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已加入了世贸组织,可谓机会与风险并存,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我国银行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不良贷款问题。如何治理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业的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现状和成因,并阐述了为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解决不良贷款所提供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不良贷款 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已加入了世贸组织,承诺5年后外资银行可以享受国民待遇,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快金融改革,正确处理好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我国银行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贷款。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会阻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入世后的竞争力,滞约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及其现状
不良贷款主要指不能够支付利息,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加强银行信贷管理,能真实反映贷款质量,于1998年4月在银行业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属于不良贷款。在次级类贷款中,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细,正常经营收入已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在可疑类贷款中,贷款肯定要发生较大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诉讼未决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在损失类贷款中,贷款大部分或全部要发生损失。
目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占全国信贷市场的60%左右,股份制商业银行占12%,信用社为11%,城市商业银行为5%左右,此外,一些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占5%左右(注1)。因此,我国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银行业,而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一) 不良贷款比例高、数额大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历史包袱重,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一直处于高位,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期限较长,相当一部分投向经济效益较低的项目,因此,潜在金融风险大。截止2004年三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6998亿元,比年初下降41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37%,比年初下降4.39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3226亿元,比年初减少24亿元;可疑类贷款8619亿元;比年初减少2471亿元;损失类贷款5153亿元,比年初减少1629亿元(注2)。
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表
时间
分类 2003年12月末
(亿元) 2004年9月末
(亿元) 减少数
(亿元)
次级类贷款 3250 3226 24
可疑类贷款 11090 8619 2471
损失类贷款 6782 5153 1629
合计 21122 16998 4124
(二) 不良贷款的隐性损失日趋严重
不良贷款的存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长期沉淀的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有些逾期贷款由于借款企业已经停产或基建项目已经停建的原因,实际上已是难以收回的贷款,不良贷款的隐性损失日趋严重。
(三) 不良贷款的增量面临增长趋势
以往大量企业短贷长用,扩充基建,以短期资金作资本金,盲目扩张,宏观调控中这些行为受到了约束,这样就导致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控,部分过热行业市场出现变化,一些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开始恶化,导致上下游、关联行业企业资金链断裂,其效应将逐步显现,也因此,造成不良贷款的增量面临增长趋势。
(四) 不良贷款具有潜在金融风险
我国是高储蓄率和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全社会的外部融资约90%是靠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企业融资过度地依赖银行贷款,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系统,企业形成的不良债务必然表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如果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未来地发展,就存在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因此,需要尽快降低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化解金融风险。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2(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