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银行已建立了庞大而健全的数据库,在银行经营环境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根据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客户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随着信息技术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广泛运用了数理统计模型,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企业经营区域逐步跨国化,股权逐步多样化和复杂化,业务领域逐步多样化,这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经从信用风险, 扩大到既重视信用风险又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从关注单笔交易、单项资产和单个客户,扩大到既重视单笔交易和单个客户的风险管理,又高度关注所有信用敞口的总体风险控制。为了避免各类风险在地区、产品、行业和客户群的过度集中,国际先进银行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以及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全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防范和转移各类风险。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使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控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也使得风险管理成为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工作。而目前国有银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还是通过人工来汇总,还达不到使用数理统计模型识别、衡量和监控风险。在这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世界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下,形成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国际先进银行都有市场化的经营理念。香港就汇集了150多家商业银行,有花旗、汇丰等国际大银行,也有为本地的存款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无论大小,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服务的大客户,中小银行服务于中小客户,专业银行则服务于特定客户,这种注意自身实力和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市场定位,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凡是有贷款权限的银行,都重视第一还款人,都有自己的信贷资产组合;选择信贷客户时,注重客户自身的经营能力、偿还能力,而不是依赖于保证人或担保物,实现了风险控制前移;即便某些银行有能力满足单一客户的大额贷款需求,它们也不会“独吞”,而是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分散风险。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有效地预防和分散了风险,也造就了香港弹丸之地却支持各家银行盈利的奇迹。而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几乎每个银行都开展多项相同的业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无序竞争,往往一个客户,多家银行竞争,或者一个客户的信贷业务多家银行来介入,同时过分的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这样都使风险程度大大提高。风险存在在每一个业务和环节,商业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为了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国际先进银行一般都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但是,风险控制又决不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无论是董事会还是管理层,无论是风险管理部门还是业务拓展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董事会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衡量银行的总体风险敞口,并对风险管理承担总的、最终的责任。董事会下设独立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判断和决策,管理层必须执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责任主要集中在风险、审批部门,一提风险,自然地认为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由于经营部门只注重于市场开拓与营销,而忽视风险因素,与风险控制部门形成对立关系,没有形成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的影响。
(五)在先进的管理体制下,选拔了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在优厚薪酬的吸引下,国际先进银行吸引了一批金融专业人才,也培养了众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中高级风险管理人员大都有国际大银行的工作背景或不同行业如保险等的工作经历。信贷人员也都有长期丰富的从业经验,不允许外行或新手直接操作信贷业务甚至从事风险管理;信贷分工很细,不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国际银行的经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大部分风险部门职能也主要是提供一些统计数据,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监控职能。风险部门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人员不足,有些风险管理部门存在已人多岗现象。这样大大削弱了风险部门的管理职能。
按照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几年,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努力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及防范风险能力的关键时期。目前最迫切的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国际先进银行顺利接轨奠定良好基础.要重视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改进金融服务质量,提高基础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在梳理流程、清理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加快银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升与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形成。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2)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3)有效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4)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注2)为了符合以上几项要求,达到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关键要按照银行业运作的规律,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观念和竞争意识,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目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从外部政策层面来看,第一,应该营造规范、有利的外部环境。要彻底明晰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清晰银行的职能,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逐步减少政府政策执行者的色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措施明晰银行的产权结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如:国有银行中行、建行实现改制,正在积极筹划上市。第二,政府要积极完善金融法规,健全法律体系,为银行的充分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要与银行一道,共同建设征信体系,强化企业和公众的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促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来看,要围绕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制度、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培育和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良好信贷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全行信贷人员素质的提高,风险防范除了要求信贷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需要有价值观念的引导、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在让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和理解风险防范重要性的同时,使之尽快成为全行上下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当前信贷文化的建设,要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现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应着重在职业教育和制度规范两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应定期进行风险控制原则、理念、制度和方法的培训,从而不断强化风险文化意识,逐步使之成为防范风险的又一道牢固防线。
(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