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国际商品分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国际商品分工已经逐步发展到国际生产分工,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流动进一步加强。目前,国际生产分工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并且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水平分工特点。世界生产水平分工的形成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际竞争。因此,国际生产分工要求我国的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加入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竞争。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激烈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要巩固和提高我国企业的战略地位,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同样也要求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入世”要求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多边贸易体制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为核心,由28个协议、协定和31个决议、宣言组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从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突破了国家和地区保护主义的障碍,以实现充分就业,达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为宗旨。它的成立使得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它要求参加国相互开放自己的市场。我国“入世”后企业所面临的义务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而所获得的权利和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国外,即体现在外国向我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换句话说,我国企业要想享受“入世”后的权利和机遇,就必须尽可能地开拓海外市场,即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3、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目前,针对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论述很多,观点也各不相同。本人认为,我国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不会加剧国内资金短缺,替代出口增长,也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相反,还会使我国企业绕开多种有形、开形的贸易壁垒,占领国际市场和创造出口,并获得更多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可以寻求和占有更广阔的国外市场。第一,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有利于扩大新市场。对于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外贸型企业,可以有利的规避由于地区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贸易障碍。第二,开辟国外市场,为国内趋于饱和的产品寻求出路。对于产品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工业企业,其产品已进入国内市场生命周期的后期,国内市场的增长趋势下降,促使这些企业转向国外寻求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为其过剩的生产能力寻找出路。第三,技术实力强的科技开发公司,限于科技产品更新快的压力,国内市场成长又较慢,于是将目光转向国外,通过直接投资转移其技术优势。第四,外向型企业可以设备等实物投资,带动国内设备的出口,进而又带动设备的零部件、技术和技术劳务的出口。
(2)有利于经营资源的开发。许多企业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来获取各种所需的经营资源。这些企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投资开采,取得国外的自然资源,这样可以直接控制资源来源,提供稳定的供应。例如:我国石油资源比较匮乏,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随着我国汽车业的迅速膨胀,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石油资源问题。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而我国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发挥这种能力优势,在境外投资开采石油,既可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留较多的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石油企业通过在中东地区、俄罗斯等地的投资开采,大大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对国家和企业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另一类是吸收引进国外技术和信息资源。一些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其他机构,为国内提供各种国际经济技术信息服务。
(3)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追求更高的投资效率,并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极力推行市场竞争机制,专营商品减少,行政垄断也被打破,一些非外贸企业由于国内投资与经营环境不尽如人意,也在积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寻求总体经营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外资不能仅局限于“请进来”的方式,还要设法“走出去”。通过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特别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融资渠道多,贷款条件优惠,服务信用好,获得国际资本的机会远比国内多。
(4)可以为企业寻找新的经营机会。通过参与合作投资,为本企业在国外开拓一个新的成长点,以进一步了解和选择国外市场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较成功的案例是海尔在意大利收购一个没有品牌的工厂,海尔利用自有技术,及其在冰箱方面的强项,并把其改造成在意大利能叫得响的海尔的品牌。现在意大利这个工厂已经改造为可以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在东欧包括一些亚洲国家规定,从意大利进口的商品可以是零关税,如从中国运到这些国家去,要征收12%的关税,而且运费相对比意大利运出高。海尔的成功投资,不仅在海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而且成功的规避了各国的贸易壁垒,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机会。因此,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区域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相互保护,海湾合作组织也相互保护,因为大家共享一个内部资源。所以在合作组织中只要有一个(国家)有竞争力,就可以扩展到其他的领域。
(二)我国外向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
我国开展对外投资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我国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较晚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也较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推动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外汇资金、技术、管理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绝对优势。许多具备某些相对优势的外向型企业完全可以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并通过境外经营实现和进一步增强自身优势。我国具备对外投资的相对优势,特别是在总体国力和某些高科技领域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这为我国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与种族纽带优势奠定了外向型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投资地位和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特别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对国际直接投资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六位,可以集中一定的资源用于对外投资,以适应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要求。众所周知,我国具有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特有的稀缺资源,这些都为我国外向型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有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广大的海外华侨也可以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许多便利条件,他们不仅享有国外当地人的特殊待遇,而且对国内情况了解也比较深入,更加之熟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这样就使得他们在企业选择确定投资项目、经营管理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种种族纽带优势和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我国外向型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减少跨国经营中的障碍,降低风险,并有利于同当地企业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
2、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推动了外向型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第一,“适用技术”优势。与许多中等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接受技术的能力有限,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国的成熟、适用技术对他们更具吸引力,我国所提供的中等水平的技术设备也较受欢迎。如小批量的制造技术、多功能的机器设备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小规模市场的需要,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比较适合资金不足和熟练工人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就地取材、替代进口的技术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工业和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第二,某些高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我国某些成熟技术对发达国家某些行业及某些企业来说,也具有相对优势。如在航天、软件开发、生物工程等方面已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这为我国此领域的外向型企业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传统产业的独特技术优势。我国许多传统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如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医中药、传统食品等传统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国际市场占居其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可以继续发挥其优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