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加快实现公司化。如果商业银行的公司制度建立不起来,自身内控机制缺乏,盲目放贷、违规放贷乃至恶意造假将难以阻止。而依靠外部监管控制不良资产比重,不是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也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国有商业银行应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商业银行必须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加快吸收民间资本,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有效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
2、 实施谨慎会计制度,提高准备金提取比例,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将督促商业银行全面清理不良贷款损失和非贷款类资产的损失,并依据有关规定计收应收未收利息和计提应付未付利息;根据财政部出台的新的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扩大呆账准备金提取的范围和比例,加快呆账贷款核销的进程;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强化资本约束。并督促商业银行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确定的资产风险程度,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加强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对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和损失贷款核销情况进行监督。
3、加强贷款管理,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生。商业银行要按照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集中、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下放的原则,调整和完善授权、授信及贷款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使贷款能及时从风险较高的客户中主动退出;通过建立健全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制度,逐步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完善对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考核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较好。
4、推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同时保留必要的信贷规模控制。强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适当增加高流动性资产,大力发展商业票据业务,通过贴现再贴现等来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促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趋于对称。坚决抑制不良贷款的上升,一方面是堵,防止银行债权的不正常流失,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地疏导,研究使不良资产流动和化解的办法。彻底清理和回收各商业银行对绕规模发放的贷款和私设帐外帐造成的不良贷款,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增强商业银行自求资金平衡的能力,如适当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同时要保持合理的存款利率,保证居民储蓄的稳定增长不滑坡。在逐步增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同时,保持必要的信贷规模控制,使信贷资金在金融宏观调控下活而有序地运转。
(二) 加强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预警管理,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
当前,一方面国家经济正处于宏观调控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又远远高于国际银行公认的正常水平。故商业银行在加速不良贷款存量的处理时,应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量,要建立一套专门不良贷款的内部管理系统,能及时诊断出问题贷款,来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
不良贷款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资产的保全,从资产保全管理角度分析,不良贷款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借款人的资产状况、银企关系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透过各种信息、各种表现,分析、总结、把握这些特征,是银行制定适当的不良贷款管理目标、运用正确的管理手段的关键。从而避免银行在决策和操作上的失误。
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1)借款人开始出现问题,贷款的本金不能按期偿还;(2)借款人的负债权益比率上升,总资产收益率下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开始恶化;(3)管理风格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例如由稳健转变为冒进,由集中控制转为分散、由决策果断转变为优柔寡断等;(4)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市场或产品也开始出现对其不利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该阶段借款人仍然具有较充裕的净资产,不能还款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在时间上暂时不匹配,只要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或者及时进行应变性策略调整,引起贷款预期的财务困难很容易化解。如果银行对借款人的抵押资产提出变现处理,银行的本金与利息能够100%收回,但是银企关系将因此受到很大的损害,转败为胜的企业很可能离开银行,成为其他银行的客户。
第二阶段的突出特征是(1)银行经过观察判断,确信借款人存在一定的清偿能力问题;(2)借款人仍然具有相当的清偿能力,还有资格、条件再次申请贷款;(3)如果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申请贷款来偿还该笔逾期贷款,其他银行经评估后愿意接纳其作为新的客户。
该阶段银行通常处于被动提供高风险贷款的尴尬局面。由于现有客户是银行的摇钱树,银行通常不会在客户出现财务困难时立即抛弃客户。为了维护银行与客户同甘共苦、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银行不得不对借款人进行再融资,新发放的、替换旧债的贷款在设置之初就具有较大的信贷风险。
第三阶段的突出特征是(1)各种指标与迹象表明,借款人的财务以及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2)借款人基本上丧失了借新还旧的能力;(3)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受到其他银行的拒绝。
这阶段是关系到银行贷款安全最关键的阶段。银行决策者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抉择,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从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借款人进行全面挽救,促使其尽快恢复清偿能力。挽救能否奏效?需要多长的时间?银行需要投入多大的代价,是决定银行做出挽救决策的关键因素;第二,对借款人提起破产清算,通过法律手段来追讨债权,保全自身的资产。一旦进入法院的处理程序,银行几乎丧失了处置贷款的主动权,借款人对债务的处置的配合程度、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执法的严格程度及效率,是决定银行何时能够收回余款、能够收回多少余款的关键因素。
第四阶段的特点是(1)借款人尚有足够的净资产,能够用现有的资产清偿债务,银行通过破产清算基本上能够收回贷款;(2)借款人清偿所欠债务后,还能剩下区区一点回家的“车费”,借款人不至于重债缠身;(3)借款人可以了断过去的债务,不必用未来的、其他收入偿债,有利于其轻装上阵、再度创业。因此他们愿意与银行、法院、清算小组进行合作。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