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并购主体呈现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元化态势。一是以实业经营为基础,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有相当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产业型企业集团,如首钢并购。二是以化工、中外运输、矿业集团为代表,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综合商社性企业集团。这类集团以贸易为龙头,融贸易、金融、信息和服务等为一体,比如中国目前的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化),该公司不仅收购了美国海岸太平洋炼油公司50%的股份,还在美国购买了磷矿和磷肥厂。三是以金融业务为主体的金融性企业集团。这类集团典型代表就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该公司跨国并购遍及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综合性国际化集团。近两年,以民企为主的制造业实行的跨国收购也在海内外激起千层浪,成为本轮海外投资热的重要特征,实质反映了中国企业急于摆脱全球竞争弱势地位的心态,意味着从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向技术、品牌竞争力的转型,而这正是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如海尔、联想和华为的主动性国际化,但这一点并没有被公众所认知。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具备投资国际市场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为此,我们要加大力度改善中国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首先就要摆脱企业自身体制的束缚。按我国特有的国情,目前能参与跨国并购的大型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他们大多产权不清、效率低下、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等弊病,要想使他们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深化企业改革,彻底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权的体制,把核心层改造为控股公司,把各个分公司作为由公司控股的独立经营实体来对待,让他们按照商业原则参与国际市场的活动。其次,国家要避免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过多的行政干预,同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企分开是促进企业成长与扩张的重要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为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拓展跨国经营给予有利的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制定灵活有效的对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加快决策审批速度,帮助企业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尽快设立一个统一独立的管理机构,统一制定我国跨国并购的有关战略规划、政策方针,解决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协调与配合的现状。此外,大力进入高科技产业,使高科技产品如航天航空、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支柱产业,鼓励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和海外投资,还有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都是当务之急。
(二) 目标市场选择
跨国并购目标市场的选择,体现着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当前全球跨国并购的情形是:美国仍是世界头号跨国并购者和被并购目标国;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世界其他国家对该区域内的并购行为迅速增加,欧盟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也不亦乐乎;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互间跨国并购、发展中国家并购发达国家,这些并购的数量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市场不应简单地确定为某一特定市场,而应多角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化优势的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跨国经营决策。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可以分为决策的风险性因素和整体性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并购双方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市场份额、获利能力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并购双方企业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诸多不可控、变化快且难预测的因素;整体性因素是指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为谋求长远利益,实行战略策划与策略策划相结合,确保战略决策与策略决策策划的整体成功率而必须考虑的因素。选择目标市场与目标企业是要以跨国并购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兼而考虑其他可能给跨国并购行为的成功带来很大阻碍与风险的主要因素,同时建立并强化策划咨询系统,以此提高决策的成功率。拿社会结构这一决策风险性因素(也是外部因素)来说,同样对于美国市场,如果欧洲某企业把它作为目标市场,就基本不需要考虑这一因素,乃至大部分外部因素。因为美欧有着共同的传统,又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消费结构和市场规模也较为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就很少遇到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障碍。而如果是中国的某个企业想把美国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社会结构、文化观念、消费结构等诸多问题就成为其必须考虑的因素,也是其并购整合将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目前,中国企业进行跨国收购一般指两大目标——资源和品牌。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其资源的拥有量和消费量之间的缺口,决定了企业必须“出海”。另外,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中国的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在知名度还有待认可和渠道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收购国外的品牌便成为进入新市场的“桥头堡”。
(三) 融资方式选择
在跨国并购的市场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一直占有首要地位,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资信良好,资金实力雄厚。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资金短缺一直是实施跨国并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并购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至关重要。融资的渠道很多,比如设立海外投资基金,鼓励银行和大型企业自由结合,组成大型跨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活动等,但每个并购案例都要依据具体情况而采取恰当的融资渠道。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并购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融资:通过以股换股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用目标公司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发行公司债券或直接从金融机构融资,用这样的方法融资,不仅可以减少企业自有资本的直接投入,而且还可以增加我国对外资的有效利用。
(四) 风险防范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及中国加入WTO环境下,中国积极参与跨国并购不仅迎合了全球跨国投资发展趋势,也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但跨国并购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参与跨国并购时应多方考虑、全面调查,降低跨国并购风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1、国家的选择。在进行国家选择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商业和政治风险较小;二是经济增长率较高。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说明该国外汇市场、资本市场较稳定与发达,在该国收购企业较易进行。
2、目标企业类型。以欧洲跨国界并购的成功率为例,横向并购的成功率最高,为59.0%,纵向并购成功率稍低,为53.3%,而混合并购成功率只有35.4%。中国企业要成功地进行跨国并购,应注意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模式的选择。
3、目标企业市场份额。目标企业市场份额越大,并购后成功运行的可能性越大,据研究,在以多样化为动机的跨国并购中,若目标企业市场份额少于5%,则失败率高达50%以上;市场率份额高于5%,成功率则高达72.5%。
4、目标企业的利润率。研究表明,目标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并购之后的成功率就越高,利润率在20%以上的公司,并购后成功率可达66.7%;利润率在5%以下的公司,并购后的成功率为36.3%。对中国企业来说,如果要参与跨国并购利润率高或市场份额大的企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要求中国企业必须拥有巨大的资金或筹资能力。
五、我国跨国并购的对策及建议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战略选择(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