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4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症结分析4
(一)我国的现行经济政策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4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多元化不够也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5
(三)高风险与高成本阻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6
(四)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和现代折旧意识,企业积累能力不足加大了融资难度7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研究7
(一)中央政府要从立法、税收和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融资7
1.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7
2.在税收方面,要尽快解决私营企业的“低国民待遇”问题8
3.应设立专门的指导管理机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8
(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以务实的态度帮助中小企业融资8
1.可通过举办“银企洽谈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9
2.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顾问、中介等服务性机构9
3.要着力建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9
4.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10
5.对经济发达地区,可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10
(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10
1.金融机构应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中小企业共同防范风险11
2.改组现有金融机构,组建一批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11
(四)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快改革、加强管理,积极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11
内 容 摘 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各国经济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由于受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影响,问题更为突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和笔者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指出要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等四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包括政策、法律、法规、金融服务、贷款担保和社会辅助体系在内的环境建设,并在企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加强宏观引导,逐步解决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改善融资状况。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策略
Researches on the Financing Matters of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bstract】 Hard financing of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the world difficult problem that puzzles the business circle, and correlated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in every country. In our country, this problem is more distinct because of influenced by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we analysed what puzzled the financing of our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n this condition , we referenced some availability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the f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factual instance of the city in which I lived. Thus we could concluded that we should start with 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finance organization and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tself. We must constantly per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including policies、laws、codes、finance service、loan assurancee and social assistant system.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hould be enhanced and led. Step by step, we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status of financing of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Key Words】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ng tactics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引言
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走向世界更是有着特别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尽管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社会各层面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症结分析
(一)我国的现行经济政策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乡镇企业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集体工业企业和私营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所占比重很少。80年代初期,我国对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乡镇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政策逐步取消了。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国家及其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没有政府的支持,中小企业是很难实现融资的。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企业不但很少得到政策优惠,反而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政府在“抓大放小”过程中,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但在“放小”搞活中小企业的问题上,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各种配套改革的措施还不到位,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应措施很不配套。加上部分地方对“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方针贯彻的不够彻底,对“抓大放小”政策的理解错误,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对国有中小企业采取“一卖了之”的态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关心不够。此外,由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和完善,许多政策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实现融资非常困难。
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非国有制、非集体的企业贷款条件要比大企业严格得多,一些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资格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此外,随着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的推进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建立,在银行采取“授权授信”措施之后,大部分县市行的贷款权利大大缩减,有些县市行甚至没有贷款权利,这加大了分布于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多元化不够也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地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现有的金融体系还远不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适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二是现行的不公平的信贷政策影响了银行贷款这一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渠道。
就现状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现行渠道主要包括集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民间借贷。集资是许多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在现有条件下合法集资的规模和速度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由此往往容易出现非法集资现象,给社会带来极坏影响;股票融资虽然可以广泛而迅速地聚集资金,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不能进入公开的证券市场运用这种方式筹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筹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债券融资也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一般受到严格的限制,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加上“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往往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及时获取大量资金;民间借贷在一些地方曾经是私营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途径,但是由于其投资盲目性强、借贷利率高、经济纠纷多,容易孕育“地下经济”等原因,民间借贷在给中小企业发展注入资金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活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大,因此应当予以取缔。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间接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实现资本融通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各家银行在所有制、业务规模、审贷程序、分析指标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不相协调,中小企业的贷款之路并不平坦。一方面,我国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格局雏形,但是在金融体系中,仍然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几家股份制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特点也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同小异,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有限信贷主要确保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和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各大银行在信贷投入上偏爱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而其它性质的中小企业贷款所占比例较少,形成不同所有制关系在取得贷款资格上的不平等权力。另一方面,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其贷款能力有限,且对民营及私营企业贷款的实际支持力度有限。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统计,1997年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为15%,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6%;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统计表明,上海金融机构对民营及私营企业的贷款只有0.15%的比例,即使是以支持民营企业为己任的名生银行,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也只有6.87%。
(三)高风险与高成本阻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实力弱、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预测开发能力较弱、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欠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差,造成了企业较高的经营风险,产生了中小企业的“高死亡”。从下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生存概率与企业的规模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规模过小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概率很低,这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多持谨慎态度。
表一 不同规模企业生存概率表
职工人数
生存一年的概率 (%)
生存四年的概率(%)
0-19
77.8
49.9
10-19
85.5
20-99
95.3
66.9
100-249
95.2
70
≥250
100
其次,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存在商业信用低,企业欠息严重,逃避银行债务等现象,使得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顾虑重重。根据福建泉州市统计局的统计,截止2001年底,泉州市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达20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中小企业,金额折合人民币10多亿元,仅2001年全市银行起诉以贷款为标的案件达1900多件,金额15.9亿元,在法院已审结的1430件(总额10.67亿元)中,无论在件数或金额上,银行胜诉率均达99%。尽管泉州市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措施,但银行不良贷款本息仍高达百亿元。
再次,中小企业的贷款受到了不公平的信贷政策的影响。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来看,银行在与企业的关系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加上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量大、金额小、成本高,不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重视甚至不愿介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更加困难。
(四)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和现代折旧意识,企业积累能力不足加大了融资难度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内部利润分配中大多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很少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以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自我积累意识较差,大多将对外融资作为满足企业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会使企业陷入“负债-经营-还债”的恶性循环中,企业的生存能力也就难以保证了。有关研究显示,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中小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66.5%,个别地区小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以上,国有小型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比大中型企业多出6.79亿元。
此外,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制度,往往忽略了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加上许多中小企业折旧意识薄弱,折旧率过低,使不少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更谈不上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由于折旧率太低,加上自留折旧不够,有些企业设备、工艺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许多中小企业被迫从银行贷款搞技术改造,但是往往又无法用折旧提成来归还,从而导致借贷风险加大,融资难度加大。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中央政府要从立法、税收和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融资
要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政府应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消除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因素;二是确保中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三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这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1.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方面,首先要制定有关维持竞争秩序的法律,维持并促进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禁止不正当竞争,避免垄断。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德国的《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日本的《独占禁止法》等。其次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情制定一些有关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的法律法规。如美国有《小企业法》,日本有《中小企业基本法》、《防止中小企业破产共济法》等,其目的就是保障自由竞争,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在税收方面,要尽快解决私营企业的“低国民待遇”问题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长期以来,私营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一直享受“低国民待遇”。税负不公是私营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如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术改造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抵扣所得税等一些优惠政策都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民营企业在增资时还需要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增资不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且能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等等。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可以在对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些适度的减免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具体的优惠方法可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现行做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如日本对中小企业实行的特别措施有减轻中小企业的法人税率、中小法人债务准备金的特别处理等;德国的两种不同的盈利计算方法,其中“盈利核算法”对中小企业较为有利;法国的新建中小企业3年内免缴核定税额等。
3.设立专门的指导管理机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在加强引导工作方面,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管理的行政机构和公共团体,以便适时地制定、调整各种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或对已有和即将建立的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上的协助。这些机构并不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直接的管理和干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指导、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根据市场变动奋发努力,得以发展。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小企业发展中心”(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Centers:SBDC);日本的“中小事业团”等。
此外,还可以参照一些国家的做法,制定中小企业补助金政策,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直接的帮助。
(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以务实的态度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应更多地体现在所采取的实际举措方面。由于各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不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体应采取哪些措施很难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地方政府应认真分析本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参照和学习其他地方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以务实的态度,实际的举措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以下是一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举措:
1.可通过举办“银企洽谈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由于今年国家采取了紧缩的金融政策,因此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有所提高,各地信贷规模也比以往普遍减少,银行间资金拆借成本大幅提高。受此影响,各家企业的银行贷款,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更为突出。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泉州市政府把推动银行与企业间的合作作为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2004年泉州市第二届银企供需洽谈会召开,共有193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达成意向融资金额104.8亿元,有效缓解了许多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瓶颈”问题。
2.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顾问、中介等服务性机构
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顾问、中介等服务性机构还很欠缺。以泉州为例,根据泉州市统计局企调队2003年的调查结果,75.8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当前有必要成立民营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机构(资料来源:《有效启动泉州新一轮民间投资》,泉州统计信息网,status.qz.fj.cn,2003.10.30)。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社会辅助体系应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辅导中心、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税务代理公司等在内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和以贷款评估、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应注重建立和发挥咨询机构的辅助、指导作用。同时,应加强整顿和规范服务性机构,对有些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垄断性中介机构要进行整顿治理,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逐步使其与政府脱钩,走向市场。
3.要着力建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为了确保金融机构对资金风险的控制,应构建由政府牵头,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共同承担责任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工商、税务、银行、法院、海关、公安、行会、商会以及政府其它部门和组织,应从不同方面尤其在财务管理和信用管理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指导规范力度,合力解决财务信息失真和经济交易行为失信等问题。地方政府在整顿本地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可借鉴和推广上海市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做法,对民营企业经济、金融等活动的台账信息资料进行集中、归并和整理,建立起唯一的中小企业标识码和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个人行为信用等方面的资信档案,序时记录和反映民营企业的信用情况,按市场化原则形成和使用民营企业的信用产品,建立较为完整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并与此为基础,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制裁,提高失信成本,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则扩大受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
4.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
中小企业尤其自身存在经营风险高、信用低下等问题,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因此,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担保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当程度的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物欠缺或不足的问题的关键。
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日本有信用担保协会,德国有重建创利基金会等。有了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就可以转嫁、降低风险,而中小企业也就能更为容易地获得贷款支持。鉴于我国现有的担保机构比较缺乏,而中小企业对此的需求又多种多样,建议应尽快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如可以借助地方和中央政府拨款设立的独立担保机构、由中小企业自行合作组建的互助担保机构、有企业、甚至是个人出资设立的商业担保机构等。
5.对经济发达地区,可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鼓励民间投资和个人创业是分流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个人投资的压抑,至今居民真正在实业方面的投资还不多。因此应考虑进一步利用民间信用以及创造新的社会信用等形式,积极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业资本之间的渠道。在这方面,我国许多沿海地区相对走在了前头。笔者所在的泉州市也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尽管和东莞、温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2002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58.35亿元(除国有投资外),比上年同期增长12.37%,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7.2个百分点;扣除外商投资因素,民间投资实际增长9.61%,总量有所扩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高达68.21%,比上年同期提高4.37个百分点,已成为泉州市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
(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都是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和现行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还十分有限,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急待解决。
1.金融机构应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中小企业共同防范风险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仍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要处理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必须深刻而现实地认识到这种关系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真正解决,而要实现发展又只有通过边际改善(增量改善)的途径。当务之急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一是改进现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完善信贷资金管理的授权授信制度,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银行信贷管理办法。二是各商业银行要尽快完成从“存款立行”向“贷款立行”的观念转变,从坐等客户上门转变为主动寻找目标,科学合理设置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充实信贷人员,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三是国有银行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以与目前中小企业的资产信用状况相适应。四是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调动信贷人员防范风险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
2.改组现有金融机构,组建一批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在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的环境下,往往选择银行贷款寻求企业融资。由于前面所述的种种原因,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建一批投资类的金融机构,重点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法国在80年代初就先后成立了由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中小企业协会等出资组成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入“中小企业投资团(GIPME)”、“法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保证公司(SOFARIS)”等;日本的政府系统金融机构中设有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就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
(四)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快改革、加强管理,积极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在目前的形势下,企业自我积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笔者所在的泉州市为例,根据泉州市统计局2002年统计结果显示,在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除外)的融资构成中,自有资金约占65%;银行贷款占10%左右;民间借贷,主要是亲友之间借贷和从地下资金市场获取,占15%左右;其余10%主要来自商业信用或债务拖欠。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想像,一个缺乏内部积累能力(内源融资)的企业,只想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得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产权是否明晰,是企业形成自我积累能力,成为市场真正主体的关键。因此,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并以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为主,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才能使中小企业得到迅速持久地发展。
结论
在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下,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放贷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融资渠道、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逐步改善,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致谢语
本文受到了指导老师张桥云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韩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D],中华财会网(.e521.com), 2003.12.25
张宇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金融,2000,(5).
池仁勇.美国中小企业的生存概率[J].中国中小企业,1998,(6).
刘少波.我国民间信用研究[N].暨南学报,1999,(1).
王献军、刘玉恒.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金融服务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1999,(6).
美国小企业发展中心联合会.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宁向东.拯救中小企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袁礼斌.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基本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0,(1).
泉州企业调研队.“信用泉州”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D],泉州.泉州统计信息网(status.qz.fj.cn),2003.7.08
《[泉州] 银洽会意向融资额逾百亿》[J],福建.福建之窗(.66163.com),2004.06.13
泉州企业调研队,《多方位拓宽我市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渠道》[J],泉州,泉州统计信息网(status.qz.fj.cn),2002,7.08
泉州企业调研队,《有效启动泉州新一轮民间投资》[J],泉州,泉州统计信息网(status.qz.fj.cn),200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