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通过目标区盯住,扩大汇率波动的范围,可以更加的调整汇率,应付来自国内或国外的冲击。同时可以为货币政策让出更多的政策空间。由于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完善,各种频繁的制度行冲击对于经济的深刻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保持一个汇率波动范围有利于避免汇率失调,将汇率尽量贴近均衡汇率水平。
可见引入BBC制度可以稳定由汇率变化引起的贸易收支变动,同时也引入了汇率的灵活性,减少央行调节外汇市场的压力,扩展政府调节经济的空间,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汇率变动的经济分析,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宏观经济意义,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着手分析,提出近期内人民币仍应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稳定不意味着固定,考虑到中国未来经济开放的现实以及应付国内、国外的各种冲击和保持货币政策实施空间的需要,以及目前单一盯住美元汇率的缺陷,提出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但是,汇率制度的改革需要有配套的制度基础与金融基础,在其他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目标明确的渐进式改革。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淡化人民币汇率的政治色彩,给宏观经济调节创造更大回旋的余地。
(二)扩大汇率波动幅度。从目前来看,让人民币保持上下10%-15%的波动是合适的,这样可以保持人民币长期调节的灵活性及短期汇率的稳定性。
(三)加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培育。首先给银行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允许个人和企业一定程度上持有外汇,参加外汇交易。其次改革目前的强制结售汇制为愿意结售汇制,以反映真实的货币供求。第三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以适应贸易多元化的需要。第四,改变央行目前的汇率调控方式,健全人民币汇率的监测网络,增强国家的监管能力。
(四)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在推动企业改制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分离企业风险和国家信誉,积累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的经验。
(五)分流外汇储备。由于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使得我国目前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资金的流入不仅积累了升值压力,同时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为此我们要想办法投资到进口一些战略物资、石油能源和高科技上。
(六)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对那些升级换代的、技术含量高、出口有前途、短时期内需要国家支持的产品实施出口退税,从而调整出口结构进而改善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陈雨露.现代金融理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1).
[4]张婧.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向及退出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03(1).
[5]胡祖六.人民币汇率制度须作变革[N].国际金融报,2003.06.13(3).
[6]李有彬.主动应对,化解升值压力[N].国际金融报,2003.08.07(3).
[7]丁剑平.关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可持续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5).
[8]张斌.人民币汇率制度:钉住一揽子货币[J].国际经济评论,2003(1).
[9]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现有水平[N].中国经济时报,2003.06.25.
[10]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趋势分析.国研网,2002.06.21.
[11]叶永刚,李源海.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兑外汇远期市场研究[J].武汉大学出版,2001.
[12]汪小亚.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下利率——汇率政策的协调[J].金融研究,2001,(1).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