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
(二)、应收账款包括的成本:
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包括以下三项成本:
1.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项短期投资被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护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之积,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信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越大。
(三)、应收账款对公司的影响
1、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现金支出
企业实现了销售,就有缴纳税金的义务,赊销增加的利润也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然而,应收账款虽然使得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但并为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因此,在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收回之前,企业就必须动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支出,加剧企业的现金短缺状况。
2、降低企业的流动性
应收账款虽然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但是应收账款的价值能否最终得到实现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大量应收账款长期别拖欠,会降低企业财务弹性和资产流动性,使企业短款期偿债能力下降,难以通过负债筹资解决资金的相对不足问题,容易引发财务危机。
3、增加企业额外费用
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使得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工作中要花费相当一部分费用。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的费用开支包括客户信用的调查费用、核算费用、收账费用等。企业在催收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时花费的收账费用,包括邮电通讯费、派专人收账的差旅费和不得已时的法律诉讼费等。同时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如果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大量资金沉淀,则就会延长企业自身的借款时间,利息费用就相应增大。这些都就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费用负担。
三、存在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
由于公司产品销售不畅,为了扩大销售,完成利润考核指标,公司以奖励的方式促进销售人员销售产品,并放松了赊销的审批,一时间应收账款一路攀升,个别销售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销售业绩,获取公司管理层发放的奖金,有些交易在未与客户订立合同的情况下就先送货上门。
(二)、公司内部问题:
由于公司没有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而且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也没有体现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必要的合同、发运凭证等原始凭证的档案管理制度。当销售人员调离公司后,期经手的应收账款就产生无人问津或互相推诿的情况,即使指派专人去收回账款,也经常因为缺失重要的原始凭证,导致收款政策无据而无功而返。
企业法律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企业为了拥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在发现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后,不愿意尽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丧失诉讼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诉讼的时间长,成本高,即使是胜诉了,法院执行困难,也使企业坐视自己的应收账款变成呆账、坏账。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监督力度较低,目前关于失信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国家对信用体系中的信用服务企业建设不完善、资信评估执业标准不同,信用体系中的信用信息数据公开的方式和公开的程度存在缺陷,企业无法取得真实完整的信用信息。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企业可利用的支付工具不多,支付手段落后。
(四)、购买方的原因
首先是客户诚信问题,应付账款被许多企业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免费的资金来源,而千方百计的恶意拖欠销售方的货款。赖账造成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非常严重,据估计,目前全国企业三角债已经达到2.5万亿元,由此而增加的财务费用一年达3000亿元,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效率。其次是客户自身的经营状况差,无力支付货款,造成供货方的呆账、坏账。
四、公司应收账款控制对策
(一)、严格执行信用政策和评估制度
1、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
无论新老客户, 当对方坚持赊购时, 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调查, 就其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评定其信用等级, 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A为企业规模大, 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较好的企业;B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 财务管理比较规范, 有一定的资产作抵押, 在以往业务往来中经催交后能结清货款的客户;C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 财务管理混乱, 没有资产抵押, 以往没有业务往来或有业务往来但信誉不佳的客户。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应至少每年一次, 特别情况可随时调整。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2、按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 确定销售政策
对于A 级客户, 资金偶有困难或旺季货物购求量大, 资金不足,可给予一定期限的赊销额度; 对于B 级客户, 一般要求现款现货, 万不得已时由对方提供担保、质押, 并严密合同的基础上予以赊销; C级客户, 要求先款后货, 丝毫不退让, 并且早做打算一旦此客户倒闭, 怎样收拾残局或补救该区市场。
3、制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额。
(二)、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产生坏账,对于企发生的坏账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可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等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账款,这样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又避免了企业的明盈实亏。当然,由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应收账款水平不一样,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计提比例等。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帐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审工作为维护资金的安全运行,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其包括:明确岗位职责;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轮岗制度;定期与信用客户核对账目:核对可采用电话或信函方式。定期核对,可避免记账的错误与遗漏,可避免收账人员收款后不及时报账而挪用企业的资金,可将核对清楚的双方共识的账款进行催收工作;坏账核销程序要完整、凭证要完备;明确赊销的对象及数量,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对经营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将应收账款的管理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对应收账款回收的监督
企业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限,有的则超过了信用期限。一般来讲,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对此,企业应实施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回收情况。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可以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其格式如下所示。
表3 账龄分析表
应收账款账龄
账户数量
金额(元)
百分率(%)
信用期内
200
80000
40
超过信用期1-20天
100
40000
20
超过信用期21-40天
50
20000
10
超过信用期41-60天
30
20000
10
超过信用期61-80天
20
20000
10
超过信用期81-100天
15
10000
5
超过信用期100天以上
5
10000
5
应收账款总额
--
200000
100
利用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到以下情况:
(1)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表中显示,有价值80000元的应收账款处在信用期内,占全部应收账款的40%。这些款项未到偿付期,欠款是正常的。
(2)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久而可能成为坏账。表中显示,有价值120000元的应收账款已超过了信用期,占全部应收账款的60%。不过,其中拖欠时间较短(20天内)的有40000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20%,这部分欠款收回的可能性很大;拖欠时间较长(20天-100天)的有70000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35%,这部分欠款的收回有一定难度;拖欠时间很长(100天以上)的有10000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5%,这部分欠款很可能成为坏账。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出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1、明确划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明确划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彻底变回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仅仅是财会部门的职责的错误认识,财会部门应按应收账款的时间长短,及时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一览表,将债务人名称、债权成产时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信用时间、债务人经营状况、应收账款总额占流动资产比重内容在表上详细反映,以便于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缴政策。
2、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但要与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他们要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3、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企业为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在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又按信用客户的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来详细地、序时地记载与各信用客户的往来情况。对于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部赊销业务都应正确、及时、详细登入有关客户的明细分类账,随时反映每个客户的赊欠情况,根据需要还可设置销货特种日记账以反映赊销情况。(2)赊销业务的全过程应分工执掌,如登记明细账、填制赊欠客户的赊欠账单、向赊欠客户交送或邮寄账单和处理客户收入的现金等,都应分派专人负责。(3)明细账应定期同总账核对。
参 考 文 献
1、赵伟,《应收账款坏账管理方法新探商场现代化》2009年11月第2期
2、杨颖,《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科学咨询》2010年7月第1期
3、谢红兵,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中国经贸》,2010年10月
4、宋敏,《浅议坏账损失的成因及对策》,《中国经贸》2009年10月
5、牟春燕,《企业账款管理策略》,《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年2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