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推进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入世后,我国农业生产、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主要重视农产品产量变为对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地通过修订地方农产品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加工的操作,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只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优势,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绿色营销
产品质量问题是影响当前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核心原因之一,因此,以国际标准为标准,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进行改进。首先,我省众多农产品在外“碰壁”受限,主要原因还是其内在的弱质性。为此,企业一是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包括积极考虑或采纳其他成员国先进的技术标准,并以此来确立企业生产与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标,推动企业相关技术的进步,进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这是一项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的标准化工作。如此,既能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避免屡次再三的受到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又能提升企业自身的资质和形象,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其次,加强对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研究,努力打破技术壁垒的束缚。出口企业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壁垒情况,并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寻求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对策。在了解目标市场的产品标准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产品标准,会有利于产品的顺利出口,并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最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产品的出口。企业应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和更新传统产品,充分利用湖南固有的生态优势,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方向。
(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近20年来,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和食品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原料和初级农产品形式的贸易比重下降,以加工品和食品形式的贸易比重上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贸易,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和高价值,而且可以通过有关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能,既增加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又拓宽了农产品出口市场。目前,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农产品原料相对而言来讲比较丰富,而且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科技需求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湖南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但必须采取措施改善目前落后的加工水平,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高的农产品品种。同时,应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湖南省应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口企业而言,可以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产业系统,实现农业高品质初级产品生产---农产品高精深加工---高效的营销网---目标市场的终端顾客的有效需求全程的信息互换,保障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三)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锻造中国品牌
要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较快发展,除了要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工夫,还要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关注和掌握国际市场的消费理念和趋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发展品牌农产品出口,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具体而言,在保持亚洲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应重点开拓北美、欧盟市场,并向非洲、拉丁美洲市场渗透,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阶梯型发展的农产品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分散出口风险。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更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湖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种和品牌。
(四)建设行业协会,创新贸易体制
面对西方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和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任务,就是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外贸体制。近几年来,尽管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和建设方面有所进展,但还远不能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对外贸易体制还存在缺位问题,特别是如何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对外发挥保护我国企业正当经济利益的功能,对内发挥行业管理和自律的功能。由于我省企业相对分散,单个企业的力量有限,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行业的情况。行业协会(商会)作为各个企业共同组织的社会中介,对本行业的整体情况以及各企业的利益比较了解。我们应当引导行业协会和商会承担起保护企业的责任,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不适应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的重大技术问题,采取招标、联合攻关、配套改造,以及集合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会同产业部门协同攻克,推广使用。同时,帮助行业和企业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由此引起的出口贸易风险,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农业和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有效率的行会组织和协作机制,有效避免农民和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真正把的资源优势变为外贸优势,从而立足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我国应在WTO框架下加强农业保护和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国WTO框架下的政策空间,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要求的支持与保护体系。首先增加出口农产品基地的财政投入,加快出口基地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其次制定刺激农产品出口政策,强化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服务功能。再次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并把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重点,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与补贴,重点向农产品外贸出口企业倾斜。政府要积极提供农产品出口信贷支持,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建立农产品出口原料生产基地,吸引更多的企业将产品销售的目光盯住国际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农业,应该分享经济全球化和世贸组织农业多边贸易体制的巨大利益。尤其是希望改善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促进中国有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的对外开放,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相信,通过政策调整和扎实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完全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文注释:
(注1)李国祥:《20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及预测分析》,《贸易展望》2010年第8期,第11页。
(注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25页。
(注3)商务部主编:《中国商务年鉴2008》,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99页。
参考文献:
1.徐辉:《绿色包装壁垒对湖南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现代商业》2010年第18期。
2.曾海燕:《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
3.詹晶:《新时期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脆弱性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田家贵:《加速打造外向型农业大省》,《湖南农业》2010年第2期。
5.谭柱:《如何提高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能力》,《湖南农业》2009年第12期。
6.方威:《湖南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探析》,《中国市场》2008年第19期。
7.徐辉:《湖南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8.吴敏良:《探讨扩大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策》,《经济师》2009年第3期。
9.王剑文:《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应对策略》,《中国商贸》2010年第8期。
10.孙晓静:《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4期。
当前形势下湖南农产品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