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棉花生产是稳定棉花供应的前提。虽然我国已经为棉花种植者提供了良种补贴,但每亩只有15元,难以调动棉花种植者积极性。提供棉花收购保护价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棉花收购保护价是不可行的。首先,我国是人口大国,棉花的战略地位不可能超越粮食和油料。棉花收购保护价的目的在于稳定棉花生产,而不是让种粮食和油料的人改种棉花。其次,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棉花收购保护价将导致政府负担过重。因此,在纺织工业比较集中和靠近纺织工业区的主要棉花产区提供棉花收购保护价是最佳的选择。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既是主要棉花产区,也是主要纺织工业区;湖北和湖南这两个主要棉花产区靠近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和广东等主要纺织工业区。2008年,上述七个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我国棉花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63%和52%,因此在这七个省提供棉花收购保护价既可以有效地稳定我国棉花生产,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棉花产区和纺织工业区分布不平衡以及新疆棉运输瓶颈所造成的棉花供应不稳定问题。
(二)稳步推进棉花加工产业升级
目前,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加工产业升级的重要途经。要稳步推进棉花加工产业升级,就必须巩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即确保2200多家400型企业的生存。当然,确保400型企业的生存不等于迁就400型企业。换句话说,变成400型企业后不等于进了棉花加工产业升级的“保险箱”。除硬件外,国家还应该在软件方面严格要求400型企业,特别是要加强执行400型企业必须配备具有注册棉检师执业资格的检验人员并充分履行其在收购生产第一线的职责。软件不达标的企业绝不能列为400型企业。具体办法如下:
1.为有实力的400型企业保留足够的棉花资源。由于棉花加工行业并不是高利润行业,他们要生存发展,势必要在棉花数量上做文章。面对有限的棉花资源,各棉花加工企业必然会竞相抢购来满足加工需求,必然导致市场混乱。因此,应该停止200型企业及缩减一些年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下的加工企业,为有实力的400型企业保留足够的棉花资源。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棉花加工质量,有效地解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促进棉花加工企业优胜劣汰。
2.农发行需要加大对400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给400型企业优先贷款,以便减少200型企业对棉花资源的争夺和浪费。同时要提高400型企业的准入门槛,即硬件和软件都必须达标。根据棉花种植面积、资源数量、加工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数量适宜,避免造成新一轮的设备闲置、资金浪费、争收抢购的不良局面,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使现有400型企业能够正常收购籽棉,充分发挥其优势。
3.纤维检验部门要加大公证检验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包棉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及公信度,增加纺织企业所需要的棉花品质检验指标,搭建400型企业与纺织企业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400型企业所蕴藏的巨大效益。
(三)鼓励纺织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
东部及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也可有效地解决我国棉花产区和纺织工业区分布不平衡以及新疆棉运输瓶颈所造成的棉花供应不稳定问题。据了解,目前已有许多大型纺织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如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溢达企业有限公司、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浙江雅戈尔集团等等。为鼓励东部及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新疆地方政府有必要在税收和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刺激纺织品出口需求。如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纺织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就可以在新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为促进新疆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奠定基础。这样做实际上是一举三得:既可以促进纺织品出口贸易,也可以缓解棉花供应不稳定的问题,还能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四)取消棉花进口配额
近几年,我国棉花进口量一直占世界棉花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棉花进口需求,配额限制不利于稳定棉花供应,削弱了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没有棉花进口配额限制,一方面,纺织企业可以在国际棉价较低时大量进口棉花用于战略储备,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和对棉花价格行情的判断制订合理的棉花进口计划,再也不必担心今年的配额用不完而影响明年的配额申请数量。总之,取消棉花进口配额既是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
(五)扩大棉花储备规模并改进管理模式
1. 扩大储备规模。由于我国棉花产需缺口巨大,我国棉花储备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最好保持在能够基本上填补产需缺口的水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进口国,没有足够的棉花储备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因此,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棉花储备规模,是稳定我国棉花供应的重要战略之一。
2.改进抛储方式。抛储是用来应对供应紧张、价格暴涨的措施,采用竞价抛储方式是不合适的。只有采用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抛储方式才能有效地抑制棉价上涨,确保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此外,如果实行定价抛储,就没有必要使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电子撮合平台了。通过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的网站和各直属库、代储库就可以完成抛储,而且还能使广大用棉企业节省一定的交易费用。
3.改进进口棉入储审批程序。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进口棉入储的审批程序需要改进,以便抓住最佳的买入时机。如果国家能够建立一个进口棉入储快速反应机制,给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棉花进口决策权并及时拨付相应的资金,允许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则机进口棉花入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审批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损失。
结论
综上所述,棉花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原料之一。稳定棉花供应对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提供棉花收购保护价,稳步推进棉花加工产业升级,鼓励纺织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取消棉花进口配额,扩大棉花储备规模并改进管理模式,是稳定我国棉花供应的关键。
引文注释:
(注1)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1998年11月28日,国发〔1998〕42号。
(注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1年7月31日,国发〔2001〕27号。
(注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2003年12月17日联合发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1998年11月28日,国发〔1998〕42号。
稳定棉花供应 促进纺织品出口(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