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不同的提法,“经理”与“代理”,虽然仅为一字之差,但其内涵与《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口径已经大相径庭,甚至截然不同,从而客观上使得国库理论研究产生了一些偏颇和混乱。由于相关法规和理论对国库职能定位上的模糊不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决策的准确与果断,导致了在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中,有关方面对国库的地位和职能作用的重要性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未能加以通盘的考虑和实施。由于理论上的偏差,也必然带来实践上的轻视。众所周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国库工作和发展时期中,乃至到目前为止,各级人民银行的领导层面和人事部门,在考虑本行内部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或增加人员等问题上,没有把国库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没有切实解决国库事业迅猛发展中的机构建设与人员增加等实际问题,至少在观念上滞后了一大截。
笔者认为,要真正开创新时期国库工作的新局面,有关方面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纠正对国库工作理论上的偏差.观念上的轻视和实践上的脱节,这是国库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和深化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加快国库管理体制改革要适合国情,走“依托基础,完善提高,强化基层”为主的路子,同时必须加快国库立法的进程,重视国库学科研究的超前和务实
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国库管理体制的基础比较扎实,既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一是收缴税款方便;二是调拨库款灵活;三是有利于资金的管理;四是国库资金相对比较安全,数据准确无误;也反映了某些问题和缺陷:一是预算资金入库环节多;二是共享收入划解手续多;三是商业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多;四是财政信用漏洞多;五是基层国库特别是县支库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强化国库核算和监督管理的需要;五是国库相关法规建设和国库理论研究滞后于国库实践。
笔者认为,加快国库管理体制改革要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国外一些经验教训,走“依托基础,完善提高,强化基层”为主的路子,同时必须加快国库立法的进程,加强国库学科的宏观和微观理论研究,以合理的国库体制为框架,牢固树立立足基础(县、市)的思想,以建设一支高效务实的基层国库机构干部人员队伍为中心,以严谨配套的国库法规和超前求实的国库理论研究成果为导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库体制改革“投资少见效快”的“突破口”之一。
1.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我国国库体制的利弊优劣,扬长避短,把国库体制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强化基层国库上来,特别是对县(市)国库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该实行更多的倾斜投入政策。
目前我国大约有3000多个县(市)国库机构,而县(市)国库专职人员不到6000人,这种状况不能适应基层国库面临的重任,必须立即摆上日程表改变这种局面。笔者建议有关方面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对县国库机构实行人民银行系统内的单独设立,对外挂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某某县(市)支库”,内设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某某县(市)支行国库科”,专职工作人员编制配备至少增加到5名,其中:国库科长1名,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核算会计人员2名,国库综合监督管理和经收处稽查人员2名。县(市)国库是我国国库体制运转的基础,只有以超常规的思路,切实加强县(市)国库的组织建设,才能从体制上保证国库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履行。
2.加强对基层国库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库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行以及中心支行都应该分别制订辖区内近期和中长期的国库干部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和规划,通过分批分层次、脱产轮训、集训或在岗自学、函授、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务必在三到五年内,把全国的国库干部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到大学经济管理系专科毕业的层次以上;对于原来已经在国库岗位上工作多年,并且已经达到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人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长期教育和职业教育,至少提高一个学历档次(专升本或本考研);同时,根据国库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人事部门要精心策划,指令分行、支行在短期内积极调配和充实适合基层国库工作的专业人员,使得我国国库系统基层组织机构的改革和完善有一个根本性的飞跃。
3.加强国库立法工作进程,充分发挥中国金融学会和国库研究会的理论研究前沿作用,指导和推动国库工作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要单独创办国库研究专业刊物,借以培养、锻炼和发现国库人才,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国库理论和工作研究,以科学务实的国库理论,指导和推动全国的国库工作实践。建议国家在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法》、《预算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法》,要对国库的管理体制、地位、职能作用和其他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义务、权利、职责等方方面面,作出最新的最权威的规定和规范,使得国库工作管理体制从国家法律条款上确定下来,从而营造出开展国库工作理直气壮,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财、税、库、行一体化”数据库建设的步伐,为国库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和国库监管提供高科技保障
我们正面临着信息网络时代,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装备和处理国库全部核算和监督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各级国库的工作目标,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在财政、税务、银行、国库相关部门之间和中央、省、市、县之间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快建设高效灵敏、运转自如的“财、税、库、行一体化”业务数据库的步伐,从而既为国库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和国库监管提供高科技保障,又为财政、税务和商业银行等有关部门的高效工作和有序经营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将无法估量。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管理手段和方式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的和先进的穿插、混合、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过去的历史和当前的迹象都已经大量反映出,全国各地或隐蔽或显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的税款在收纳、报解、分成、入库各个环节出现积压、延误、梗阻甚至违法挪用等情况,给国家库款资金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和威胁,从全国来看这个数字绝对是惊人的!为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举措:
1.应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只有各级领导和决策层的思想认识真正能统一起来,真正重视了“财、税、库、行一体化”计算机联网工程,不说空话,恐怕近年来国库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已经为之呼吁了很久的老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解决。
2.有计划地安排实施“财、税、库、行一体化”计算机数据库联网工程的日程表。
鉴于目前我国财政、税务、国库、银行在本区域和本系统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基础已经初步确立,只是同城跨系统和异地系统内以及系统外的数据信息资源没有达到共享。因此,这项工程的重点是加快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调试,力争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熟的科技成果。建议“财、税、库、行一体化”计算机数据库联网工程, 2005年先在国家金融电子化试点地区的宁波市全辖区进行全面推开应用,并在进一步总结、完善提高系统软件技术含量和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于2006年在上海等全国各大区分行以及地区中心支行范围内推广,力争至2008年底之前在全国县(市)普及。
3.依托现代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国库工作效率。
要适应“财、税、库、行一体化”计算机数据库联网工程,大量简化传统手工处理国库业务和报表体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烦琐,以减轻基层国库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适应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着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重新设计和开发一整套适合于利用财政税务国库银行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资源,融合国库会计核算服务与国库资金抗风险监督管理功能的配套应用软件,更好地为国库体制改革和国库实践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殷兴山主编,《中国人民银行县级支行工作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0月版。2.王雍君,《中国国库体系的改革:从分散化到集中化》,《财贸经济》,2003年第5期。
3.吕丰,《国库体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再思考》,《预算管理与会计》,2000年第1期。4.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司编,《国家金库制度选编》第4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上海证券报》,2003年12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相关问题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