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现状
二、过度竞争的不良影响
三、商业银行储蓄额对银行盈利响影的分析
四、优化的政策建议
五、总结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迅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的性质,其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此外,各大商业银行并存决定了各商业银行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商业银行的众多业务中,储蓄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可以占银行负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于储蓄业务的重要性,储蓄量就成了商业银行间竞争的主要方面之一。
然而,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并不能以储蓄额的多少作为衡量银行经营质量的指标,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上面。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为了获得更多的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揽储业务开始逐渐出现问题,如对员工揽储额的硬性要求,高利率吸引储蓄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显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经营的重点,把如何增加商业银行储蓄额转变为如何增加银行的盈利额。
关键词:商业银行 储蓄业务 竞争 利率
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过度竞争的不良影响分析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而言,资金实力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所以各商业银行以储蓄存款的数额作为竞争的主要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发展储蓄业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只注重储蓄额而忽略了盈利率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这种盲目的竞争甚至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所以应该采取对策加以控制,以防其阻碍经济的正常快速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现状
随着居民的收入增加,对储蓄和理财都有了新的认识,储蓄已经不再是人们保存财富的唯一途径。而商业银行要生存要发展要盈利,就必须不断的提升储蓄业务的水平。为吸引居民的储蓄,各商业银行就必须推出吸引居民的优惠政策。各商业银行为了增加储蓄额,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竞争促进了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商业银行之间开始出现一些不良的竞争行为。商业银行为了使存款沉淀在银行,会将一些理财的到账日安排在月末,当高息揽储这一行为被坚决禁止,变相的高息揽储形式层出不穷。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储蓄业绩表面良好,实际收益却有所下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也随之加大。商业银行把经营重点更多的放在如何利用特殊方式来增加储蓄额,而不是如何改善经营,提升业务水平。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在国际上都排名靠前,而盈利指标却排在了600名以后。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过度竞争的不良影响
2.1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不良影响
2.1.1存款的高利率使银行收益降低:高息揽储是商业银行最普遍也是最简单的揽储方式。高息揽储使利率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上升,如果发展扩张,势必会破坏宏观经济调控,产生不良后果。高息揽储使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增加,商业银行就需要为高息负债买单,如果实行高利率贷款,会使企业负担增加;如果违规投资,就必然会增加资产风险,这都为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而商业银行激烈的竞争,也使银行客户产生了竞价心理,存款为了高额利息。客户的存款心理改变,也使银行无法改善其他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高息揽储使国家的利率政策受到破坏,使正常的金融秩序受到扰乱。
此外,商业银行为了拉取储蓄存款,对客户除了利率外,还会给予一些其他的优惠方式吸引客户,比如对存款者给一些奖品,银行还会给达到了一定存款金额的储户定期或不定期送米、送油、送购物卡等,以留住这些中小储户的存款对储蓄额按比例给予奖金,甚至有的商业银行进行存款中奖活动。这样的活动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正常收益降低,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产生不良影响。
2.1.2对银行员工揽储额的硬性要求:商业银行为了增加储蓄额,对银行的员工进行揽储金额的硬性要求,甚至把这一项作为考核员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大大打击了员工日常工作的积极性。此外,银行对员工揽储额进行硬性要求,导致就业的不正当竞争,对员工的录用更看重员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看重员工的业务水平,使得商业银行员工整体素质降低,服务质量下降。
2.1.3银行临时存款增加使银行资金使用率降低:商业银行会进行季度以及年度的储蓄额统计,各商业银行会对储蓄额进行比较竞争。而商业银行为了增加统计时的储蓄额,会采取一些措施临时增加银行的储蓄额。这样在统计时商业银行的储蓄额增长,而银行实际可利用的长期流动资金却很少。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储蓄额表面上很高,实质上却是临时存款比例增加,不能为银行盈利,反而还会增加银行的管理成本,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商业银行储蓄量不稳定性造成资金流动性差,各商业银行相互竞争,使储蓄存款的不稳定性增加。储蓄存款的不稳定性使得银行不能把储蓄资金作为长期资本。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必须增加,流动资金减少。银行用于信贷和投资的资金也就减少。这使得商业银行的收益减少,银行业务发展受到限制。
2.1.4商业银行的信誉降低:商业银行在季度末或年底时会进行储蓄额的统计,而这时商业银行为保证储蓄业绩,会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比如临时挪用企业客户的流动资金,推后发放员工工资或奖金,在季度末或年末使网银系统不能正常交易或大额取款受限等。易存难取的现象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誉和服务质量大大降低,给商业银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2对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
2.2.1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不良竞争,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支出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扩大。银行盈利率降低,纳税减少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2.2.2导致不正常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商业银行以各种方式增加储蓄额,相当于从银行拿出一部分资金,通过高息或其他的方式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这样就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降低,并且人为的拉大了国民收入的差距。
2.2.3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商业银行对储蓄业务的不良竞争将会直接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许多的违规贷款现象都是由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不良竞争直接导致的。商业银行不良竞争抬高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商业银行就必须为高息负债寻找出路,如提高贷款利率,违规投资,拆出资金无法或很难收回,这些都会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3.商业银行储蓄额对银行盈利影响的分析
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源于储蓄,增长储蓄额是银行发展的目标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银行的发展不应只注重储蓄额的增长,而应该把银行的而盈利放在首位。商业银行储蓄业务过度竞争而造成的盈利能力下降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利的。我就商业银行的储蓄额和盈利率进行别计较,分析储蓄额增长对盈利的影响。
资产收益率ROA=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反应了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即银行运用资产创造盈利的能力。下表是1999年至2009年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额和资本收益率,数据来源是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额和平均资本收益率。
项目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储蓄存款(亿元)
59621.8
64332
73762.43
86910.65
103617.65
119555.39
资本收益率
0.61
0.56
0.49
0.49
0.54
0.7
项目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储蓄存款(亿元)
141051
161587
172534.2
217885.4
260771.66
303302.49
资本收益率
0.78
0.87
1.36
1.2
1.22
1.29
假设资本收益率为r,储蓄存款为s。r=αs+β,α为储蓄额对资本收益的影响比率,β为其他影响因素。
Coefficients(a)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290
.103
2.809
.019
储蓄存款
3.752E-06
.000
.885
6.019
.000
a Dependent Variable: 资本收益
根据SPSS得出的结果,虽然储蓄存款对资本收益的影响是显著的,说明储蓄存款对资本收益是有影响的。但是,得到的r=0.000003752s+0.29可以看出,储蓄存款对资本收益的影响很小。所以,仅仅靠提高储蓄额来提高资本收益率是行不通的。
4.优化的政策建议
4.1优化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储户选择银行的重要方面,优化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服务质量,能更好地吸取储户的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应注重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硬件设施,改善服务环境,合理规范网点。服务质量提高了,储户自然会在各个银行之间进行最优选择。
4.2对恶性揽储竞争行为加强监管:恶性的揽储竞争使银行储蓄业务不能正常赢利,对银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强化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收益观念,杜绝商业银行之间的不良竞争,防止商业银行在储蓄存款上玩弄数字游戏。相关部门也可以考虑储蓄额的日均考核机制,这样在月末、季末、年末这些时期,商业银行就不会恶性增加储蓄额。政府和银监会应对储蓄的不良竞争加以严格监管,使商业银行能够积极友好的竞争。此外,对商业银行要进行考核监管是必须的,但对基层行储蓄存款每年的考核任务指标的制定要适度。对基层银行考核的指标应从实际出发,促使基层银行加强成本核算,树立效益观念,变“ 存款立行”、“存款兴行”为“效益兴行”。
4.3改变储蓄额越多越好的错误观念:虽然储蓄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业务,但储蓄额并不是越多越好。储蓄额过多会使居民消费量降低,需求不足,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看,储蓄额的增大使银行负担大量的利息成本,而银行贷款受到政策限制,付出的利息成本不能得到更高的收益,银行还要支付经营管理费用,所以储蓄额并非越多越好。商业银行需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制定适合银行自身的利率,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是储蓄额正常增长,而不是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不良竞争,使储蓄额表面增加。储蓄额的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与GDP的增长相适应。
4.4储蓄业务创新:对于储蓄业务,要克服保守的观念,在发展传统的业务基础上开拓新的业务范围。目前储蓄业务只是活期,定期等方式,功能单一。商业银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应积极创新新的储蓄业务。储蓄已经不单纯只是货币积累功能,还应是一种新的理财功能。此外,还可以增加银行代发工资业务,代理公用事业收费等业务。
5.总结
储蓄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业务,是居民资产的主要保存途径。储蓄业务的改善有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我们不能把储蓄额作为衡量商业银行业绩的唯一标准,而应该更注重银行的盈利率。储蓄业务要发展,但不能建立在牺牲盈利的基础上。我们要在银行盈利最大化的基础上发展储蓄业务。我们应鼓励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积极竞争,在保证银行正常运营前提下完善储蓄业务,杜绝银行为了储蓄额进行不良竞争,使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健康正常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生恒.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D].金融与经济.2003.09期
[2]刘克书.关于我国适当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D].税务与经济.2005.01期
[3]彭志远.我国宏观消费率变化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2
[4]刘向耘.关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J].中国金融.2005.7
[5]刘家新,赵宗华.论我国国民储蓄结构转换中的政府储蓄[J].天府新论.2002.02期
[6]崔守航.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7]胡乃武,张海峰.中国居民储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1.04期
[8]陈玉珍.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05
[9]林华,殷国安.高息揽储-商业银行挑战政策底线?[J]中国商报2010.07版
[10]李晓晖.我国的居民储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
[11]孙大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回归模型的修正与分析[D].浙江大学, 2005
[12]宋娟.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6
[13]孟毅.我国居民储蓄的时间序列建模及预测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
[14]王强.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估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8
[15]周望成.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