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三农”服务产品给客户带来的最大好处分析图
临海信用联社既要从政治层面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又要从经济、金融层面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农村合作银行立身之本、强身之道。该行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新的契机,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前提下,发挥农村金融对“三农”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临海信用联社“三农”服务因素分析
(一) 临海信用联社“三农”服务发展的受阻因素
“三农”服务问题,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巨大增长潜力,但“三农”发展受制于金融支持不足、资金的困难,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中又蕴含着巨大的金融供给潜力,却不能为农村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供给。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打造全市最大的社区性、零售型银行体系这一定位既有其合理性,源自于农村银行与其前身农信社五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基本经验,符合农村合作银行的现实情况,又有其科学性,建立在对面临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基础上,着眼于增强未来长期发展的能力。我们的劣势是缺乏直接服务于大中型项目的实力和管理水平,缺乏相应的市场研判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扬长避短,坚持“小额度、零售型”为主要业务方式,走社区性、零售性银行发展之路;其次是经济薄弱环节对金融的强烈需求。“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要走市场化的路子,亟待农村金融有更大作为;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中,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主要增长点。这些经济领域往往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其快速发展最需要资金支持,最需要金融服务。这就呼唤着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社区性、零售型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临海信用联社“三农”服务发展的有利因素
从金融体系完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城市占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当前最缺的是零售型、社区性金融服务,以此为目标市场,有利于形成市场优势和合理的市场分工,与其他金融机构尽管是竞争对手,但在整个市场空间中则是一种互补关系。金融体系完善的趋势和内在需要,昭示着社区性、零售型银行的发展空间。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他们经济活动的特点是分散、小规模、周转较快、抗风险能力弱、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和抵质押财产等,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基本特征是:小额、短期、灵活、机动,而且无抵押担保条件等。这样的金融需求可称作非正规金融需求, 对这种非正规需求,我们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与之有效对接。农村信用联社定位和特殊客户群体,总结农村合作银行及其前身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经营经验,兼顾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业务经营的双层模式。这种模式的一层是适应大量非正规金融需求的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另一层在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需要的较大数额的贷款。如果临海信用联社不能满足这些需求,那么临海信用联社就没有发展空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然,我们还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是通过多种担保和保证方式,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小额信贷的品牌,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贷额度,改进管理方式,完善风险管控,把它打造成农村合作银行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头号产品。
推动临海信用联社“三农”服务更好开展的策略及相应措施
(一)临海信用联社“三农”服务的发展策略
从临海市实际情况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就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产业化,临海信用联社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有所作为。事实上,能否做好支农服务工作与农村合作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最具金融机会和金融潜力的阵地在农村,对象是农民,范围是农业,因此要把怎么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三农”问题,列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临海信用联社“三农”服务发展的措施
首先,应该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原则不动摇,在该行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继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随着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随着国家财政对农村投入的日渐加大,农村的生产力和消费能力必将日益增强,因而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消费能力也必将日益提升,农村金融将迎来越来越广阔的空间,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将大有作为;其次,要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增开营业网点,以方便客户并能获得盈利为最终标准,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有效提高;再次,要坚持整体布局原则,每个网点的开设应按照为农业、农村服务的宗旨进行通盘考虑;第四,要研究如何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发展现代农业的六大总体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银行方面应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做好支农的服务工作。
当然,还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禁违规发放贷款,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农村合作银行做到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确保不误农时、农事,切实发挥好农村金融的经济杠杆功能,把现代农村产业促大增强,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 考 文 献
[1] 周铮. 让国际贷款更好地服务“三农”[N]. 北京:农民日报. 2007.1.8(8)
[2] 周剑初. 金融改革重中之重仍是“三农”[N]. 北京:金融时报. 2007.1.7
[3] 张承惠 陈道富. 可大力发展适合三农特点的“低级”金融形式 放松管制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关键[N].北京:国际商报. 2007.1.1.(A3)
[4] 赵晓强. 农村金融加速布局服务“三农”[N]. 北京:经济日报. 2007.4.4.(10)
[5] 张元红. 增强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三农”的能力[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2.27.(6)
[6] 赵淑兰. 金融业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N]. 北京:经济日报. 200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