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4
(一)网络银行产生的背景4
(二)网络银行产生的必然因素5
(三)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的优势5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前景6
(一)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6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前景7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7
(一)技术风险8
(二)金融业务风险8
四、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8
(一)加强建设网络银行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引进8
(二)加强网络银行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9
(三)建立或完善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9
(四)构筑网上银行技术系统安全的“马其诺”防线10
内 容 摘 要
网络银行一种新鲜事物,本文从网络银行的产生的背景和必然因素,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占很大的优势,论述了网络银行的产生的必然性,接着讲了网络银行的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接着讲了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最后研究它发展的策略。网络银行肯定会对传统的银行产生冲击,将会对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方式提出的新问题和要求,也会出现新的风险,比如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所以专家呼吁网络银行亟待立法立规。
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网络银行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商业银行开始进军网络,形成网上逛街、网上购物、网上支付一条龙的服务。网络银行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打破了客户与银行的距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金融服务。
网络银行是在Internet时代里金融电子化与信息化建设的最新领域,是电子银行的高级发展阶段,这是伴随Internet近来来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商务形式。网络银行主要基于Internet平台开辟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机构与服务形式。也可以说,网络银行是银行利用公用信息网络将客户的终端连接到银行网站,实现将银行的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家中和手中的金融服务系统。
(一)网络银行产生的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Internet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猛发展着,现在全世界约有1-2亿人在使用互联网,五年后人数将增加到10亿。网络技术正从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本世纪末发展最快、最有生命力的技术之一。
这对于银行业来说,同样是一次很好的机遇,银行必须提供一种新的网上服务方式,来适应Internet的发展。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银行也在不断翻新着自动化技术,经历了自动提款机、无人银行、电话银行等不同形式。一批勇于创新的银行家,在金融界也掀起了网络银行风潮,如电话银行与网络的结合,银行与无线通讯网的结合,直至真正的网络银行诞生。
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SFNB)在美国诞生,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市。这家银行没有总部大楼,没有营业部,只有网址,员工也只有10人。营业厅就是电脑画面,所有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在SFNB开业的短短几个月内,就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虽然其存款额在全美银行界还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存在却证明了一种理想的实现,给世界金融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自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成立以来,网络银行就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银行占互联网总站点数的比例接近千分之四,银行上网已成为大势所趋。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其网络银行数量之和约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1996年底,美国就有近2000家银行、储蓄、信贷机构在Internet上设置了网点,2000年达到7500家。美国网络银行发展之所以这么迅速,是因为政府非常重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从而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网络银行产生的必然因素
首先是网络经济的强力推动。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界也将在某种程序上消失,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带来金融业务全球化,世界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电子商务需要及时、高效处理好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健康运行和发民用工业,才能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效率。资金流作为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商务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高效率、低成本是商务发展的需求。顺应这种需求,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应用,网络银行就产生了。
其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对于传统的交易,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资金的支付都是完成交易的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中,作为支付中介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网上购物还是网上交易,都需要银行借助电子手段进行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商业银行作为电子化支付和结算的最终执行都,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网络银行的基础,它所提供的电子与网络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的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能否有有效地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电子交易成败的关键。因此,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的内在需求。
(三)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的优势
1、成本低廉、价格优势。组建成本低:一般而言,网络银行的创建费用只相当于传统银行开办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费用。业务成本低:就银行一笔业务的成本来看,手工交易约为1美元,ATM和电话交易约为25美分,而互联网交易仅需1美分,只有手工交易单位成本的1%。价格优势:由于网上银行运营成本比较低,可将节省的成本与客户共享,通过提供较传统银行高的存款利率、低收费、部分服务免费等方法争夺客户和业务市场。
2、服务全面、不受限制。网上银行系统与客户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账户查询、贷款申请或档案的更新等途径,实现网络在线实时沟通,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因特网就能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银行业务不受时空限制,每天可向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3、隐私保密、自主服务。网上银行通过私码与公码两套加密系统对客户进行隐私保护。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比营业网点更标准、更规范,避免了因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及情绪好坏所带来的服务满意度的差异。
4、突破国界、服务全球。网上银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全球化的银行。网上银行利用因特网能够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可以快捷地进行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为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传统银行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的,而网上银行只需借助因特网,便可以将其金融业务和市场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把世界上每个公民都当做自己的潜在客户去争取。网上银行无疑是金融运营方式的革命,它使得银行竞争突破国界变为全球性竞争。
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网点、ATM、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立体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倔起的直接银行,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在中国,Internet发展较晚,但速度较快,在今年即2010年,Internet用户大约有2亿,PC普及率已超过总人口的6%。中国银行从1996年起投入网上银行的开发,1997年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1998年开始提供网上银行服务,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从1996年中国银行首次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Internet上,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或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2005年,中国排名规模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中设立银行网站的已有37家,提供网上银行业务的有25家。一些目前尚未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也正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步伐。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正保持着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05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更是飙升至3000多万户,网上银行业务已高达72.6万亿元,网上银行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前景
随着 CHINANET的大力建设,网络用户的飞速增长,和政府上网的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热潮汹涌,我国金融电子化步伐正日益加快,社会大众的知识和观念也日益更新。虽然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客户还有局限性,提供的银行在线服务也不是全方位的,但是,可以说我国的网络银行时代已经到来,网络银行时代是前景已经展开。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金融智能卡规范》,详细规定了国内金融智能卡的基本应用(如电子存折和电子钱包),并保证了对其它应用的开放性和与国际智能卡应用的兼容性。《中国金融智能卡规范》的顺利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智能卡金融应用标准化的历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电子货币的发展迎来了新高潮。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久前也发布了网络银行安全方案,标志着我国也已经具备了自主建设安全网络银行的能力与实力。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
在近几年中,大力开拓网络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金融界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其快速成长的同时,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密性问题。这是网络银行首要面临的新问题。它包括怎样确认身份和怎样确保帐户及资料在保存运输中不被窃取或更改;其二,网上诈骗。它包括市场操纵、知情人交易、无照经纪人、投资顾问活动、欺骗或不正当销售活动、误导进行高科技投资等多种互联网络诈骗;其三,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对银行电脑系统形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计算机病毒多达几万种;其四,电脑黑客。电脑黑客也是网络银行的一大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的黑客入侵事件有40%是针对金融系统的,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0%,所以这对金融平安的潜在风险是极大的;其五,系统故障。基于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网络银行间的电子货币交易是跨国性的,故障将会影响到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因而风险具有连锁性和波及性的特征。
(二)金融业务风险
其一,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所带来的风险。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身份的差别确认、违约责任的追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信用风险远较传统银行业务中发生的概率大。 其二,法律风险。由于我国针对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规大都不完善、不健全,金融电子化促使金融交易采用无纸化的电子合同进行,由于互联网上的金融业没有时空、地域上的限制,电子合同难以确定合同的签订地和履行地,从而难以确定电子合同的管辖权,因而利用网络签订的经济合同存在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其三,利率风险,是指网络银行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提供电子货币的网络银行因为利率的不利变动,其资产相对于负债可能会发生贬值,网络银行因此将承担相当高的利率风险。 其四,传统银行业务在网上运行而形成新的风险。资本风险更加突出,由于我国采取网络银行依托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网络银行本身没有独立的资本金,而传统商业银行也面临预备金不足的新问题,因而资本风险加大;流动性风险加大,网络条件下金融机构搞帐外经营、违规拆借更加便利,而且更有隐蔽性。
四、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网络银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产生的各种风险,政府、中央银行、各家商业银行以及全社会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进行必要的准备,为我国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加强建设网络银行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引进
我们应该注意学习国外网络银行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国外电子货币发展的技术方向,掌握世界网络金融的发展动态,加强我国网络银行建设的科学规划。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网络银行建设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业务实务和金融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各大商业银行应该着眼未来,认真考虑这些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方式,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积蓄力量。
(二)加强网络银行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继续发展CHINANET,特别是重点建设中国高速信息网。中国高速信息网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是我国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我国未来网络银行的最强基础支撑。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应当在营业网点及重要的公共场所多设置各类电子终端,加大信用卡、借记卡及各种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程度,大力推广智能卡,使人们体验电子支付的优越性,转变观念,为接受电子货币打下基础。
(三)建立或完善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
必须完善有关法律条文,对利用电脑在网上银行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进行严惩。必须根据网上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修改或制定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同时,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磋商,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四)构筑网上银行技术系统安全的“马其诺”防线
金融机构必须强化自身的安全及跟踪防线。1、对于如何应对电子银行遭受安全攻击,国际上有标准的处理流程,即: 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跟踪。一般情况下,事故一旦发生并被发现,银行会迅速召集相关的软硬件提供商和网络安全警察一起调查发生的原因,如果是系统漏洞,那么就会马上打补丁;如果是客户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银行方会给客户做出解释。在一些复杂程度更高的网络犯罪案例中,网络安全警察常常扮演“福尔摩斯”的角色,在调查犯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寻找出事情真相:在线支付的IP、非法转账的银行卡卡号、巨额的刷卡消费行为、ATM取款机上摄像头的监控等。2、尝试为网上银行设置专用域名。现在的网址有好几种,像.xxx.com是一个商业性网站,而.xxx.gov是政府网站,.xxx.org则是非政府组织网站。域名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可以借鉴政府网站有专用域名做法,由银行向专门负责域名申请的部门提出,为网上银行设置专用域名,由某权威机构比如银监会负责审批。虽然这并不是包治百病之方,还是可能有类似的域名出现混淆视听,但这确实有可能很大程度地打击假冒网银网站。虽然从表面上看,为银行设置专用域名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但是相比起网络银行因其本身脆弱的安全性可能导致的损失,“这笔浪费也是值得的”。3、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设立多重防火墙方案,其作用为: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4、确立身份识别系统,成立CA认证机构。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
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
网络银行是现代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是虚拟现实世界中的一颗明珠,指引着银行未来的趋势。目前,我国的银行金融业还比较落后,实现银行业务无纸化和银行机构虚拟化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正如英特尔公司(Intel)总裁格罗夫(Grove)指出的那样,“国际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拉近不同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全球网络中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势将缩小,而决不会拉大”。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积极创造条件,为我国的网络银行建设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赖定东《现代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2、钱起《网络银行发展的策略化研究》
3、彭忠诚《浅谈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
4、孙森《网络银行》
5、宗良《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