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背景
1.2.研究主要内容
1.3 研究意义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相关理论综述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念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
2.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用
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1收入结构方面
3.2外部经济环境方面
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4.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问题
4.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环境问题
5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建议
5.1加强中间业务管理 ,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5.2开发新产品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5.3强化市场营销
6结论
内 容 摘 要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快速的发展及更新,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然而中业务就应运而生,中间业务由于具有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焦点。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类型和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深刻认识和理解当前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现实意义,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增加整体盈利及切实增强竞争实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深入分析探索,认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 ,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是前提;寻找市场盲点,开发新产品进而精准的市场定位并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是重点;同时,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银行中间业务的营销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 绪论
1.1 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同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商业银行进入了微利时代。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商机,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非传统业务。1995年到04年十年问,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增强竞争力、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代西方国家银行业务经营中,商业银行通过中间业务起到了服务客户、联系客户、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作用,同时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中间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化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入世后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国内商业银行将日益受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潮流的冲击。面对国内、国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产品众多、服务全面的全能制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中间业务范围,向客户提供各种便捷、可靠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增强其竞争力。目前中间业务又恰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而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具备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国内银行提高综合竞争力,抵御外资银行冲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金融业逐渐开放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研究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对我国商业银行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1.2 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行系统的论述,包括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理论阐述﹑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银行中间业务的理论条件下,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1.3 研究意义
在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中间业务的地位极其重要。与其他传统存贷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创新潜力大的显著特点。发展中间业务不仅有利于拓宽盈利渠道,而且可以通过分散经营规避风险,多种多样的中间业务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的同时,促进了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健康发展,成为银行竞争的新领域。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研究,找出发展的对策,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战略意义。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相关理论综述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念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是指信用业务以外的、商业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通过替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即所有的中间业务,是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如结算、租贷、信托、代理等;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与资产负债业务密切相关的,风险较大的中间业务,如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备用信用证、互换业务、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
传统的中间业务有汇兑业务、托收业务、信用证业务、承兑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和咨询业务等。
狭义的表外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备用信用证、互换业务、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
2.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用
1. 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安全性,分散经营风险。
在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其中,并承担信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而中间业务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中介人身份进行的代理业务。由于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基本上不动用或较少动用银行的资产,信用活动中出现的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业务。
2. 有利于商业银行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加盈利的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或企业客户都对商行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人们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提供传统的存贷款服务,而且要求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资产保管、理财、信用卡、资产估、医疗保险、分期付款等多种中间业务服务。如果商业银行的各类中间业务能为客户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那么会更吸引客户,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加大客户对商行的依赖性。
3. 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实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了极大威胁。其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下降,中间业务量减少,大批业务骨干和优质客户群流失。此外,从世界金融发展的态势来看,与经济全球化伴随而至的金融一体化,辅之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提出了挑战,金融业未来将面临着国际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三大发展趋势。而大力开拓中间业务领域,恰恰可以补足和加强中国商业银行的“软肋”,增强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实力,迎接外资商业银行的挑战。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1收入结构方面
1、中间业务收入呈增长态势
2007年至2010年,国内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且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提高(表1)。
表1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及占比情况(单位:百万元)
银行
名称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营业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工商银行
257400
38400
310200
44000
309411
48059
380821
72840
建设银行
220717
31313
269747
38446
267184
48059
323489
66132
中国银行
194195
41450
228288
65352
232198
73317
276518
82556
农业银行
179237
22995
211189
23798
222300
35600
290418
46128
总计
851549
134158
1019424
171596
1031093
212123
1271246
267656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15.75%
16.83%
20.57%
21.05%
数据来源:由我国四大商业银行2007年—2010 年年报整理而来。
从以上可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稳发展,特别是2010年,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都实现了超过25%的盈利增幅,五行的净利润总和超过5000多亿元。年报显示,2010年,五大行中间业务收入稳定上升:工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7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1%;农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461.28亿元,增长29.4%,剔除代理财政部处置不良资产业务手续费收入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42.8%;中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54.83亿元,较上年增长20.58%;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61.32亿元,增幅为37.6%;交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4.79亿元,同比增加30.80亿元,增幅达到27.02%。
近年来,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是中间业务的收入却提高很慢。中国商业银行要创造1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需要1.02万元的业务量来支撑。而一些发达国家却是中国商业银行平均每元业务量收入的26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5%,而西方商业银行有的甚至高达40%,呈快速上升趋势。
2. 我国商业很行收入产品种类少
由于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并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窄、品种单一。而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各国为了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大多均已打破分业经营限制实行混业经营,外资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并且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来源广泛,分布均匀,而且对某一业务的依赖性小,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的诸多不同金融需求。如2002年3月发生的“南京爱立信事件”当时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没有中间业务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业务,由于在新兴中间业务方面的弱势才导致爱立信公司转投能提供此业务的外资银行,从而相应减少了对中资银行的贷款需求。
3.2外部经济环境方面
中间业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以后,金融管制进一步放松,世界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经营风险日益加大。西方商业银行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向不需要承担较大风险,但又能给银行带来可观收入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由此得到了惊人的发展,成为与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架马车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发展规模和总量小,业务品种比较单调,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混乱,竞争行为不规范,目前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正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将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进军我国金融市场的切入点,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的竞争。
中间业务大多是免费午餐。为了争夺客户,有部分商业银行少收费或者不收费,有的还或明或暗地进行“倒贴”,加上现行政策规定许多中间业务不许收费,致使大量的中间业务都是免费午餐。比如银行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代售),涉及到收费的只有银行的保管箱业务和代售旅行支票,代理收款、代理付款等其他业务皆免收手续费。 已经开办的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少,层次低,功能不够完善。劳务型、低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多,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大多商业银行依赖于自身的网点优势、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等条件,很少能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中间业务服务。
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4.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问题
1. 人才因素。
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2. 技术设备因素。中间业务的创新需要技术设备的支持。比如提高资金汇划清算效率、开展全行范围的咨询和理财服务等,都需要银行系统的数据集中处理,否则业务就会受到制约。目前在技术设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主机处理能力、业务软件处理效率、业务软件可扩充性、地区业务发展特性、管理能力等问题都是比较突出的。
4.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环境问题
我国现行政策还没有对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定位。什么是商业银行?对这一简单问题,不仅我们广大市民没有弄清楚,就是政府的高层管理部门也没有弄清楚。让我们来看看现代商业银行的功能:储蓄功能、信贷功能、支付功能、现金管理功能、投资或计划功能、代理功能、信托功能、货币政策传导功能、担保功能、经纪功能、投资银行业务功能。因此,商业银行是提供包括信贷、储蓄、支付服务在内的最广泛金融服务和在经济中发挥最广泛金融服务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其主要功能是向社会生产和销售金融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金融产品必须是有偿的,也就是说,必须是有偿服务,而不是无偿服务。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推销金融产品时,大量的都是非商业运作,因为现行政策规定不允许银行收费,商业银行也没有金融产品的价格制订权。工厂有权制订产品的价格,商场有权制订商品价格,邮电、通讯、交通等服务行业都有价格制订权,而且实行价格备案制,唯独商业银行没有价格制订权。商业银行不是垄断行业,而是竞争性非常强的服务行业,其价格理应由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来决定,但事实上全部由人民银行或其他管理部门制订。并且直到今天,仍不放开收费项目的决定权。比如,贷款只准收取利息,禁止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存款不论余额多少,一律计付利息不许收取费用,等等。相反,那些不是企业而是靠财政拨款的管理部门却是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形成“该收费的不准收,不该收费的偏偏允许收费”的怪事。其他的社会福利如福利分房、公费医疗、养老保险等相继取消或由暗到明,唯有商业银行还在承担着“社会福利提供者”的角色,“免费午餐”还要继续开下去。因此,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因素不是别的,而是现行政策。商业银行长期提供无偿服务,不仅商业银行本身效益无法提高,还使市民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不收费是应该的,收费是不应该的,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5 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建议
5.1加强中间业务管理 ,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1. 放宽政策,给予商业银行制订金融产品价格的权力。
在业务经营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为所有中外资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合作的法制环境。
2. 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经营体系。
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定,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专门管理中间业务的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比如以结算业务部门为基础,组建中间业务部,全面抓好全系统的中间业务管理。
3. 健全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要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原有业务品种随职能部门调整而进行业务管理制度的操作规范的整合,使权限范围更明确、流程更科学、风险防范更有效,尤其要继续抓好信用证、承兑汇票和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业务品种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4. 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发展机制。
立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要制订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商业银行根据中间业务分散经营的特点和现状,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对其所经营的中间业务的品种、市场和发展前景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实施中间业务的区域定位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突出发展市场需求的重点中间业务产品。注重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通过国内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性质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研讨和实务操作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研发、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全方位培养,尤其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发展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提高中间业务的开发竞争能力,凝集自身在同业竞争中中间业务方面的优势。
5. 完善市场需求的科技支撑体系。各商业银行应在实现收付清算大集中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中间业务发展重点相配套的科技支撑平台,搞好代客理财、咨询服务、银证合作等重点业务的电子运作软硬环境建设,将分销网络拓展到客户的办公桌上或家庭,提高银行卡业务的集约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此争取和稳定大批客户。
5.2 开发新产品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新品种的开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也为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改变旧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中间业务新品种的开发。以品种多样的中间业务品种来开发对客户的深层次服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国内的中间业务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例如,如何帮助企业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帮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降低成本,在对外贸易中控制商业风险,在确定投资项目负债结构时自制财务杠杆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潜在需求,也都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所在。能否启动这块市场,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关键就看银行能否提供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推出相应的、高水准的业务品种以适应客户的需求。
5.3 强化市场营销
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营销是指银行在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客户为对象,以赢利为目的,运用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功能通过各种营销策略的实施,实现货币的聚集和重新配置,使货币资金在银行和客户之间有序运行,创造出客户满意的服务并取得经济效益的经营行为。
1. 地域:按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发展中间业务。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开展全方位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地域的客户为中心,开展远期结售汇、代理发行、承销、担保等各类衍生交易,以高科技服务取胜于同业;对发展中地区,有选择地开展中间业务,研究开发中间业务的中级产品如航天,汽车,旅游,房产,代理路、桥、高速公路收费,自动转帐交易等品种,使中间业务操作向方便化、手续化、设备适用化方向发展;对落后地区,先开展代收代付、代理理财等初级中间业务品种。
2. 产品:我国产品品种单一,主要以存款产品和贷款产品为主中间业务所占份额很小;模仿创新为主导致金融产品同质性现象严重,金融创新具有盲目性。因此,要实行产品开发战略重点大调整,改变目前中间产品开发严重滞后的不对称状况,优化产品结构。改变目前产品同质性现象严重的局面,实行差别化战略,即提供比别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这样,可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赢利空间。调整产品创新模式,以模仿创新为主变为以原始创新为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控制力。重点根据目标客户群的特点,推出特色实用产品。如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资金托管业务等新兴中间业务。
3. 价格:要采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实行有偿服务,使服务与价格匹配,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新的赢利渠道。注重非价格竞争,在服务质量、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上下功夫,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走向高层次的服务竞争,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进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时,一定要树立效益第一的经营原则。银行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预期收益测算,根据不同的经营目标、经营阶段,以及市场需求、同业定价等因素,可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如高价策略、渗透性定价策略、竞争性定价策略和成本定价策略等。尽快改变当前银行存在的收费过低,甚至是无偿代理的畸形模式,以获取最佳收益率。
4. 渠道:银行进行中间业务营销,要有良好的中间业务产品分销渠道,银行除了可采用传统的通过各分支机构的直接分销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间接分销方式,如信用卡、ATM、POS、电子银行等手段。
5. 促销:采用告促销、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促销等各种内容丰富的促销活动以保证销售活动的顺利开展。如:为加快以航空业为主的网上支付中间业务的全面开展,深圳发展银行联合南航深圳分公司于2005年7月27日召开了“南航一深发展电子客票业务推介会"。深圳发展银行还在深圳地区还推出了为
期三个月的航空电子客票促销活动。这样的活动值得推广。还比如以卡促销,实施“中间业务带动战略”。依托银行卡,充分发挥自助设施优势,大力营销中间业务,以卡促储,带动存款稳步增加等等手段。
6. 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综合性的营销方式。包括人员营销、广告营销、公关营销、网络营销等,主动向目标顾客介绍其中间业务产品的优点,适应客户需求,赢得客户信任,树立银行良好形象。
6 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是社会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我国金融业晚起步,相关的制度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更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根据目前发展状况发现其中存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金融接上轨道。
同时,根据市场要求,开展新的中间业务,强化中间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也是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 考 文 献
1、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创新.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邓世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2007.
4、孙广通,孙宗印.对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6(5)
5、朱文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及问题研究[J].陕西综合经济,2006(1)
6、王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J].黑龙江金融,2006(1)
7、彭建灿,黄瑞龙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J].市场论坛,2005(11).
8、孙红岩.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5(12)
9、潘国俊.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与实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金融系,2002
10、谭瑛论.“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创新[D].福建:厦门大学金融系,2002
11、张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及监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金融系,
2003
12、李瑞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策略[D].河南:郑州大学工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