信用社2005年度实现人均盈利20万元,在同行业中独占鰲头。而去年我县信用社系统收、支刚好持平。如此巨大的差距当然也有经济环境不同的客观条件,但内部存款结构的差异也不容忽视。深圳市农村信用社2005年底活期存款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的85%,而定期存款只占存款总额的15%;而我县定期存款比重高达86%,活期存款只占14%,失调的存款比例,导致欠发达地区信用社连年无利可盈甚至严重亏损。其原因还是我们信用社广大职工的长期“重定轻活”思想所导致。在潜意识中认为活期存款不稳定,抓不抓无所谓,对完成存款任务没有多大作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抓存款虽然是我们的第一业务,但只是我们用以经营货币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我们的自身效益。有利可图才是我们的经营之根本。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把“抓活”工作提到一定高度的位置上来,应该时刻具有危机感和优患意识,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调整、优化信用社存款结构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2、努力增加对公存款的比重。由于对公存款利率低,额度大,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及信用社激烈竞争的焦点。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公存款的认识。首先要把对公存款提到我们经营的重要位置上来,采取可行措施,切实抓好对公存款。其次是提高对公存款的比重。在工作力度上,把组织对公存款放在负债业务工作之首。在组织好储蓄存款特别是活期储蓄存款的同时,实行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组织对公存款,努力增加对公存款在整个存款来源中的比重。近几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企业已超出人民银行的规定,不信任于各银行对其帐户的管理,企业多头开户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对公存款的比重。造成企业资金体外循环。一方面对企业资金大量闲置,无合适项目投资,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对我们无法实现资金管理,低成本资金来源下降,影响经营效益。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恰当措施,实现优质服务,取信于企业,重新把企业吸引过来。同时也要搞好对企业信贷资金的管理,恢复、融洽社企的鱼水关系。切实抓好对公存款的工作。
二、广开筹资渠道,调整筹资结构。
(一) 扩大对公存款渠道。大力组织对公存款除搞好服务和保持现有的种类外,还要注重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存款种类的设置。多渠道组织对公存款。
1. 电话转帐服务帐户。其特点是客户可随时电话通知银行将其存于有息储蓄帐户的款项划拔到无息的活期存款帐户,以便进行支付。目前,我国金融行业计算机的运用已形成一定规模,为开办这种业务打下了基础。开办此种存款,既便于客户存款种类的选择,方便客户存款,也有利于筹资成本的降低。
2. 协定帐户。这是一种将活期存款帐户、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联系起来,由银行根据客户需要在三者之间进行自动转帐的帐户。关于这种帐户,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业有些存款品种尚未开办,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这种帐户的做法。但可借鉴此办法演变为相互约定一个数额,当企业活期余额超过一定额度时,银行自动从活期帐户转入定期。这样,有利于保持一定额度的活期存款,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有息存款服务。
3. 抓好系统和大户的存款工作。系统和大户具有户少存款余额大的特点,对存款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无贷款的大户,我们更要紧抓不放,加强服务,密切关系。为此,我们可采取“存款大户特别优惠服务”模式,运用代理收、付、代保管等配套服务手段,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
(二)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除资产、负债业务外的又一大业务,主要有结算、信托、租赁、代理等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既有利于我们自身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促进其他业务。同时,也可以稳定和扩大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这样一件事,去年春节,有一个外地老板匆忙将10万元现金交于某储蓄所代保管三天,客户还担心只放三天,储蓄所的同志是否愿意办理。结果,这家储蓄所很欣然地办理了这笔业务。三天以后这笔现金又被提走。我们有些同志可能会对此笔业务漠然置之。认为这10万元只存放三天有何作用。试想,如果我们广开渠道,一个月内有10笔这样的业务连续发生,我们不就可以有一个固定的低成本10万元供我们使用吗?因此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是我们组织低成本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
1. 全面推行代发工资业务。代发工资业务是近年实施的一项中间业务。此项业务对于稳定客户、扩大存款来源有积极作用。据测算代发工资存款沉淀率一般在30%左右。开展代发工资业务既有利于我们筹集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又有利于单位财务人员减少工作量和自身安全,也有利于职工存、取款。
2. 积极开办代理收、付款业务。一是办理代收款。我国的代理收款业务发展潜力很大。可以通过代收各种款项增加存款来源。二是办理代付业务。如大宗农副产品收购、可以代理收购企业、单位代付农副产品款项,并在代付过程中吸收存款。
(三) 用好用活借入资金。借入资金虽然其利率并不一定低于同期存款利率,但由于借入金额大,各种费用开支小,总成本不会太高。我们仍有利可图。因此,在组织资金来源的策略上,借入资金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第一,我们要积极创造良好条件,重视争取向人民银行借款特别是争取再贴现贷款,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融资渠道。第二,搞好同业拆借业务,调剂资金余缺,用好用活资金。我们在组织好各项存款的同时,要用好用活这块借入资金。
三、科学管理,降低费用。
筹资总成本除利率水平高低、负债结构等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筹资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开支。因此,降低筹资成本,还要重视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使各种费用开支力求达到最小。
(一) 科学设置网点机构。网点机构的设置,既要考虑竞争的需要,更要考虑机构网点设置是否科学,是否有利可图。为此,在机构网点布局上首先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有存款来源,是否已开办多家办事机构。新设机构要与当地经济开发区挂钩,与居民居住地挂钩。防止同一地点多家设置机构,注重效益。另一方面 ,对目前一些设置不科学,效益不高的网点可进行撤并,下决心关掉一些重复设置的机构,提高整体效益。另外,要优化网点布局,规范硬件、软件建设。
(二) 精简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全面推行微机管理;二是推行柜员制、节约人员,扩大对外服务窗口,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达到降低各种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实行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
(一)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实现向“科技集约型”转变。增加科技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扩大金融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吸收低成本的存款。
(二) 降低服务成本,减少直接费用。在组织存款的服务成本中,直接费用主要指代办费、宣传费和管理费。存款存本的核算,除利息外的主要方面就是服务成本。重点又是直接费用。要降低成本,必须合理安排费用支出,减少各种消耗,使各项费用的支出与存款的增长保持均衡比例,用较少的活劳动消耗,吸收更多存款。
五、在筹资成本既定条件下,合理经营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重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我们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各级信用社都应按此要求搞好经营。一是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逐步按照各种比例搞好经营管理。二是重视资产流动性管理,资产流动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的经营效益。为此,要重视固定资产贷款的管理和比例的确定(最好不高于25%);注重备付金的管理,备付金比例太高会影响自身效益,备付金不足,影响流动性和正常支付;同时,适当增加证券资产的流动性和正常支付比重(逐步达到20%),增强变现能力,提高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
(二) 按风险管理的要求管理信贷资产,提高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对资产风险具有具体要求,即逾期、呆滞、呆帐贷款逐步达到8%、5%、2%以内。要实现这一比例要求,首先要严格按照信贷原则发放贷款,同时发放贷款要与责任人直接挂钩,避免发生新的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其次,对现有的信贷资产要经常性地清理、分析、随时摸清家底;最后,对已形成的风险,要采取积极的清收手段进行清收,有选择地利用法律手段,尽可能避免资产的损失。
通过以上对农村信用社筹资成本和结构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影响信用社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筹资的成本和结构。多渠道组织资金,尤其是低成本资金是我们立社兴行的根本。同时还要注意欠发达地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问题,努力做好外出创业人员存款工作,争取资金回流。另外,还要经常性地清理各类应收款项、抵贷资产等非生息资产,减少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只有广开资金来源,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按照贷款五级分类要求营销信贷资金,我们的业务才能长足发展,经营效益才会不断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年第3期。
2、《中国金融》2006年第1期。
3、《现代企业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5、《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务院[2003]15号
6、《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