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现状
三、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及影响
四、通货膨胀下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对策
五、结论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及影响。并借鉴国际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理念,提出了在通货膨胀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加快负债业务调整步伐,有效应对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所论述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
从2010年7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根据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调查数据, 2011年7月份CPI维持在6%以上的常态,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经济面临着通胀威胁。另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665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405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592亿元。在今年央行几次加息之后仍然不能吸引存款回流银行,出现的“住户存款减少”的现象,说明“负利率”的状况不改善,银行对居民存款的吸引力将日益减少。加之目前“民间借贷”不断升温,这些都将导致居民存款从银行出逃。
一、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造成现阶段我国通涨的原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因素动态地相互影响、相互传递、相互交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时段上看,既有长期性累积的因素,也有阶段性的因素;从构成上看,既有基础性的、结构性的因素,也有偶然性的因素。我认为,造成我国现阶段通涨的成因主要有:
第一,货币发行过量。货币发行过量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外的因素。在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多。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更进一步恶化了流动性过多的现状。货币发行过量,造成了流动性窜到那涨到那的局面,推高了整体物价水平。
第二,低利率政策。我国的利率水平已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维持在负利息水平。在今年央行几次加息之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5%。这种低利率政策,一方面加大了消费,另一方面造成了资金使用的低成本,加上流动性的过多,刺激了投资和投机,加大了需求,间接影响了商品的供求关系,推高物价。房价的急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第三、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在此前的相当一段时期,我国人数最多的一般技术或低技术工人的工资提高不多,工人工资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处于增长滞后的状态。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人民消费的基本项目和质量的增加,食品、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消费项目的价格便开始提升,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成本也相应地大幅提高。同时,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需支付3元钱的人工。
第四,热钱炒作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基础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升幅较大,波及和延伸到其他产品的价格。譬如,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这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都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油价的连续提升,也令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运输成本的增加,造成农产品价格的提高等。
总而言之,这四种原因造成我国现阶段通涨上涨过快。
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大体可分为:单位存款、储蓄存款、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向人民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应付款项以及或有负债等。在各类负债业务中,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类型主要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储蓄存款为银行带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流,而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向人民银行借款及债券融资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应付款项、或有负债等其它负债类型也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始终保持着相当的数量。随着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相继研发了一些新型的负债业务,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出售或发行商业票据等,这些新业务既大大丰富了负债业务的产品库,也日益成为负债业务发展的亮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状
据央行公布的2011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7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79.57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77.97万亿元,其中,单位活期存款余额225362.56亿元,单位定期存款余额160322.32亿元,个人存款余额331071.18亿元,其他存款余额22254.33亿元,债券余额71408.99亿元。从负债结构来看,单位活期存款和个人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最为核心的业务,约占资金来源的90%以上。
三、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及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我国不得不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我国从紧的信贷政策的持续及经济下行可能使得银行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虽然近期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仍保持在比较好的水平,但宏观调控政策对贷款规模及投放节奏的控制使得银行的预期利润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这些措施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及影响,也促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上升。
(一)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导致实际利率不断下降,目前已出现了负利率。较低的实际利率必然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持续走低,社会资金流向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状况仍将继续,“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增强,投机性资金不断增加。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665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405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592亿元。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
2011年6月,中央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的历史最高点,上调频率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统计,去年11月份至今存款准备金总计冻结资金超过了3.22万亿元。从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看,对商业银行的即期影响似乎不大,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能回收流动性,有降低货币乘数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银行将来流动性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银行毕竟有21.5%的一般存款不能自主运用,特别是不能用于发放贷款,无疑会影响银行的潜在盈利能力。
(三)同业拆借利率上升
据央行公布2011年6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6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较上月大幅上升163个基点至4.56%。进入7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全面上涨,其中7天期的拆借利率日涨203BP,达到6.7992%的水平,14天期的拆借利率日涨308BP已经超过7%,达到7.4992%,1个月期的拆借利率则一直维持在6%以上达6.3960%。另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2.8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2.4%,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短期周转资金需求旺盛,同业拆借利率走高,表明了金融机构资金面紧张。
(四)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
央行2011年7月7日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本次加息系年内第三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提至3.5%和6.56%,5年期以上的基准利率突破7的历史心理高位;尽管央行在加息中多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但从实际贷款情况看,银行贷款利率的增幅往往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增幅。加息还会影响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如持有债券到期,会损失相对价值;如提前兑现,收益率会下降。所以加息对投资债券比例高、久期较长的银行净值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通货膨胀下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加快负债业务调整步伐,有效应对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优化负债业务结构,协调发展中间业务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其收入结构更趋合理,使收益和风险趋于平衡;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客户与资金融通相关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新型的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客户双赢。一是从以资金融通为主向以资金融通、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并重转型。二是依托证券市场开展组合创新、交叉创新、合作创新和深度创新。重点发展证券承销、资产托管、资金清算、产品代销和依托证券市场的理财业务与融资业务等等,打造证券市场业务的品牌。
(二)推进负债业务多元化战略,从根本上实现业务战略转型
在通货膨胀的预期压力下,商业银行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资金融通服务为主要业务内容,加快业务创新。加大结构性产品开发力度,推出一系列规避利率结构风险的产品;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可以运用量化分析工具,提高资产负债期限缺口分析能力和利率敏感性分析能力,在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基础上,有效预测利率长期走势,识别、测量和管理控制利率风险。近期内,应努力缩小银行利率敏感性负缺口,扩大利率敏感性正缺口,促进净利息收入的持续增加。同时,积极扩大高收益资金的运用渠道,主动应对企业短期融资证券化的趋势,大力发展票据融资等业务,积极稳妥地开拓外汇信贷市场。
(三)发行次级债,缓解核心资本不足给负债管理带来的压力
在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下,发行次级债将提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新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次级债的发行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作用会有所下降。由于新规定出台之前发行的次级债拥有10年的过渡期,所以商业银行选择较大额度的发行,不失为明智之选。据统计,今年以来,农行、中行、交行、中信等银行公布的各类再融资计划,总额约5000亿元,新一轮的银行融资潮已势不可挡了。
(四)发行理财产品,增加存款来源
在信贷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背负着巨大揽存压力。商业银行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暂时缓解资金‘饥渴’。根据会计制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是不属于存款项下的,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一般需要一两天才能回到储户的账上,一般情况下会在账上停留一段时间,此时这些资金是归属在存款项下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4751款,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这些理财产品到期后,将商业银行提供11万亿元的存款来源。
五、结论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变对策,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同时也要求商业银行制定完善负债管理方法,优化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因此,既要积极稳妥大胆实践探索,有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加以完善,促进商业银行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参 考 文 献
彭建刚,《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王丽惠、刘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及对策》财政金融,总246期
邹燕、陈福全,《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5
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统计研究, 2005
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