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引言……………………………………………………………3
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4
通货膨胀的含义…………………………………………………4
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4
通货膨胀的后果…………………………………………………5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6
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升………………………………………6
国际货币对我国的影响………………………………………6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7
农产品价格上涨………………………………………………7
国家政策调整,促使物价攀高…………………………………7
货币发行量过多,大量热钱的进入…………………………7
投资热………………………………………………………………7
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8
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9
货币政策…………………………………………………………9
稳定物价…………………………………………………………9
调整我国需求结构………………………………………………9
解决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10
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10
结论…………………………………………………………11
主要参考文献………………………………………………12
内 容 摘 要
我国经济如今快速发展增长,而物价却普遍的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日益显著。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与市场物资不和谐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甚丰。但没有从根本原因上结合实际分析,特别是其根源。通货膨胀在我国五千年文化史中多次发生,如著名的汉朝王莽币制改革造成西汉解体,到近代国民政府发生过量巨额法币、金圆券,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达到5000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形成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现今我国正面临同样的情况;农产品价格上涨,物价攀高货币发行量过多,大量热钱的进入加剧了各种投资的热潮;尤其是房地产等日常生活用品。国际上,美国继续进行第三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锐减,贸易顺差。
本文集中阐述了通货膨胀的成因、对政策及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这三方面做了相应的分析,剖析了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就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意见,并对我国未来经济状况提出了期望。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列举了大量我国历史上通货膨胀的案例。分析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需要从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调整产业结构、打击投机势力等几方面进行。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展望,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要做到四大平衡:预算收支平衡,断了通货膨胀的根;货币出纳平衡,巩固了币值稳定的根源,物资供求平衡,抄了投资势力的底;外汇进出平衡,绝了货币恐慌的路。
论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引言
2011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尤其剧烈。我国的CPI居高不下,物价上涨,热钱投资不断引入,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加剧升值。国际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深,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EQ3)开始酝酿。金融海啸的阴云还没有远离,农场品价格上扬,“三农”问题依然严峻;政府对基础性工程投入在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失调。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调节物价、稳定民生、调整货币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通货膨胀,如何面对?又该采取何种政策去应对?下面是我对我国一些通货膨胀情况的分析和对策
一、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部分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二)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1、金属货币时期
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句话:“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1]自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治,下令废除五铢钱,而铸“大泉”“刀币”“宝货”,三国时蜀汉刘备铸“直百五铢” ;乾元元年(758年)在第五琦的建议下,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 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十分紊乱,各国政权用铅、铁、泥等铸钱,以此掠夺人民,维持其财政和军费开支。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导致物价上涨,引起社会经济停滞,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都走向了灭亡!{2}
2、纸币时期
北宋的交子(后改为钱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约产生于太宗淳化年间(990~995年),开始由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发行交子。到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设立宝钞提举司。翌年,诏命中书省主持制造“大明宝钞”,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只许向政府换纸钞。大明宝钞不分界、不限时间,不定发行限额,也无准备金。这样发行后不久,由于投放太多,导致纸币贬值而失败。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为摆脱美国白银政策引起的白银上涨采用银本位制的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因而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才开启了纸币在中国第一次全面发行,取代金银成为主流货币。加快了经济快速流通与发展。
3、民国政府时期
但是由于国民政府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崩溃(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货币购买力一落再落,最后几乎变成废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元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国民党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至此,全国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极端痛苦和贫困的境地。{3}
(三)、通货膨胀的后果
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1}说,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带来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1.严重影响民生,对低收入家庭危害至深
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一方面是因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军,而收入越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越高,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福利损害程度就越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低收入者的消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以消费品以必需品为主,而这部分消费品往往缺乏价格弹性的,低收入者往往不能向高收入者那样通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抵御通货膨胀。
2.扩大财产差距,增加居民不公平感
通货膨胀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例如股市和楼市)迅速扩大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进而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不公平感。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居民对各类资产追逐的热情,资料显示现在人民甚至把手头上空闲的货币去投资房地产,买房子黄金来抵御货币的贬值,“钱越来越不值钱”的状况。这种投资热情进一步推动着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正在聚集,如果任由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必将危及社会稳定。
3.扰乱市场秩序
通货膨胀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了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各种投机势力蜂拥而至,对各种商品物资进行投机炒作,哄抬价格。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4.造成工人失业,企业破产
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老百姓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将面临失业的困境。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一)我国物价水平不断升高
从最近基本生活用品:大米、食用油、蔬菜水果、鸡蛋、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到棉花、燃油、钢材、医药等大宗类商品价格。例如,20年前一个鸡蛋2至5分钱,十年前一个鸡蛋五角钱,现在一个鸡蛋一元钱。十倍!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物资比十年前要富足的多,二物价却还是上涨了。十年前,万元户是骄傲,现在是年薪十万买不起房。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一般被认为对经济有益。公司的执行部门视温和的通货膨胀为“润滑商业巨轮”。 追求完完全全的价格稳定会带来及其毁灭性的通货紧缩。长期的通货膨胀常导致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是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
(二)、国际货币对我国的影响
1、美元的量化宽松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第一次货币量化宽松计划(QE1)。到2011年6月4日宣布,启动第二轮量6000亿美元化宽松计划(QE2)。到今年伯南克暗示美联储将启动地三轮量化宽松计划(QE3)。{4}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等于开动印钞机,其中大量美元用于购买中国产品和投资。在大量美元“套购”中国产品、资源、原材料。
2.人民币增发 物价上涨
同时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汇兑,增发人民币。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相当于增发了20万亿人民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大幅度的贬值,从而导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和物价上涨。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美国市场。大量增发美元流到政府手里,{5}带来我国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CPI连续增高。{6}稳定的物价是货币信用的标志,是衡量货币制度成功的尺度。
三、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
造成当前各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及饮食类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收到国际市场粮食涨价,粮食需求量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总结农产品价钱相对比较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从2011年初开始的低温雨雪天气,到四月份的大风灾害天气,直至七月份的高温天气,造成蔬菜采摘期延长,商品率低的现象。2012年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全国普遍干旱,再加上国际主要产粮国如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国家也因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为了保证本国市场供应,甚至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带动了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品粮油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了肉禽蛋的生产成本增加,导致肉禽蛋等价格的上涨。
2、外调较多和流通销售环节层层加价
近年近郊乡镇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本地蔬菜大量外调,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也造成蔬菜产地价格高于消费地的现象,再加上蔬菜销售的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蔬菜价格的上涨。在山东地区由于经销商的刻意压低白菜价格,至使菜农因为成本原因而不去采摘、烂在地里,减少供应量。中国的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3、生产成品增加
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和地膜、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上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猪肉价格回稳上涨的原因是,仔猪、猪肉价格萎靡不振,同时与生猪生产相关的原料。成品饲料、、劳动力、流通运输等价格不断攀升,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养殖户承受着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猪价不断下跌的双重挤压局面,亏损较为严重,这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市场供应量严重不足,尽管政府在不断出台方案来激发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但短期生猪市场供不应求格局仍将持续。
(二)、国家政策调整,促使物价攀高
首先,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其次,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游资与国际热钱因没有合理渠道将其消化则拥进农产品市场兴风作浪。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另外,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CPI增速超过预期。
货币发行量过多,大量热钱的进入
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4万亿财政救市,兴基础设施建设;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同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投资货币又很多,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投资热
从经济学我们可以知道,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出口与政府投资。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地方政府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玩具、打火机,一股脑出口。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
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顺差,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7}
表1 我国从2000-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间变化
年份
汇率
2000年
8.279
2001年
8.277
2002年
8.277
2003年
8.277
2004年
8.277
2005年
8.173
2006年
7.94
2007年
7.522
2008年
6.944
2009年
6.831
2010年
6.589
2011年
6.2981
表1
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货币政策
1、调整财政政策
采取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 增加国债、票据的发行数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回笼一部分市场流通的货币。{8}央行加大各家银行、基金、投资证券的监控核查力度,紧缩银根。对部分垄断高报利企业提高增税率。发挥国有企业在我的重要地位,对重要的民生产品进行扶持和控制。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控制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大型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
2、提高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刺激储蓄{9}
我国的老百姓具有悠久的储蓄习惯,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有效的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提高贷款利率,尤其是房地产方面严格监控,可以有效调控房价,抑制投机势力对我国房价的炒作;减轻房贷对通货膨胀的刺激。
(二)稳定物价
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今年以来各方面都采取了多项措施,要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物价工作重中之重。
继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
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物价局应对涉及民生的农产品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加大监测力度,由增加监测频率,提高监测的时效性,认真分析市场价格动态,切实做好肉、禽、蛋、油、菜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监测,准确把握市场价格形势,及早做好市场价格分析、预警、预报工作。
2、严格控制服务价格过快上涨
服务价格的上涨是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居民对物价上涨的心理感受。应继续采取严格控制各类公用服务项目如水价、城市交通、教育收费、医疗价格、燃起价格涨价的措施。
4、加快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刺激农业生产,从根本上保障价格稳定。二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投入,继续执行国务院扶持生猪、油料、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对农业种植的引导,确保农业产量稳步增长能给予市场充足的供应来稳定市场物价。三是做好农资供应工作,保持价格平稳。
5、保证低收入人群的正常生活所需
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民给予一些生活上的补助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例如给有困难的农民或者贫困学生一些物质上的帮助,降低由于通货膨胀带来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的影响。
(三)调整我国需求结构
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对货币的发行不与黄金、美元等其他货币挂钩。人民币是与物价联系,把物价指数(不是某一种商品的指数,而是若干种重要商品的总指数)作为决定币值高低的标准。“广义物价本位”将是人民币发行的一种另类选择。
(五)、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我国的通货膨胀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未来有很大的危险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如要遏制恶性通货膨胀,除了措施得力的主观原因之外,客观因素就是中国经济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四大平衡:预算收支平衡,断了通货膨胀的根;货币出纳平衡,巩固了币值稳定的根源;物资供求平衡,抄了投资势力的底;外汇进出平衡,绝了货币恐慌的路。
参 考 文 献
[1]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3
[2]尔顿、弗里德曼[美] 论通货膨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潘宁 中国物价为何比美国还高 读者杂志 2010年9月第478期36页
[4]宋鸿兵、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第八章)[M].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1/01
[5]司马光 .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卷)(唐纪八十一卷)[M]. 中华书局出版 2006
[6]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2011年11月4日第二版
[7]吴汉嵩. 国际贸易学(理论部分)[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01
[8]新华财经08数据网、 .xinhua08.com
[9]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