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默认为,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对投资经营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因为寡占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海默将国外直接投资企业看作是垄断者或寡占者,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厂商具有垄断或寡占优势的条件下形成的。①
以市场不完善为核心的厂商垄断优势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企业在国外的水平式对外投资,即在各国设厂生产同样的产品,而且可以解释垂直式对外投资,即把一种产品生产的不同工序分布到多国进行,如在石油工业中,少数跨国公司在长期内支配着世界石油市场,就是典型的垂直式对外投资。
(三)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卡森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和吉狄等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的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供需交换不能保证进行的问题。该理论首先指出市场的不完整性是市场内部化的原因,并认为决定市场内部化有四个主要因素,即,产业特定因素、区域因素、国别因素和企业因素。区域因素和国别因素决定投资的方向,即投资的地理分布。产业特定因素和企业因素是投资的前提条件。
内部化理论探讨的主要是中间产品市场,而不是最终产品市场;重点研究的是厂商扩大直接投资的动机,而不是如何利用外部市场。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可以取得内部化优势,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解释,但是它没有能够考虑到世界经济现实结构中制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尤其是非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发展的影响。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1977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继承了海默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论,吸收了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优势说,借用了俄林的区位优势理论研究方法。邓宁在《国际生产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将上述优势命名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认为企业只有在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才会发生。
“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即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方面所产生的优势,或泛指任何能够不断带来未来收益的东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区位特定优势”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而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决定企业是否对外投资的因素,即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它们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得以具备;“区位特定优势”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引力,它是一个动态的外生变量,只能通过投资主体在外界寻求,无法通过企业自身来创造。
邓宁的折衷理论虽然选取了以往各种理论中重合采用的三个最关键的解释变量,并且注重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弥补以往一些理论的片面性缺陷,但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使用权之不能成为一种能够解释所有类型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邓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该理论,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选择”基准,即将“区位选择”纳入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体系中,认为只有国外优势较大时,企业才有可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特别是,邓宁于1998年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一是国际直接投资趋向于进入那些法律制度比较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和地区,趋向于进入那些拥有较多智力资本和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和地区;二是国际直接投资往往寻找那些能强化或补充其核心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三是国际直接投资区位流向的决定因素的综合性。①
总之,邓宁提出的东道国区位因素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成为20世纪后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理论分别以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状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与分布、金融制度等经济因素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作为变量来检验其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有较强的解释力。
二、我国外向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总体产业结构发展迅速。如钢产量、发电、化学纤维、电视机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在全国900多种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中,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我国的轻工业(包括造纸、日化、陶瓷、家电、皮革、办公自动化)从1998年开始就已开始出现质量和效益不高、亏损面和亏损额大的局面。这种不景气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没有实质性的改观。控制投资、降低成本、价格战和裁员已在很多产业内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以此为增长点带动该类企业的国外直接投资,对加快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外向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的发展,及资本国际趋势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大量吸引外资的同时,都在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这种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寻求发展的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积极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国内需求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放缓,企业发展吃力。在这种国内形势下,一方面效益较好的企业要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在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对外输出资本是一条好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调整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也要求我国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涌现,这就为我国企业的国外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快企业国外经营步伐。
1、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