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 容 摘 要2
一、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3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3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3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4
(三)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4
(四)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4
(五)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5
(六)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5
(七)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5
四、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6
五、通货膨胀与农业发展:...................................7
六、通货膨胀的作用及影响:10
(一)对股市股市的影响:.................................10
(二)对楼市的影响:...................................10
(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11
(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1
七、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2
八、应对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对策14
内 容 摘 要
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和反复出现的经济问题,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通货膨胀引起了居民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有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其中后两种类型会严重扭曲经济的发展,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专家认为需求、成本、工资、利润、居民预期以及通货膨胀的惯性均是通货膨胀的推动因素,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和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或没有显著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通货膨胀水平则会抑制和损害经济发展和增长。我国政府应该在通货膨胀前期综合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不能为了短期的紧急发展或提高就业效率而允许较高的通货膨胀存在。
关键词:通货膨胀 , 经济增长 ,控制,推动因素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唯一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二)急剧通货膨胀是指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三)恶性通货膨胀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是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所谓主流经济学家鼓噪的,资金过剩,国际热钱让人听的云里雾里的。我认为显然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大原因:其一,房地产绑架了经济。首先数万亿的银行资金投放于房地产领域,被该行业绑架。其二,高价房制约内需。高房价犹如一个巨大的吸血鬼,抽干了内需的动力。众所周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过去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合计占到GDP总值的大约80%,并且仍在以每年25%到30%的速度增长。而消费则逐渐滑落至历史低点。其根源在于,老百姓被新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对未来的比较为悲观,大大抑制了消费热情,更倾向于进行储蓄,以应对不知何时为到来的风险。住房作为“新三座大山”的第一个,房价涨得越快、对高,对消费的制约作用越强。
第二大原因:今年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有5万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CPI增长速度的3倍,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国富民穷。因为本来税收增长会压制消费,要推动经济发展,都是减税。为什么税收增长这么快,经济增长反而加快,原因是国有垄断企业利用国家的特殊政策,垄断资源,哄抬物价。国有垄断企业成了国家创造GDP的最佳工具,在重税下大部分民营企业也只能挣扎在生存边缘。这就造成了政府机关人员,国有企业职工与民营企业职工,农民收入差距悬殊。这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职工,农民工为了便宜几元钱在超市争破头,而公务员,垄断国企职业却能拥有几套商品房。这在经济学上叫滞胀,越是购买力下降,越是涨价。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四)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五)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六)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七)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四、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通货膨胀最典型表现--物价上涨。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与农业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农业部门的产品即农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到农民收入和农业的生产发展,还影响到物价总水平,这种波动还可能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因此,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及这种影响程度的变动规律,对于解决目前的“三农问题”以及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技术,根据已编制的1981、1983、1987、1990、1992、1995年18部门199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和采用单缩法调整的1997和2000年18部门1990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中国不同年份农产品价格上涨1%对国民经济其余部门价格上涨的影响程度,进而计算出农产品价格上涨1%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同时还研究分析了这一影响程度的变动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预测出2005和20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1%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程度的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的。1981年农产品价格上涨1%,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0.40%,而200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1%,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0.15%,即200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1%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为0.15%,和1981年相比,这一影响程度约下降了60%。预测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上涨1%,2005年将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0.12%,到2010年这一影响将降至0.09%。本文采用单缩法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根据收集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价格指数,重新划分部门分类,先编制了1997和2000年全国35部门1990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再结合国内外投入产出表的合并方法,将所编制的35部门1990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合并为18部门不变价投入产表,并进一步计算出1997和2000年全国18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耗系表。第三章模型方法与实证分析。简要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及其应用,并根据1981、1983、1987、1990、1992、1995、1997、2000这 8年的可比价投入产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12月20日央行又宣布加息了。回首2007,央行基本上是每个月上调一次人民币存款准备金,一共上调了10次,准备金已经达到了14.5%,创下了20年以来新高,并且央行先后6次加息,发行了1.55万亿的巨额国债,由此看来管理层誓将紧缩的经济政策进行到底,应付当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股市和楼市的投机过热等问题。
六、通货膨胀的作用及影响:
(一)对股市股市的影响
众所周知加息和准备金上调,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利空消息。但对中国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例外,每一次央行宣布加息或者宣布存款准备金上调,都会引起又一轮的暴涨,这次可能也不例外,早在今年11月就有传闻央行将在年末再次加息,市场随即调整,上周周五宣布加息后市场放量上涨,显然股市已经消化了加息带来的利空,新的一波行情已经开始,如果没有行政手段干预这波行情会持续到春节。
(二)对楼市的影响
10月份到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市却一片低迷,交易量大幅度萎缩。深圳,广州楼市可谓一片萧条,购房者观望心态严重,楼市已经处于有价无市局面。地产大鳄万科甚至自降40%以求脱身。12月初中央出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第二套房,首付贷款提高四成,给原本萧条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加息,又不仅提高了房地产开发成本,也直接增加购买者成本,也会增加购买者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此次加息,无疑又给房地产开发商一记重拳。
(三)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现在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因为赋税繁重,促在微利薄利局面。电子行业平均利润率是3.5%,机械制造是4%,服装是5%,汽车业高,是15%,制造业平均利润率是5.9%,可见,如果大举加息,必定进一步的侵蚀企业利润,使相关产业再也无利可图。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的工资也要上调,相应成本也要上升。可见,从客观上来看,我国主要产业利润压缩无可避免,形势相当严酷!万一企业由于成本上升导致“无利可图”破产,到时候将有千万人工人失业,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个人猜测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下一步会相应的减免企业税。
(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今年11月我国的CIP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9%(若是加上房价,将达到12%),而这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只加到了3.87%,扣除5%的利息税只有3.2%左右。CIP指数几乎是银行利息的一倍。这就意味着人们把钱放到银行里,等于是在贬值。且加息带来的企业成本加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富人的钱都拿去做投资,搞实业了,对穷人来说是等于是一种抢劫,所以再次加息将不可避免。
历次恶性通货膨胀而后,都伴随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意味着经济萧条,房价是可以抑制了,但是如果房地产和金融业因此受到打压,而衰退,那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吧。如何缓经济紧缩后带来的经济萧条,我想只有减免民营企业税收,开放国有垄断资源,才能在根本上得到缓解。
七.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紧跟时代的浪潮,经济飞速发展,现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出口拉动经济,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汇率制度框架下,也导致了外汇占款的急剧上升,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挑战。1992—2009年17年间,我国GDP增长了9.66倍,而狭义货币M1增长了13.51倍,广义货币M2更是增长了17.37倍流动性过剩无疑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通货膨胀、经济复苏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我国经济GDP不断增长的背后,物价飞速上扬,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出现,并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恶化程度逐渐在中国开始蔓延,大家也开始逐渐的关注经济方面的知识,开始在图书馆翻阅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了解了不少经济学的理论和现象,比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经济周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等经济学的普遍理论。
通货膨胀其实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众所周知,货币是实物过程交换中的媒介,货币也就代表着所能交换到的食物的价值。在理想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应当与实物市场实物数量的增长相一致,这样物价就能稳定,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一旦货币的供给发生改变,流通的货币量增多,便会产生所谓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作为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界之一广受关注。不同学派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中结构学派同货币学派的争论最为激烈。两学派通过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富有逻辑的分析,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结构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积极影响(Felix,1961;Georgescu-Roegen,1970),而货币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Harberger,1963;vogel,1947);两学派的观点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都找到了依据,理论上各执一词的争论使得诗论方面的证据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之前,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少,并且为数不多的研究也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货膨胀并不是影响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持续性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始盛行起来。大量的实证文献开始涌现,但受计量技术发展的限制,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1993年Fisher在一片开创性文献中指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当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时,两者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两者之间存在反向关系。此后,Sarel、Ghosh and Philips、Christoffersen and Doyle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估计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限值水平,但不同学者对于门限值的估计却相去甚远。Khan和Senhadji更为细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门限水平在1%-3%之间,发展中国家门限值水平在11%-12%之间。实证研究的结果虽然没有消除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争论,但也在某些问题观点上达成了一致性观点。比如从时间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或是影响不显著,但从长远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从通货膨胀的水平角度来看,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通货膨胀水平会抑制、损害经济增长。
八、应对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在社会经济资源有空闲的情况下由于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得消费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物价上涨提高了企业的利润,企业家继续筹资扩大再生产有利于减少失业率,所以引起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利即可控制的,政府可以通过公开市场等小幅度的货币政策就能够很好的控制通货膨胀。但如果由于国家发行的流通货币过多,国家财政大量赤字等综合性因素引起奔腾式通货膨胀,使得社会居民对通货膨胀遇着强烈的上涨预期,则会进一步加剧物价的迅猛上涨,使得贫困人群的购买力下降,使得社会总需求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社会事业率增加,若政府此时强行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必然导致经济社会的紊乱,对酒及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通常不能简单的讨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否有积极性,通货膨胀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通货膨胀形成的机制及发生通货膨胀的程度。
我认为从长期来看,国家应当严格控制通货膨胀,虽然短期通货膨胀能够增加投资,提供货币供给刺激有效需求增加以促进经济发展,但长期通货膨胀会使得社会所得收入再分配,拉大贫富差距,而富裕人群的边际消费能力小于低收入人群,必然导致社会投资增加,而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购买力下降,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企业产品积压,失业率提高,所以通长小额存款人和债券人持有人最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政府应该在通货膨胀前期综合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不能为了短期的紧急发展或提高就业效率而允许较高的通货膨胀存在,力争控制每年通货膨胀不超过10%。
参 考 文 献
【1】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2】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3】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4】尹嘉 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 1999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5】郭彩琴 杨星 马瑞辉 最新通货膨胀理论研究发展评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6】张志勇 现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要述
【7】艾慧 中国当地通货膨胀理论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