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
(一)跳跃式发展
(二)业务方式演变迅速
(三)分支型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四)服务手段相对落后
三、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二)日本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三)德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四、中外网络银行的差距
(一)我国与外国网络银行的差别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不利条件
五、促进网络银行科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参与推动网络银行的发展
(二)金融当局应制定及完善加快网络银行发展的法制建设
(三)商业银行应加快自身网络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
内 容 摘 要
经济的高速发展呼唤着全新的金融机制,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的银行模式,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服务渠道,探究降低经营成本的途径,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任何一种新事物在产生发展的初期,都会遇到一系列制约因素,网络银行也不例外。
本文介绍了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五大问题:社会信用程度差、基础设施落后、操作风险问题、法律管辖问题、监管问题,并据此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网络银行科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参与推动网络银行的发展、金融当局应制定及完善加快网络银行发展的法制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快自身
网络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字:保险公司 风险 对策
论中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缺陷及应对策略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手段的更新会引起产业革命,伴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经济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思维、生活和行为方式。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大潮中,银行业成为变化最为剧烈的行业之一,互联网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环境。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网络银行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以及银行业自身竞争的结果。
1、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当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商务领域广泛应用所产生的新型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中的网上交易,一般至少包括两个环节:交易环节和支付环节,其中支付环节就需要通过银行网络来完成。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在电子商务更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银行提供的安全、稳定、高效的网上支付系统作支撑,支付环节就会“断链”,电子商务就无法真正开展。可以说,电子商务催生了网络银行,而网络银行则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
2、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首先,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传输的特点,可以低成本地实现遍布全球的卫星通信网络,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其次,互联网的安全保密技术,以及行业内部专用网络与公共网络接口安全技术等的不断完善,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2)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用户也迅速增长。我国在1997年10月互联网用户仅为60万人,到2001年底即迅速增长到3370万人。2005年6月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03亿人,而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l0多亿人。由于互联网已成为大众生活极其紧密的一部分,因此客观上产生了对网络银行的需求,这样,互联网的用户群就为网络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网络银行自产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网络银行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与特点:
首先,网络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这不仅表现在网络银行发展的数量与规模上不断膨胀,而且还表现在网络银行发展的质量和结构上得到不断改善和调整。比如,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企业纷纷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形成从ATM、POS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从家庭银行到网络银行的全方位金融电子化服务。截止1998年3月,因特网上有240多个金融Web站点为客户服务,1000多家金融机构进入因特网,其中,120多家金融服务企业提供在线交易服务。”
其次,网络银行的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集中体现在网络银行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上,比如网上金融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不平衡状态,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欧洲的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其网络银行数量之和占全球市场的90%以上。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
我国的网络银行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末,中国银行于1996年2月率先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站,介绍和宣传中国银行的机构与业务情况,并于1998年成功办理了因特网间的电子商务交易。与此同时,1997年招商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于1998年4月在国内推出了网上企业银行,开通了网上支付功能,从而拉开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帷幕。随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展了各自的网络银行业务。到2002年年底,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和十家股份制银行全都建立了网络银行并提供交易型网络银行业务,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也先后开办了网络银行业务。随着我国网络银行数量的增加,我国网络银行业务交易量和客户规模也在迅速增大。此外,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一些银行针对企业集团客户还能提供资金监控、指令转账、财务管理、资金划拨等服务,个别银行还开通了网上信用证、网上贷款等业务。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跳跃式发展
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络银行,一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内部网络电子化银行阶段和网络银行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未经历内部网络电子银行发展阶段,直接由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网络银行发展阶段。
(二)业务方式演变迅速
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并且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业务方式的演变十分迅速。
(三)分支型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银行都是网络分支,是在传统银行基础上设立的,其业务基本依赖于母行,类似于该母行的其他地理分支机构或柜台。我国尚无纯网络银行。
(四)服务手段相对落后
我国网络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多,品种单一,业务量小,各行业多有雷同,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查账和转账、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上,转账付款的范围仍极其有限,更没有涉及贷款、投资等方面,缺乏竞争和创新,网上业务还不能成为银行盈利的手段。
我国网络银行的这些发展特点表明,总体来说,网上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1995年10月18日,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美国成立,为客户提供多种方便、优惠、安全的服务。它完全依靠INTERNET进行运作,没有任何营业场所和金库,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ANYTIME、ANYWHERE、ANYWAY提供高效的服务。提供的主要业务有:在线交易登记、电子汇兑、支票转账等等。电子支付业务允许客户每月免费支付35笔账单,客户既避免了在传统银行开支票的麻烦,又节省了费用。货币市场账户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及活期存款账户的业务具有高额回报,深受客户的欢迎和好评。 随后,美国的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纷纷采纳了互联网技术,推出网上银行业务。DirectMarLets银行, Exchange银行、富国银行、NationsBank、花旗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都在迅猛的发展,其规模和水平都名列美国前茅。 网上银行在营运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比传统银行拥有很大优势,使其可以将节约的成本让利给客户,通过提供高息及大部分免费服务争夺客户和存款。例如Firstnet-work Bank的支票账户利息高达6厘,Telebanc的各种短期存款也高出美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依靠高息策略,在美国传统银行存款增长速度只有单位数的情况下,网上银行业的存款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美国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Wells Fargo。根据国际上一家权威的电子商务评价公司,Gomez Advisors,从使用性能、客户信任程度、网上资源、关系协调、成本等方面对美国、欧洲等地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进行的评比,Wells Fargo是1999年度网上银行系统使用性能最好的银行,Wells Fargo是美国第七大银行,资产总额218亿美元,拥有5925个分支机构,资本收益率高达34%。目前,它被认为是美国银行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网上银行客户数量高达160万,银行网站每月访问人数96万(并非人次);接受网上银行服务的客户占其全部客户的20%。 Wells Fargo的网上银行系统不仅节约成本,更主要的是带来新增收入和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素质好、收入高、账户余额大、需求种类多,银行赚取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相对较多;在160万网上银行客户中,15%是由网上银行服务带来的新客户。 Wells Fargo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几个因素:第一、及早地开发和使用高科技,包括Internet。Wells Fargo早在1994年就开始投资网上银行,并不断扩大、提高其网上银行的服务。第二、方便、多渠道的服务网络。该行认为,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网络,Internet仅仅是其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服务品种覆盖面广。提供服务的种类包括:账户管理、投资服务、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第四、客户关系维护与客户群体系。Wells Fargo认为这一体系对市场开发至关重要,它严格划分客户群,其尊贵客户仅占全部客户的2%,并得到特别的关注与服务。 Wells Fargo是一个传统的机构银行,它成功地步入网上银行的轨道,可谓亚洲的负担银行开拓网上银行服务的范例。
(二)日本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在日本,樱花银行与24小时连锁方便店am-Pm联合推出的“方便店银行”颇具代表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樱花银行am-pm内设置的@Bank,称为“方便店银行”。这种@Bank是樱花银行ATM的延伸,基本能够满足存款、取款和余额查询和转账等顾客日常所需要的银行服务。在这基础上,樱花银行又在方便店银行内推出个人贷款业务。由樱花银行下属的樱花贷款伙伴公司经营的@Loan,向顾客提供10万到50万日元的无担保小额信用卡贷款。此外,樱花银行还推出了日本网络银行(Japan Net Bank),顾客通过手机上的i-mode功能或个人电脑上网与银行进行交易。顾客上网以后,向樱花银行提出申请。顾客在填写完有关文件以后,再寄给樱花银行。通过审查以后,顾客就可从@BANK的ATM上取出现金。此外,法国、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也纷纷推出网络银行,而且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其发展相当迅猛,竞争也日趋激烈。
(三)德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目前,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cumbent Bank),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网点、ATM、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倔起的直接银行(Direct Bank),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现举例说明这直接银行的发展情况。 德国的Entrium Direct Bankers。Entrium Direct Bankers,1990年作为Quelle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开辟网上银行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截至1999年底,拥有客户77万,其中使用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15万;资产总额38.18亿美元;控制德国直接银行界30%的存款和39%的消费贷款。 Entrium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共计370人,依靠电话和因特网开拓市场、提供服务。370人服务77万客户,人均资产达1000万美元,大大高于亚洲的领先银行水平(新加坡发展银行人均资产580万美元,中国农业银行人均资产50万美元)而且Entrium认为现有系统完全可以满足250万客户的需求,这一连串数字足以给我国人员臃肿的商业银行敲响警钟。 Entrium经营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消费信贷、循环周转贷款、信用卡、投资、在线交易等。虽然目前仍以电话服务为主,但正在加速发展网上银行服务,它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十分明确:将Entrium从拥有网上银行服务的领先的电话直接银行转变为拥有电话银行服务的领先的网上直接银行。Entrium的成功归功于它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拓市场、联络客户、处理业务。 目前国际金融界的发展状况表明,尽管不同的银行有其不同的发展战略,目前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网上银行必将包含银行所有的业务,成为银行主要的业务手段。
四、中外网络银行的差距
(一)我国与外国网络银行的差别
1.我国金融电子起步稍晚,因此在网络银行的建设进程上与外国有一定差距,电子化向网络化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
2.电子化网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民的网络意识,虽然我国的用网人数很多,但在网上做与银行相关业务的人不多,这种情况使我国网银收益减少,成本加大,影响了银行在网络银行方面的投资与发展。网络意识上的差别是我国网络银行与外国网络银行一个意识形态上面的差异。
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银行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我国的有很大不同,这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与外国的网络银行的发展方向和程度的不同。
4.以技术层面来讲,我国技术人员的素质与外国的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和深入,有很多技术在我国银行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影响了网银业务拓展和网络效益。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不利条件
虽然我国的网络银行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国外网络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网络银行的主体比较单一。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的主体既有大财团、大银行、也有小规模的私人银行和社区银行,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而我国的网络银行的主体主要是国有大型银行和实力雄厚的合资银行,主体比较单一,这主要是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和目前网络和资金水平的限制。
2.我国网络银行的服务功能水平比较低。在发达国家。大部分的网络银行能提供全方位、多品种、多渠道的金融产品,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组合,同时还在不断的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我国的网络银行功能大部分局限在银行的基本业务上,其层面较低,品种单一,渠道单一,客户只能根据银行提供的业务选择服务,不能自由组合,这和国外的网络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
3.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网络银行的发展。例如,在银行卡消费方面,法国的卡年平均消费额是4461¥,我国的卡年平均消费额是715RMB,相差高达约52倍。再如,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在国外电子商务中已经普及,应用很广泛,但在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却很少应用。
五、促进网络银行科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网上银行是银行经营中的新一轮变革,对国际所有传统银行机构都产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革。伴随着入世后外国商业银行资本的大量进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将迎来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准备去完善其发展。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参与推动网络银行的发展
从国际网络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来支撑,而整体宏观社会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推动。从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现状来看,为推动我国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宣传知识经济,增强大众网络金融意识
全社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企业和大众都能够学习必要的金融电子化知识、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科技知识,及时更新观念,紧跟世界电子商务潮流,为迎接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时代作好充分准备。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社会网络化水平
网络化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要拓宽渠道、开放市场,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加大对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网络互通,使资金能够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和不同的银行之间自由划拨,实现资金的无障碍流通。
3、迸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增加网络用户
网络资费的下降,可以使用户增加,而更多的人使用网络,将反过来促进入网费用的降低。政府应当鼓励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鼓励国内企业开发研制下一代更适合家庭使用的网络接入设备。网络用户的增加,才能使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发展走进不断加速的正反馈循环。
4、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各种手段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和电子商务大潮的涌现,我国己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银行业要进行内部信用体系建设的整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银行、保险、证券和税务等部门联手开展企业资信调查,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有深度、有精度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二)金融当局应制定及完善加快网络银行发展的法制建设
在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监管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应解决的几个紧迫问题是:
1、逐步建立功能监管型的监管体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监管体制是在特定时期控制我国金融风险较为有效的方法。如果始终沿用传统的机构监管模式,将会产生许多监管的重叠与空白,监管效率必将越来越低。因此,从传统的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成为必然的趋势,金融监管当局所关注的不再是金融机构的名称,而是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基本功能。
2、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对网络银行建立起一套正式的管理程序。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定性的原则过多,量化的标准不足,可操作性不强。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在开办网络银行业务之前,必须向监管当局提供详细的计算机系统情况和网上金融业务情况。监管当局根据申请银行的设备情况和业务资信情况,对网络银行进行登记、分级评估与管理,对那些不符合技术和资信条件的网络银行业务,将不予审批。商业银行还应该将有关网络银行的材料,报信息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金融管理部门应同税务等专业部门密切协调与合作,深入了解和监督网络银行业务活动,促进网络银行及时、准确地公开交易与经营信息。
3、完善与补充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充分发挥指引性公告的作用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作为目前对网络银行管理的临时规章,由于其操作性并不强,贯彻与实施的效率并不佳,对网络银行的发展无法起到先导型监督作用。目前,我国除了《安全法》、《保密法》之外,对网络银行管理的法律文件几乎为空白。法律建设的滞后不仅使金融机构可以规避相关法律的监管,也影响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处理效率。按照我们对新金融业务管理的传统做法,习惯于制定一个包括各主要方面的全面规则。监管当局应充分发挥指导性公告的作用,利用其发布三类信息提示:一是对有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的业务提出警示性提示;二是监管当局计划检查的项目和手段:三是监管当局基本认定但不很成熟的风险管理手段和系统设置等项目。
4、完善现行网络银行监管办法
网络银行的发展强化了监管当局非现场稽核和报表稽核的作用,也对监管手段的技术含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着眼于整个金融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全面建设与完善,建立规范统一的非现场监管体系,统一网络银行的会计报表格式,并根据会计数据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控指标体系,从而提高非现场稽核的效率。
5、制定相对完善的市场退出规则
网络银行是属于规模经济的典型行业,其固定支出一旦确定,可变成本变动相对较少。从理论上讲,客户流量越大就越具有竞争优势,从长期看,规模较小的网络银行的竞争劣势更为明显。另外,网络银行的经营状况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随着高流量网络银行的形成,一些经营较差的网络银行退出市场不可避免。网络银行的市场退出不仅涉及存贷款等金融产品的处理,而且包括客户交易资料等信息资料的重新整合与保管。
(三)商业银行应加快自身网络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
1、对银行服务的市场目标进行重新评估
在网络环境下,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慎重选择适合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市场目标。势力雄厚的大银行可选择多样化的服务,规模较小的银行不妨将市场定位在专业化的服务方面,避免同大银行正面交锋。
2、确定业务发展模式
对目前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最稀缺的资源并不是信息技术和资金,而是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如何使银行业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转变,比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重要。科技进步的力量就在于促进商业经营思想和方式的根本转变,新产品、新服务本质上就是这种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具体体现。
3、重视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
由于网络银行的虚拟性,其安全要比物理状态的银行更加难以防范。在发展网络银行时,必须把严密的技术设计和局全的防范措施纳入金融电子化的工程建设中,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网上银行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己经建立的网络银行的试验成果,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证客户的信心。
5、开发并推出网上银行服务新品种
首先,必须在产品开发中保持领先地位。其次,网络银行应积极参与同业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性产品标准和业务规则。最后,作为推产品的基础设施,应同步建立网络呼叫中心,实时获取市场反馈信息。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网络银行成为网络时代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银行在我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可以说,网络银行将成为我国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但是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制度问题和经营环境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应冷静地对待网络银行的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我国网络银行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参 考 文 献
1、吴宏伟 陈娜,《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企业》2010年第3期
2、贾玢,《中外网上银行的发展与比较》,《经济论坛》2010年04期
3、何昌周,《网络银行的国际发展与中国的对策选择》,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陈思宁,《网络银行风险研究》,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刘轶,《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策略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程振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王远均,《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