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提高汇率风险意识,采取多种金融工具来锁定和回避贸易风险,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风险,转嫁给国际市场。对于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有效的金融手段是规避贸易风险的最好办法。
1、利用合同设立相关条款、合理选择计价货币、远期结汇锁定汇率不失为可行之举。日前,央行提出将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接着又发布了“进一步放宽远期结售汇业务限制,新推出了人民币兑外币的掉期交易(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交易)”的两大通知。通过这一金融工具将较长贸易期限内的汇率与银行协定,这样企业就不用担心较大汇率波动给企业造成太大的损失。比如,某企业预计3个月后将收到一笔美元货款,为锁定结汇汇率,企业可与银行提前签订远期结汇合同。3个月后企业可按照约定的汇率将美元货款结汇成人民币,降低汇率风险。
2、通过财会“汇兑损益”账户,灵活运用进口结汇的收益与出口收汇的损失及时对冲,以减少汇率浮动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导致的利润减少,也可减少纳税额。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灵活采取进口业务中廷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中提前结汇兑换,另外,还可以注意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中的不同外币之搭配,通过财务上的“汇兑损益”进行轧抵,从而避免汇率波动的损失。
3、将一些应收账款及时卖断,以及时结汇。通过银行保理和福费廷等产品,将远期的出口应收账款提前卖断,及时结汇,虽然要支出一部分银行的费用,但是,可以直接避免汇率升值带来的影响,通过核算,只要这种方式取得稳健经营的作用,就可以大胆使用。
4、在中长期业务中,尽量采取“买方信贷”的办法,少采用“卖方信贷”的办法。通过“买方信贷”方式,在项目刚刚启动的阶段就可以将应收账款提前收回,从而先行兑换成人民币。这种选择不仅可以暂时避免汇率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根本解决应收账款逾期过多的问题,改变财务报表的状况,可谓一举多得。
5、直接增加“贷外汇还外汇”的业务,规避汇率风险。通过“贷外汇还外汇”的方法,不与汇率发生联系,从而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但是,“贷外汇还外汇”还要取决于外汇的利率水平高低,如在前一段时间,外汇的利率水平低于人民币,因此,如采取“贷外汇还外汇”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利息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规避汇率升值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很多都是从原来的家族式企业或者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家族化气息较为浓厚,企业主们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成本较高,因此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企业要加强采购、生产、储存、销售、资金流动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挖潜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出口企业应与时俱进,通过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科学管理软件,先进管理经验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加强与分公司、经销商、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从整体上降低成本,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减少出口外贸中间环节,生产型企业走出国门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