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状况:各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的比例最高,执行情况较合理。2008年一季度铜陵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中执行基准利率的占比最高,为44.03%;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18.71%;实行上浮利率的占比为37.26%,其中上浮利率主要集中在30%以内,占全部上浮利率的77.43%,贷款利率在规定的区间内浮动且分布较为合理。
2008年一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图(单位:%)
合计
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机构
合计
100
100
100
100
0.9—1.0
18.71
23.20
12.29
0.18
1.0
44.03
50.77
41.63
6.70
合计
62.74
73.97
53.92
6.88
1.0—1.1
22.93
23.44
38.08
0
1.1—1.3
5.92
2.59
7.11
24.34
1.3—1.5
8.24
-
0.89
67.31
1.5—2.0
0.17
-
-
1.47
4、贷款利率浮动的主体状况: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贷款利率定价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浮动区间主要集中在(1,1.1),而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1.3,1.5),农村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利率执行上浮的占比高达93.12%,其中上浮30%以上的占比为68.78%,远远大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此差别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贷款萎缩,而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缺乏竞争对手;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因市区银行间竞争激烈,为争夺优质黄金客户,减少企业的成本,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一般较小。
5、贷款利率的企业类型状况: 国有商业银行对大、中型企业贷款占较高份额。2008年一季度,铜陵市金融机构企业客户人民币贷款40.4171亿元(不含贴现、信用卡透支),按照企业规模分对大型企业贷款15.0360亿元、中型企业贷款21.1921亿元、小型企业贷款4.1890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客户人民币贷款32.8105亿元,按贷款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贷款14.9360亿元、中型企业贷款15.8051亿元、小型企业贷款2.0694亿元。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各类企业发放的贷款中,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的占49.5076%,执行利率上浮的占27.0243%,执行利率下浮的占23.4681%。贷款执行上浮的利率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18.4704个百分点,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是由于央行2007年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加息,企业为规避财务成本增长积极寻求其他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二是异地金融机构的大力营销,加剧了金融机构的竞争,直接导致企业议价能力增强。
(二)存款利率保持稳定
2007年央行六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上调了1.62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上调了1.35个百分点;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2008年1月25日央行又再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目的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铜陵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及时上调存款利率,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始终执行法定利率,没有下浮。主要原因是目前吸收存款仍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来源,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金融机构不会轻易下浮存款利率。
(三)外币利率水平走势平稳
2008年一季度,铜陵市外币(以美元为例)小额存款累计发生额为5.21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3.25%,维持上年同期利率水平。大额存款累计发生额8110万元,分期限看活期、3个月以内、3到6个月、6到12个月、一年以上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15%、2.25%、2.75%、2.875%和3%,从走势看,外币利率一直保持平稳态势。
(四)贴现业务利率水平增幅明显
2008年一季度,铜陵市金融机构贴现累计发生额为19.2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7277亿元。贴现利率水平大幅上升,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6.445%,较同期增长3.1009个百分点。分期限看,3个月(含)以内、3个月至6个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4778%和6.4320%,分别较同期增加3.1919和3.0815个百分点。
(五)民间借贷利率呈上升之势
2008年一季度民间借贷监测样本30户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2.9938%,最高利率为20%,较上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最低利率为9%,同比保持不变。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2007年央行频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六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铜陵市城乡居民借贷利率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二是市城乡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民认为,民间借贷利率在12%左右是比较乐观的,仅是目前贷款利率的1.5倍。在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信息迟缓的情况下,为方便取得资金,更多的人选择的是民间借贷。
二、辖区利率政策执行状况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利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准利率,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二是法定利率,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存贷款利率;三是市场化利率,如同业拆借、债券市场利率及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从辖区利率执行状况的总体水平看,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一)存款仍属于“买方市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2004年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限以后,铜陵市无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采取存款利率下幅的做法,存款利率始终执行法定利率上限。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利率,但由于各商业银行出于竞争需要,各机构都把组织存款作为一项重要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因此对于利率下浮的操作空间不敢轻易尝试。
(二)农村信贷市场浮动利率定价垄断行为突出。目前,“三农”资金缺口问题仍然是困扰铜陵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资金的投入渠道看,除补贴等惠农政策外,投入的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的贷款,另一渠道是无组织的民间借贷行为。在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渗透农村金融市场不到位的情况下,从利率上看,农村信用社贷款具有较强的垄断市场。仅2008年一季度,铜陵农村信用社5.5311亿元的贷款数额中,就有5.1506亿元的的贷款实施了上浮利率,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的93.12%,其中上浮30%以上的占比为68.78%;其余0.3805亿元的贷款为助学贷款和贫困户小额贷款。
(三)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缺乏专业、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目前都存在数据分散,未实现统一集中的问题,现有的系统不能进行实时利率风险计量导致利率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滞后。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和科学的定价机制。
(四)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上升。2008年一季度民间借贷监测样本30户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2.9938%,较2007年四季度增加0.631个百分点,最高利率高达20%。期限短、利率高,相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 民间借贷的最大优势是经营灵活, 借贷方便。如在借贷手续上, 大部分仅凭一张借据即可完成借款手续, 且借款时效高, 到账快。在利率上, 完全由借款方与放款人双方自由协商, 且利率高低与期限成反向变化。一般而言, 长期借款利率较低, 短期借款利率较高。据调查, 辖区民间借贷期限一般在3-6个月之间, 借贷利率一般在10%-20%之间。
(五)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难度加大
在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进程后,存贷款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利率区间结构和期限结构。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大大提高,利率期限结构也更加复杂,与利率管制相比,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更大,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难。
三、灵活运用从紧货币政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亦将日趋完善。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努力提高金融机构的利率市场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引导铜陵辖区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一)全面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
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是今后金融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逐步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总行对分支机构利率管理较为严格,导致了基层金融机构对贷款利率定价研究不够,贷款定价能力不高,没有具有一定特色的个性化定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采取运用SHIBOR均值,结合成本、目标利润、税负进行加点定价,并控制在法定利率允许上浮的合理区间内,提高市场合理定价能力。同时设置专门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部门或岗位,具体负责对辖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制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操作规程和定价具体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对贷款利率市场变化趋势做出预测评价、负责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进行定价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贷款利率定价管理系统
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贷款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并能与信贷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达到降低贷款利率定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利率管理部门搜集、积累、分析与贷款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形成利率信息共享机制,真正实现实时利率风险计价和利率风险分析系统。
(三)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6次调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高通胀和利率频繁调整的情况下,应更加关注由居民财务负担加重导致的信用风险、存贷款价格发生变化导致的收益率曲线风险。美国次级房贷风险就是一个深刻的信用风险警示。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极大提高了抵押借贷成本,同时,房地产价格下降,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行业违约率大幅度上升,放贷机构纷纷频临倒闭的局面,约有100家放贷机构将被迫关门。从目前看,美国次级房贷风险对我国影响有限,但其中期及长远影响是难以预计的。因此,谨慎运用利率手段,使法定利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幅度内,应成为利率调整的首要选择。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引导,使其建立利率风险控制机制,规避利率风险,应成为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四)重视贷款利率定价人才的培养
部分金融机构管理水平有限和人员素质较低,对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相关业务知识知之甚少,利率执行严格按照各类利率标准,对应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操作手段简单,缺乏更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无法全面地正确贯彻浮动利率政策的精神,建议各金融机构加强利率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利率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尽快造就出一批能敏锐捕捉市场信息,熟悉各项银行业务,能够熟练掌握信贷风险评估和贷款定价技能及时对每一笔贷款风险作出科学合理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五)利率政策调整不可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小型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利润相对较小,加之融资渠道有限,在基础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利率调整使其超负荷经营,建议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央行贷款利率调整要有保有压,切实维护优质中小型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正式运行,这是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两家报价,进行算数平均后形成的各期限、品种的利率,能够初步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这在一定意义上,为各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提供了参照。建议适度放开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增加参与主体,使SHIBOR能够有效地辐射全国各金融机构。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推进,并对国家积极扶持的产业项目贷款提出指导性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利率价格,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项俊波:《金融基础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孙工声:《金融政策的区域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