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CPI指数
自2007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各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2006年全年的1. 5%,绝大多数月份也超过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的目标综观各月份环比或同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明显加快。
2008年5月份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与4月份8.5%的高峰相比,5月份、6月份、7月份的CPI涨幅分别为7.7%、7.1%和6.3%,逐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2009年开始,CPI持续回落,基本实现了负增长。
2010年,在房价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CPI又开始缓慢增长,直至10月份,已经达到了4.4%,在此出现通货膨胀。
2011年,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了物价的上涨,这种感觉也得到了验证。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CPI指数一直保持在5%左右,确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产生通货膨胀也不可能仅仅是由一个原因引起的。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这也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同样导致了粮价上涨。因此,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因素下,我国需求矛盾引起了价格上涨。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能源危机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这也直接导致了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从我国当前形势来看,虽然我国“地广”,但是“人多”始终成为一种牵制,各种物资的缺乏,也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国际市场价格的增加,必然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在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价格指数看, 2011年11月份,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烟酒和家庭设备类。在11月份价格总水平上升4.2%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34%。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9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5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但还是略有上升,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总结
通货膨胀既然是经济发展的伴生产物,就必然有他的两面性。
(一)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1)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升,商品就变得更加值钱了,这样就会刺激企业生产更多的商品,刺激经济,增加产值。
(2)通货膨胀会使老百姓觉得手里的钱在贬值,因此想要把钱花出去换成实物,这样便可以增加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3)每个国家都会或多或少的经历着通货膨胀,低水平的通胀是正常现象,甚至是经济发展的象征,这是经济发展规律。
(二)过度的通货膨胀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
(1)过度通货膨胀导致成本上升,供求失衡,不利于社会的再生产。
(2)过度通货膨胀导致收入不平衡,贫富差距持续加大,影响社会的稳定。
(3)过度通货膨胀是货币过分贬值,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贷出货币得不偿失,使银行业出现危机
由此来看,我国只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通货膨胀的规律,通过宏观调控,使得通货膨胀朝着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小康,朝着全民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参 考 文 献
1、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1年09月05日
2、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亨利.赫兹里特,《通货膨胀危机》,时事出版社,1981年
4、刘赘敖,《国外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
5、钟朋荣,中国通货膨胀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6、张衔,《中国通货状况分析》,《金融研究》,1999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stats.gov.cn/tjsj/,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