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快传统客户向电子银行客户转化。在客户市场拓展中,除了积极争夺他行优质客户,还要优先发展本行潜在的目标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服务,重点抓好信用贷款客户、结算活跃客户、通知存款客户、信用证客户、代发工资客户等五类企业客户,以及大额汇款、按揭贷款、基金买卖等三类个人客户的转化工作,通过筛选潜在客户,推介适用产品,确定转化目标,加强考核激励等多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各项目标客户的转化比例。
7、做好新开户捆绑发展工作。对于新开户企业结算客户,要捆绑开通企业网银普及版或企业电话银行;对于新增的理财金、信用卡和灵通卡以及新发展的个人贷款客户配套提供个人电子银行功能。
(二)利用电子银行的网络优势,加快金融业务的创新步伐。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灵魂,先进科技手段的导入,是电子银行发展的前提。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我们要紧贴市场,在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存、放、汇业务的同时,利用网络银行的技术优势及时地、灵活地、大胆积极地推出新颖方便、多功能化、一体化的创新产品,在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银证通、电话转账、银证转账、外汇买卖等一系列品种的基础上,加大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代缴费业务等来优化、丰富、和完善业务品种。我们可以与证券、自来水、电力、电信、财政、税务、海关、工商、民航、运输及医院等部门联合开发新的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如开办“网上医院”,通过电子银行网络挂号、预约;网络预订机、车票;通过网络、电话、ATM自助缴纳电话费、水、电、燃气费、有线电视费、医疗、养老保险金、物业管理费、地税、海关税 、报刊订阅费等等。也可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报关、外汇核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融资 、理财、房地产、股票、商品金融信息及经纪的服务,让电子银行真正成为跨越时空的银行。只有最大限度、更大范围的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和客户,创造出电子银行的最大效益。
(三)改造网络,强调安全。电子银行信用活动的不见面性和虚拟性,使原本就不健全的社会信用机制更加模糊,使人们对电子银行安全性产生疑虑,制约了电子银行的发展。为此,一是要加强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宣传,利用已入网客户的感性认识去感化、动员没入网的企业主管和人员;另一方面还要着力于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电子银行的社会信用度,使用户放心、安心。二是要进一步改造网络,在确保运转正常的基础上保证网上银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主动为用户承担起安全责任,更严密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火墙、加密套接字协议层保安、电子认证技术、双重数码核对等,安装所有的操作系统和服务器补丁程序,随时与销售商保持联系,以取得最新的补丁程序,经常对整个网络进行扫描,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入侵和“黑客”的攻击。三是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要从人员制约与分离,帐务控制和核对,安全防范与管理等多方入手,建立健全银行计算机内控制度,保障现行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转。操作员应按照内部牵制原则进行分工,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操作权限、界限、密码、口令等应严格加以控制,有必要保留某些运用特殊维护进行修改的记录,以防止无意差错和有意作案的发生。只有不断开发新技术,工行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电子银行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3A服务,为客户提供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安全、高效、优质、规范的服务,从而加大了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度。电子银行的运作方式及运作规律决定了要加强24小时不间断的风险控制,提高电子设备的精确度,保证数据和运行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机密性。电子银行出现差错、故障是顾客留恋柜面业务的原因之一。而外资银行从技术手段上来说更具有竞争实力,它拥有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和丰富的信息处理经验。在老百姓的心中,外资银行在电子技术上的可靠程序和安全系数要高于中国银行业,因此加强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风险控制管理,加强电子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及硬软件工具的管理,是保证电子银行系统的正常竞争制胜的关健。同时各行要认真贯彻执行总行、省分行制定的各项制度办法或实施细则,严密核算手续,完善内部管理,在抓好业务开拓的同时注重防范风险,加强安全控制,明确电子银行业务岗位责任,为客户提供规范服务,保证电子银行业务安全。能不能给客户吃上一个“定心丸”,让他们放心大胆地使用电子银行,是电子银行生存与稳健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五)创新业务培训手段,努力提高队伍素质。电子银行业务是一项全行办理的业务,各行要积极创造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频率,扩大培训覆盖面。除了传统面对面集中授课培训,要充分利用视频、园地等渠道开展培训,做到动态培训和静态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网点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相结合,并针对培训内容进行结业考试,提高培训效果。有条件的行还可以建立“电子银行体验中心”,开展互动式培训,提高客户经理和网点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开展行内员工新产品应用竞赛活动,全方位提高人员素质,以适应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总之WTO给电子银行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只要我们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分清自己现存的问题,以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本,认真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加快开发进度,不断完善应用。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电子银行服务系统一定会展现在广大客户面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引文注释:(注1)杨晓东:何为网上银行,《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07.17
(注2)张宗宏:中国金融电脑,《构建我国网上银行法律法规体系的见解》2005第6期
参考文献:
1、 黄金平、吴德:加快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中国信用卡》,2005第9期
2、 钟捷、闫静:对发展网上银行的一些思考,《中国金融电脑》,2005第4期
3、 卓夫:中国银行努力打造先进的电子银行服务平台,《金融时报》,2005.10.26
4、 苏涛:发展网上银行与银行风险控制,《中国金融电脑》,2005第5期
5、 万建华、陈建:2000-2001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金融研究》,2001.5
6、 曹冬燕:银行在电子商务当中的地位如何,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金融百科,2005.5.10
7、 朱鸫: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协创新的途径,《金融论坛》,2005.4,第10期
8、 张志勇: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中国城市金融》,2005年第11期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