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银行业改革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经理国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在梳理国库体制的现状和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浅析国库改革的三套方案及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库体制改革的三条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要加快国库立法的进程,要把国库体制改革的重点切实转移到强化基层国库上来,要加快“财、税、库、行一体化”数据库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金融改革经理国库相关问题工作探讨
【正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银行业改革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经理国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无论是在国际和国内,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或是之后,国库工作作为国家整个财政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已经无可置疑。众所周知,国库工作的管理体制如何,国库机构的设置和国库人员的配置是否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贯彻“能级原理”,做到合理、高效、务实、精干,都直接关系到国家预算能否正常、顺利地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库体制改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财政工作和国库事业发展状态的关键。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国库体制改革的成败,已经并将继续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和影响着我国财政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进程。所以,从国库理论研究的战略地位上来讲,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此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管理工作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来,一些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广大从事财政预算、国库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对国库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已趋向共识,改革的思路也日臻清晰起来。
本文试图在国库体制改革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国库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探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库体制改革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为科学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国库体制的现状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国库工作一直实行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的管理体制。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以后,国家有关法规已经明确地把“经理国库”列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应当说,四十多年来国库的这一管理体制在预算执行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几次改革,原来由人民银行“大一统”为特征的金融管理体系格局已被打破,客观上给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
(一)商业银行利益机制影响财政资金正常运行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的改革,使原来附属于人民银行的各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而相当大一部分国库资金仍需通过各商业银行进行划转,这在目前国库资金成分多样化、分配层次复杂化,人民银行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无法实施全程有效监控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受其自身利益的驱使,对不计付利息的财政资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截留、占压的问题,造成了财政资金汇划渠道不畅,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效益。 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相关问题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