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2、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同时,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3、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尝还的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二)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作用较为突出:
1、影响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首先,出口增长将受到抑制。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滑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其次,人民币升值还会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不利影响。人民币一旦升值, 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将会下降, 受利益驱使, 一部分需求将由进口替代品转向进口品, 进口替代品行业将会受到严重冲击。此外, 一旦人民币升值,出口品及相关行业生产也将出现萎缩。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一部分资源从高效率的进口替代品和出口品部分退出, 最终将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受阻。再次,将对中国农业造成冲击。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价格优势可能不复存在,农产品出口更加困难;另一方面,进口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将使大宗农产品竞争不过进口产品,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
2、影响金融和资本帐户。首先,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其次,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性强、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均衡。首先,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我国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会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影响到就业。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式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式。其次,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严峻,经济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我国的消费指数一直处于低位或负数状态。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正逐步摆脱通缩的局面。倘若人民币升值,可能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压力。再次,将增大政府的财政收支的缺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为了降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导致我国财政收支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财政收入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由于财政收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财政的缺口出现增大的趋势。
总之,人民币升值从近期来看固然有其可寻之因,也会给我国带来一些有利影响,但从长远分析,在我国经济基础尚未坚实稳固,无法保证人民币币值在未来进一步上升时,人民币不宜轻易的人为升值,应保持稳定。
五、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保证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从长期经济发展看,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汇率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这个内容一确定,也就确定了汇率的形成机制及汇率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事实上人民币此次的升值压力与汇率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化解升值压力,发挥汇率政策的作用也应主要从这个方面着手。
(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主要内容
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是指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199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即是头一天全国18家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产生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加权平均价,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均发布由银行间外汇市场前一个营业日交易产生的美元加权平均价,当然这一价格也考虑到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则通过与美元的汇率换算而得到。第二,单一的汇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第三,有管理的汇率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第四,关于浮动汇率,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上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形成于90年代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运行及赖以存在的基础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结售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二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开始了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基础。就第一个方面而言,结售汇制度使得外贸企业无条件地将出口所得外汇卖给外汇银行,外贸企业不能持有外汇账户,后来,虽然大型外贸企业中可以持有部分外汇,但亦受到严格的限制。1996年,人民币在结售汇基础上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即在经常项目下,外贸企业的贸易用汇通过外汇银行的售汇来满足,但在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项目用汇则受到较严格的外汇审批控制。所以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居民与企业均不能随意地持有外汇。就银行间外汇市场而言,其结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外汇指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结售汇市场,亦称外汇零售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的外汇供求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政策内均可进行买卖交易,外汇银行则实行会员制,其会员资格的获取要经过央行或外管局的审批,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二是通过中国外汇交易系统进行的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主要为银行实行结售汇的头寸买卖服务,并形成人民币汇率,这是一个批发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中央银行既以市场会员的身份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又充当市场管理者的角色,如对外汇银行持有外汇额度作了严格的规定;只允许交易美元、日元、港元三种外币。
(二)中国目前汇率制度的不足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