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对市场定位体系的建设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对市场定位的认识也是不系统的、非理性的和非专业化的,至今还存在许多诸如把市场定位等同于推销、宣传等误区,市场定位战略也支离破碎,没有形成系统的战略组合。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如在定价技术上银行产品的价格(利率和费率)基本上由国家控制,中小金融机构没有机会掌握贷款定价和利率管理的技术;市场定位研究方面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分析的少,导致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反应速度较慢,产品开发不计成本、不讲核算,并与市场需求脱节;分销渠道上由于受到电子和通讯技术水平的限制,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分销渠道,即实体的支行或营业网点,这种差距将导致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后无需借助网点,便能以较低的经营成本迅速渗透中国市场;金融产品创新更是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等限制而无法与外资银行相抗衡。当务之急便是要在有限的金融开放过渡期内缩短差距、弥补不足,以提高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能力。
4.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定位的步骤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科学、系统的操作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自觉树立市场定位观念。市场定位要求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客户为中心,这同样也是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方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以主动的姿态,自觉地树立市场定位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自觉树立市场定位的观念,中小金融机构才能正确地开展市场定位。
(2)制定科学的市场定位策略。如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可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分级管理制度,使服务层次差别化;建立快速通道,使业务流程差别化;实行资金、规模的重点倾斜,使资源配置差别化;实行综合定价策略,使服务价格差别化;实行个性化的全方位满意服务,使服务产品差别化;开发网络化服务组合,使服务手段差别化;提升服务层次,配备等级相当的客户经理,使服务人员差别化。
(3)有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应开始设立专门的市场定位研究机构,承担起市场调研、业务规划、对策建议和业务信息沟通的工作。同时,在调研、资金计划、财务、各业务部门建立定期的沟通制度,对业务运营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调整,解决现实问题,排除潜在问题,保证计划的实施并修整计划。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定位正在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小金融机构要赢得市场的优势,必须在科学的市场定位策略的指导下,创造和确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管理体系和策略组合,这样才能在个性化的市场定位运作中取得竞争的主动。
(二)中小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策略
1.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经营管理。中小金融机构针对其抗风险能力弱、可信度低等问题,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财务信息不全等缺陷,主动到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调查生产经营状况、设备利用情况、原材料及产品情况,为准确测算每笔贷款风险度及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对内部管理混乱,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与贷款激励机制,使风险约束和风险激励相对称,并要强化贷后跟踪监测,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2.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应把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作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政府应当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给予规划和指导,同时要加快现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减少对市场进入的严格限制,打破传统上经营范围条块划分的界限,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使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3.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完善的监督体系,可以促使中小金融机构规范经营,使有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及时退出,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保障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中小金融机构在起步发展阶段,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而且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都比较低,难与国有银行进行公平竞争。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地选择市场定位。国有银行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中小金融机构应以地区或社区内非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并兼顾国有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时, 应主动接近非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合作,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了解逐渐加深,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促进自身的发展。
5.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是否安全是存款者最关注的问题,如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则可以消除存款者对金融机构的顾虑,有效地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业务上的竞争力,削弱国有银行的垄断竞争地位,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同时存款保险也可以提高广大存款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防止银行挤兑等危机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部危机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整个金融机构的信誉。
参考文献
[1]黄达.货币银行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松奇.金融学(第二版)[M].天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4]殷乃平.中国金融体制建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胡平西.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6]张桥云.存款保险制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7]李琨.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J].宏观经济管理,2002,12.
[8]付万军.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3.
[9]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5
[10]王建安.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金融参考,2001,9.
[11]于海,于孟洲.城市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成因及化解[J].济南金融,2001,9.
[12]金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策略[J].上海金融报,2002,8.
[13]Ed Blount.Rethingking the framework[J]. ABA banking journal,2000,4.
[14]赵云峰,刘耀诚.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J].西安金融,2001,4.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防范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