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010年起至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图
上图为2010年至今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我们着重研究大型金融机构。我们可以看到自2010年的1月18日起,到2011年4月21日,就这1年多的时间里,存款准备金率从16%上升到了20.5%,整整上调了4.5个百分点,这使得银行可用于放贷投资的资金大幅减少。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还要考虑到规避风险成为了各家商业银行的考虑重点。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根据以上两个因素,考虑到个人房贷占用资金较大,贷款期限长等综合因素,决定不对一般的客户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此规避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但是这并不表示民生银行就暂停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对某些特殊的客户,民生银行还是对其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例如颐高集团与民生银行西湖支行有密切的业务合作,因此民生银行西湖支行会对颐高集团下属商户中资信良好的员工办理个人住房贷款。这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办理相关业务。
四、分析民生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的优势和缺陷
民生银行首先根据实际政策及市场情况,筛选出部分客户,与其签订《个人住房借款合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规避了绝大部分的风险。其优势在于投入少,市场风险小。
但是也正是由于其投入较少,因此这部分的收益也不多,相关业务的后续发展也不够完善,甚至有很多客户经理都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业务,这就使得银行管理风险有所增加。很有可能因为业务的不熟悉而导致操作不规范或者违规操作,从而致使风险产生损失。
五、笔者对民生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方面的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民生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虽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是就按照这种方式发展下去也并不是长久之计。从整体的经济形势上看,杭州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硬性需求,所以房价不可能马上下跌。而房价又严重影响着民生问题,所以政府会不断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以此限制房价的增长速度,逐步地将房价增长速度降到零,然后再通过市场将房价慢慢的降下来。因此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后续的这类业务短期内确实无法扩大。因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到房价被控制下来趋于理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而楼市的这些调控政策只有到房价被稳定下来之后才可能被再次放宽。
因此笔者认为,民生银行应该注意两点:
(一)要针对目前有限的业务去思考完善,提高防控风险的意识,于此同时增强防风险措施。例如:加强对贷款业务的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所有贷款的前提,当然也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贷前调查包括对抵押物的调查和对借款人其他资信情况的调查,而其他资信情况则包括借款人还款能力等方面。借款人抵押物价值固然重要,但是并不可以就此忽视对借款人其他资信情况的调查。目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贷前调查中,很多调查都是出于形式,并没有保证调查的质量,这导致银行的授信部门不能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个人风险防范措施。树立正确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存在偏差、奖励考核机制歪曲,以及内控制度存在缺陷,贷款业务的风险被进一步加大。因此,要降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风险贷款业务的风险,需要正确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首先,由于目前住房贷款业务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收益性和安全性,因此逐渐被银行作为重点业务发展,并将该业务的业务量作为工作人员考核达标的评判标准,出现在奖励办法中。其次,银行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再教育。商业银行在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基数比例是非金融专业人员,很多业务人员都是在接触业务以后才真正开始学习金融知识,这导致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对金融形势的分析能力,无法及时意识到业务风险的存在,如果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加以考核,则可以规避或者减少这些风险。另外还有完善内控制度等。要降低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除了要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贷前调查和正确其经营理念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完善银行本身的内控制度。针对前面所提到的内控制度存在的漏洞,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要加强上下行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由于上级行并不了解下级行所承接的贷款业务的实际情况,因此很难光从客户资料上分析借款人的实际资信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风险的出现。其次,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商业银行往往在贷款资金发放后才向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出更新要求,这使得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披露存在滞后性,也为借款人一房多贷的情况发生提供了可能。第三,银行应当完善贷后管理体系。
(二)通过前期对此业务的加强,做好楼市调控政策放宽后,业务量增加的准备,确保当政策放宽之后,本行能够提供客户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服务。由于当楼市政策放宽之后,业务量必然大幅增加,各家商业银行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民生银行如果要在此时脱颖而出,就必须提供客户比其他银行更为优越的服务,这就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而目前的楼市调控正好提供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只要民生银行能够把握好,就能够为后期的业务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对民生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方面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张春艳. 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J]. 广西: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2)
[2] 韩临畅.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J]. 北京:消费导刊·理论版. 2009.(6)
[3] 胡雪莉.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假按揭”的产生及风险防范构想[J]. 内蒙古自治区:北方经济.2007.(12)
[4] 傅之捷. 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J].北京:消费导刊·理论版. 2008.(8)
[5] 徐寿松、黄庭钧. 上海浦发银行“巨额虚假个人住房贷款事件”调查[N].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