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保费) 14.44 8.48 8.72 13.01 13.29 11.15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报》2000年2月15日第四版。
许多事实表明保险资金运用的突破口在于债券业。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正不断加强,社会直接融资正获得重要发展。特别是债券融资,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债券市场迅速发展,交易规模扩大,交易主体增多,产品创新加快,这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近年来,保险市场增长较快,拥有较大规模长期稳定资金的保险机构,已成长为债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债券在保险资产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3月,保险资金债券投资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48.6%,首次超过银行存款,成为保险资金最大的投资品种,保险资产结构也实现了战略性转变。
从国际经验上看,债券市场一直是保险机构投资的最主要领域。美国保险业在1994年-2004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固定收益债券市场始终是保险资金最主要的投资领域,特别是寿险公司,该比例始终保持在70%左右;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比例也达到60%左右。可以说,发达国家的保险投资定位,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更多国家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据业界流传,债券投资运用较为成功的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曾经在债券市场上获得12%的年收益水平。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资金运用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但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仍然极为有限,主要集中在银行储蓄和债券等低收益的利率产品上,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在投资渠道方面,截至2004年8月底,保险运用资金中的银行存款规模为5011亿元,仍然占到一半左右;在收益上,2001年、2002年、2003年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再根据统计数字,将单一制度的保险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由于保险企业采取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方式,其经营能力、受益水平、市场占有率等诸方面都要优于采用单一制度的保险公司。具体数字如下表所示:
表2:采取不同制度的国内保险公司各项指标对比(2003年)
运营能力指数 投资收益率 市场占有率
金融控股公司 1.58 5.05% 67%
单一制公司 1.00 2.98% 33%
资料来源:保监会官方网站
国际上的证保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证券业的优势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可通过证券业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出去,如,保险风险证券化。但在我国,证保合作才刚刚起步,业务规模较小,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合作项目。而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可以使保险资金的运用在控股公司所辖的证券、信托等投资公司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开辟营销渠道新天地
金融控股公司为保险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共享客户资源、创新营销方式、为客户提供全面、迅捷、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因而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和营销成本,还能提高客户满意度,维系老客户。
如平安保险集团发展信用卡业务,止步不前的原因并非是缺少客户与产品,缺少银行结算系统的支持才是平安一度难以跨越的天堑。2003年12月平安以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福建亚洲银行收归麾下,并将其更名为“平安银行”,使其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得以完善。
在诸多合作形式中,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银行保险日益成为金融业关注的焦点。林肯金融集团中国区总裁马浩德在分析金融服务一体化的趋势时,认为推动银行保险业务合并的因素至少包括:它们分别都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加强交叉销售、最有效地综合利用技术、有利于全球化经营等。所谓银行保险就是指银行和保险业充分利用双方的信息、网络、产品、服务和资本优势,通过银行网络销售保险产品,它是一种集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为一体的金融创新,对于保险而言,则增加了保险经营渠道。在多数发达国家,通过银行保险实现的保费收入,约占寿险市场业务总量的20%-30%,在有些国家如法国高达60%。
可见,银行保险的确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的信誉、银行、与客户已经形成的信任关系,可有效的缩短产品与客户的距离,接触到更为广泛的客户群,挖掘出潜在消费者,从而大幅度地扩大营业规模。如花旗银行拥有3000个分支机构,拥有广大的客户基础。合并后,旅行者集团可以利用这些客户,推销其人寿基金、退休基金、物业保险、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特别是可以利用花旗银行庞大的海外机构及其影响,来弥补自己海外业务方面的不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