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工行和农行股份制改造的几点设想
2004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可见,中央高层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中行、建行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着“一行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笔者对工行和农行股份制改造路径作了以下几点设想:
(一)、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造路径选择
分析工商银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笔者以为应实行整体改造上市的路径。具体设想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降低不良资产、消化财务包袱、改善经营管理、重组业务流程,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逐步改造内控机制,到2006年,最终达到上市标准,实现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完成股份制改造。工商银行选择整体股份制改造上市的理由是:
1、 工商银行通过5年左右的整体改造,有可能达到上市标准。
在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方面,工行制定了五年规划和每年的年度规划,并且已经落实到一级分行。应该说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按照国际标准使不良贷款每年下了降4个百分点,五年内使不良贷款降到10%以内,达到上市标准是完全可能的。其次,通过降低不良贷款,提高了工行的盈利能力,2001年实现风险拨备前利润340亿元,增长2.4倍;2004年实现拨备前利润750亿元。工行的目标是到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800亿元,届时,工商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将达到1.5%。由2004年的数字可以看出,2006年工商银行的盈利水平应该还要好,这样就会增加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在补充资本方面,工行现有核心资本已超过4%,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要求,现在需要补充的主要是次级资本。最后,为与国际惯例接轨,工行正在向审慎的会计制度迈进。逐步提高风险资产拨备比例,并准备率先对住房按揭贷款实行风险足额拨备。到2006年时,工行将实现50%的风险拨备覆盖率。(数据出处4)
2、 整体上市有利于发挥工行的规模优势。
目前工行资产超过4万亿人民币,2.8万个网点遍布城乡,已经形成了全国一体化的电子网络,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实现了信息集中处理。这些优势无论是国内银行还是外资银行,短时间内都是无法比拟的。工行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000年以来先后四次被英国《银行家》、《欧洲货币》和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内地最佳银行,2001年著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对世界大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序,工行名列第7位。选择整体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发挥工行已经形成的竞争优势,对工行参与日益激烈的国内金融竞争,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主导地位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3、 从参与国际金融竞争角度来看,工行也应该选择整体上市方式。
随着国际上金融合并浪潮的兴起,国际上知名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越来越强。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006年,金融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同国内银行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国内不能有几家大的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相抗衡的话,势必对我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从目前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实际来看,工行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有能力成为与国际金融巨头相抗衡的大银行。现在工行在国际上知名度高、信誉好,选择在海外整体上市,会大大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在未来世界金融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选择
农行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面临的问题最为复杂,实施股份制的难度也最大。分析农行的实际,笔者以为可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子公司分别分步上市的方式,实现对农行的股份制改造。具体思路是:体制创新,改变现行农行的统一法人体制,将农行总行改造成金融控股公司,将现有的农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组成多个农行控股公司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性农业银行,对经过改造达到上市条件的农业银行分步上市,对达不到上市标准的可以逐步进行改革,也可以向外资银行或中资股份制银行转让部分股份,还可以吸收社会法人股,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农业银行选择控股公司下的子公司分步上市路径的理由是:
1、 农行实现整体股份制改造的难度太大。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农业银行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使得今天的农行成为机构网点最多,人员最多,历史包袱最重,经营状况最困难的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农行整体上一直处于亏损边缘,不良资产比率高。农行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股份制改造,走整体上市的路子是不合适的选择,操作的难度太大,时间难以把握。
2、 选择子公司部分上市的路径,可以减轻农行股份制改革的难度。
农业银行的机构遍布全国,分支机构之间差异很大,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有大量亏损行,也有部分效益较好的行,实行控股公司下子公司制,就可以把一部分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的分行首先实施股份制改造,对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分行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造。
3、 选择区域性法人体制,适合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透视(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