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保持发达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长。以此为基础,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日元开始升值起到90年代初,日元升值了2倍以上,由1971年的1美元=360日元升值到1984年的1美元=252日元,1991年又升值为1美元=125日元。日元升值特别是1985年后日元急剧升值虽然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并导致了GDP减速,但日本却得以保持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也迅速缩小。这种情况在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变化。今后,我国很有可能出现日本一样的情况。如果2020年中国GPD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超过日本;届时,如果人民币升值1倍,还有可能超过美国。换言之,利用好世界第一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币升值相结合,将会将加速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六) 设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国际通货化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通货。是中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将会给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莫大的利益和好处。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中,国内外必将对中国经济的信任将与日俱增,人民币将会慢慢成为坚挺的货币。我国要利有这一有利时机和条件,设法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争取早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通货 。
六、面对机遇,外贸企业的应对之策。
(一) 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利用境外资源的成本,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加快引进境外先进知识,设备、技术、积极利用境外矿产石油等原材料资源。要系统地研究和加大出国留学培训、引进专利和技术装备、采购先进商品、购买能源原材料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技术,设备、优质矿产资源,优化进口结构,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研究开发水平,制造出更为优质的产品。
(二)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增大海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升值后,可以用较少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国外资源,将利于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实行跨国经营,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而不必担心贸易壁垒的制裁。纵观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低级阶段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高级阶段则是直接投资,实行现地生产。企业要做强做大,也必然需要经历这一过程,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这一进程的实现。国内的优秀企业应积极把握这个有利的机会,事实上,从2000年以后,中国许多优秀的企业已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如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上汽收购通用大宇、韩国双龙公司,南汽并购罗孚案,万向并购美国UAI公司,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海尔竞购美泰(Maytag),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等。
(三)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的转型发展。
企业不可能长期依靠汇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护实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的内在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借助人民币升值机会,企业应加大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提升企业品牌内涵,创建品牌的国际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元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单纯的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和资本输出。
七、面对挑战,外贸企业的应对之策。
(一)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创建自已的品牌。
1、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获利能力和竟争力不强的产品。
外贸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已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外部环境,自身企业的竞争力等因素。应该淘汰原先处于价格高度竞争的产品,获利能力不强的产品,调整自已的产品结构,尽可能生产和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获利能力,同时也避开激烈的竞争。
2、提高产品档次,走自有知识产权道路。
没有品牌的商品就没有好的价格,没有知识产权和科技含量的东西就最容易受到国内其他出口商的价格竞争的。我们现在很多产品的出口使用的是别人的品牌,这实际上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并且让这些品牌拥有者(实际上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这样企业以后怎么发展!我国的外贸企业有一定实力后必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走品牌之路。另外现在很多外贸企业的产品都没有太多的科技含量,没有科技含量就没有太多的产品附加值,就没有竞争力。企业必须要在这方面入手,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有竞争优势。 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的奥康集团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温州鞋业出口的均价仅为1.5至2美元,因为大部分温州鞋厂都是做没有品牌或者是他人品牌的产品,国外客户只是支付了可怜的一点点的加工费;而奥康集团却一直在做自己的品牌和走高端市场路线,他们的出口价格是其他普通温州鞋厂价格的10倍。坚持走高端路线使奥康集团能够保证丰厚的获利,同时在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和风险方面也显得举重若轻。
(二)利用灵活的贸易策略和各种金融手段,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1.对外签约时选择硬币或多种计价货币。
在签订合同时积极争取有利的结汇方式,如采用硬通货计价,合理选择交易中的货币,不再只盯住美元,应选择若干种一篮子货币中有利于企业的币种进行进出口结算。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从此脱离了其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组合,如欧元、英镑、日元等,因为未来如果美元发生汇率波动,而欧元等其他币种汇率不一定与美元同幅度变动。或者通过协商,使用固定汇率把成本锁定。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签订合同时单价为USD100,00/件,合同约定按1美元兑人民币8.10计算成本,为81000元人民币,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8.00时,则此时商品单价变为USD101.25/件,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8.20时,则此时单价变为USD98.78/件,每件产品成本总是固定在81000元人民币。
2.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规避风险。
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灵活掌握。对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付货款、即期信用证、D/P即期的跟单托收等结算方式,尽量少使用赊销结算。对进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则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D/P远期或D/A的跟单托收以及赊销等结算方式,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方式。
3.灵活运用银行间业务来规避风险。
(1)国际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出口商可以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如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另外,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货物出口后,出口商希望通过延迟收汇来规避汇率风险,可通过远期信用证的结算方式在境外银行承兑,出口商如需融资,可将承兑凭证向质押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来实现,即借人民币,未来用收回外汇结汇来归还,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进口商可以相应的进行如进口押汇、授信开立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等业务,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货物进口后,希望通过尽早付汇来规避汇率风险,为此可向银行申请办理授信开立即期付款信用证来实现。授信开立即期付款信用证指进口商在未足额缴存开证保证金的情况下,银行为其办理开立即期付款信用证,来达到尽早付汇的目的,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