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一、简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 二、简述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章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研究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2.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发展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与挑战 1.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增大 2.养老金的供给相对减少 3.原有的保险制度难以为继 4.提前退休的连动效应 第三章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一、各国是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建议在这里加上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二、我国的具体应对策略 1.合理、适当的放宽生育政策 2.筹资模式 3.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模式,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4.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面覆盖 5.完善农村基本保险制度 6.多种养老保险并存、其他途径增加养老金的价值等 7.还可以再加上企业年金、完善各类监督机制、设立高效率的基金经营等等一些方面。
内 容 摘 要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人口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典型的类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化程度的不平衡地区之间。特别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国家收入水平不适应,是一个典型的“不富先老”的国家。自1997年以来在我国建立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空间相对较短,当前的紧迫问题是养老金收入差距巨大,空帐户和个人帐户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养老金的监管不到位,等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介绍了养老保险在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养老金计划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定,引入专业投资公司同意管理,征收社会保障税解决问题的“隐性债务”;延长退休年龄,减少养老保险费用的压力;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企业年金等对策建议。
中国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是由1951年在中国建立了劳动保险条例,然后只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部分地区。在19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原始的状态安排老保险制度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并逐步扩大保护范围,提高治疗水平。近年来在农村开展社会保险。 自1980年代以来,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开始改革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来探索和改革全面展开在90年代和继续深化,建立由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共同基金管理模式,决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仍然非常狭窄。第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没有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上,力量不足。第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漏洞。第四,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五,不断增加的个人账户“空账”。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从地区分布,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趋势,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增加的数量比高的地区,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人口老龄化显示转移的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理论上,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渐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一般而言,根据不同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改变人口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第二个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从大多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人口转变的起点通常是高平衡阶段,完成低平衡阶段。第二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因素。人口转变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自发的过程,缓慢的,是所有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般规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角度来看,人口转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多的控制,人为因素显著加速人口转变的速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转变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相对较大的变化在人口增长,是一种非平稳的人口转变。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个是成人的人口成年型像老年型的过渡期,即从1982年到1982年。我国十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过渡。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期,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10年,这一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上升。第三,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从2010年到2040年。这是因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在70年代末显示效果显著,生育率下降了30年,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四是人口老龄化的在减速阶段,即从2040年到2040年。在这个年度增加的老年人口比例下降0.1%的速度。即使是65岁以上的老人的比例达到21%,但预计最高不超过25%。五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时期,也就是说,从2060年以来。下个世纪将停止增加的老年人口比例在60年代,全国人口基本稳定,人口逐步回落。
我国老龄化,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绝对值是世界冠军联赛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3、没有丰富的我国第一老人口,经济压力非常大4、老年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平衡5、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养老保障体系模型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的影响力。养老保障体系的国家在世界各地,有两种基本形式:现收现付制和公积金系统。在现收现付制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人口老龄化将会改变养老保障制度中缴费者和领悟者的数量对比,对制度的财务可持续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基金积累制中,延长寿命造成人口老龄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付款期的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支付水平。
我国当前的养老制度包括多个组件在中国当前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组织员工养老保险制度。系统由财政负担的融资,是我国自1950年代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延续。第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系统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决定了基本制度框架在1997年,2005年到现在的形式系统。三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还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2009年正式启动。四是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一系统也可以利用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和个人帐户,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2011年正式成立。除了办公设施员工属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其他类型的基金积累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结合系统,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部分实现了现收现付制,公积金个人帐户部分执行。
人口老龄化在中国不同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将会产生影响。组织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将导致退休工人上升,增加财政支付压力。对于其他三个系统,人口老龄化不仅会改变养老金领取者的数量和缴费者的数量对比,部分作为一个整体,也将改变个人帐户资金的获得时间,直接影响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例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估计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人口抚养比上升将被要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在中国付款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如达到和养老金替代率等因素的抵消作用,贡献率的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需要保持快速增长达到平衡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系统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依赖偿还条件下过渡成本,如果不改革某些参数(如扩大覆盖面,提高退休年龄,等等),将无法达到的平衡基金在2010 - 2010年,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会有一个问题。估计显示,在低工资增长情况(4%的工资增长速度在2030年之前,2031 - 2050,工资增长率为3%),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部分需要比现有的只够维持现金余额支付率增加了2%左右。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据统计,2012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岁以上的老人,8.1亿年和20.3亿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20.3亿,占总人口的22%。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不仅可以增加养老金,医疗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支出,同时由于国家工作年龄的人口下降,社会保险支付的数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养老金和其他社会保障支出。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如何处理?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自上个世纪以来,日本已加紧处理这一过程。三大法律保证老年人权益有法可依,《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国民年金法》是日本老人福利法律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从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经济收入三个方面保障了老人的权益,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老人的权益有法可依。要建立经济高效且人性化的养老设施,应对老龄化的最艰巨考验就是如何保障稳定的社保费用。森真弘指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障费资金会不断增加,但缴付保险费用的国民能力却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稳定财政来源是日本面临的难题。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生育率最高、增长最快的国家。统计显示,美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1,人口总量达到3.07亿,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国。在发达国家中,美国面临的老龄化虽不像北欧国家、日本那样强烈,但目前,美国社会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美国65岁人口的比重将上升至20.7%。在养老方面,美国采取与英国类似的社区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仍然是美国老龄人口采取的最普遍的养老模式,同时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给予居家养老的人口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种社区护理服务既有公益性质的,也有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享受由专人负责量身打造的服务计划。除了居家养老,美国也有集中养老社区。这些社区一般集中于气候宜人的阳光地带,或者兴建于大城市人群靠近儿女工作的地方。如果老人选择集中养老,可以在退休社区或老年公寓购房,也可以在这些老年社区租房。这类老年人社区的特点是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房屋、出行等,并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财力层次的老人设置不同的服务。据悉,美国有近2万家老人社区型养老机构,床位超过170万张。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养老社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会给予财力支持和投入。
老年人口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重要的是人类社会要适应从以前的年轻态社会步入老龄社会的转变,并且从退休保障、养老制度上做好体系支撑,那么老龄化社会就不会对人类社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也不必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过度恐慌。
人口问题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在国家大事,实行计划育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得到一些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往往是现代,人口保持低速增加,净人口显著下降,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它一些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出生缺陷是高;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美的前提下我们的,我们的养老保险已经影响生殖系统在人们心中,它也成为与人口有关问题在一个社会问题,此外,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年,我们的国家继续发展根据这个模型,在当前背景下人口基数大,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口下降,老年人口在增加,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巨大的社会压力,到代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个人的观点是,目前美国人口逐渐趋于稳定,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我国人口众多,会导致一个坏社会悲剧,所以我认为应该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制度的在中国。
我国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面的问题
1)单个基金来源,收支的矛盾。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险费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和兴趣收入和财政补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杰出的溢价这是非常严重的,不包括保险费在相当多的领域,最初的一些积累也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基金的价值度太小了,弹性抓住和刚性支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添加老年人口上升,享受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下降。
2)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较大。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到统账结合制的转变是一次根本性的体制变革。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由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部分解决,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欠费现象严重,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速,除去个人账户积累的“社会统筹”部分根本不足以用来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外,再加上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的“混账管理”,于是就出现了“拆东墙补西墙”,“挪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来填补养老金支付空缺的现象,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3)退休年龄偏低,男女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退休年龄越高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短。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所以退休年龄这一变量也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偏低的退休年龄是导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国家养老保险统筹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人们所关心的。随着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就业已经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关系实现全国统筹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导致许多问题,如何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和面对现实困境,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明确,立法是设定一个时间表,养老保险账户完全“转移”,并建立一个全国统一信息化管理手段等等一系列的对策,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90年代初以来,中国致力于建立以公共支柱为主体的多支柱体系,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为现收现付制。国际上也认为1999年以后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仅有第一支柱。要维持现有的养老金支付水平不变,当参保职工人数的增长未能超过同期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退职人数的增长时,短期内唯有提高保险覆盖率,才能实现部分积累制。因而,扩大现有社会保障整体框架和项目覆盖面(扩面)被认为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从分散风险和扩大社会公平角度看,扩面又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从目前的国际经验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改革并未能显著扩大劳动人口覆盖范围。由于第一支柱同时具备代际和代内再分配功能,引发的政治冲突更为复杂,为改革和扩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障碍。近年来,虽然国内理论界侧重于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不乏对制约扩面的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分析,但多为制度分析和定性分析。本文尝试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和统计性描述,以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为例,研究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
农村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养老保险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中国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老人在农村人口,其中的百分之七十五。随着老龄化浪潮,提高农村地区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完全解决现有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对于我国现在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一下建议: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养老金的统筹监管。
征收社会保障税,由社会共同承担养老保险。
延长退休年龄,减少养老保险金支出压力。
大力发展各种养老事业。
加强养老保险发展,发展完善的企业年金制度。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的人口特点和经济发展都不一样,都在尝试要找到一个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养老制度,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不能照葫芦画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
参 考 文 献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张文学 - 《统计与决策》 - 2005 –
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徐晓 - 《经济研究导刊》 - 2012 –
3、《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张松 - 《吉林大学》 - 2009 –
4、《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选择》-魏巍岩 - 四川师范大学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