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个人客户需求来看。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大幅度增长,人们的财富积累不断增加,到2003年末,我国居民个人货币资产总额已超过11万亿元,已具备多元化投资能力;第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房地产、证券、保险等金融商品不断涌现,居民个人投资选择机会增多,投资风险也相应加大;第三、随着住房、医疗、养老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们在住房、医疗、上学、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不断增加;第四、居民生活节奏加快,打理个人资产的时间、精力受到限制,再加上金融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使自己的资产合理有效地利用。因此,居民受潜在保值、增值心理的影响,迫切需要一种专门的机构为其提供理财服务,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降低投资风险, 平衡收入与支出、近期收益与远期收益关系的目的。
其次,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来看。第一、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金融产品得到丰富和发展,已形成了以储蓄产品为基础,包含信贷、结算、代理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并随着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满足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服务的需要。第二、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了一支规模较大、业务水平较高的金融专业队伍,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金融信息咨询、产品组合、新产品开发等全方位综合性理财服务。第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机构逐步发展成为以网点为基础,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服务网络,可以为客户提供人工、自助、智能等多功能理财服务。第四、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商业银行在金融信息的掌握上要优于其他机构,开办个人理财业务,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居民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商业银行机构、人员、信息上的优势,使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必然。
三、 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两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银行已经把该项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基于对个人理财业务前景的看好,各家银行都推出了此类业务。如中国银行的“中银尊贵银行服务”、建设银行的“VIP(贵宾客户)理财”先后登场、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名声鹊起、农行的金融超市炒作得沸沸扬扬、招商行的“金葵花”斐然绽放、花旗标榜“优越理财典范”、汇丰则推出“卓越理财中心”……然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近况如何呢?
首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国内的个人理财业务在起步上就已经很好地强化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二八定律”各金融机构更注重对大客户的关注,开始重视对客户贡献度分析,关注并细分研究客户个体,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正在形成。但是,在这欣欣向荣的表象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个人投资体系尚未建立。由于个人信用体系和投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 因而在操作个人信用消费和个人理财业务方面都带来很大的不便。个人理财在操作流程和制度规范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无规范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必须要通过制度的健全才能得到有效规避。而客户对于理财也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对理财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难免带有急功近利和浮躁之气,理财理念尚需引导。分析各家银行的理财中心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大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型,另一种是以特定产品如个人消费贷款、外汇买卖等为主打的直接效益型。由于各家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中心都尚在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制度建立等都还不完善,理财服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和传统业务服务上,一些直接效益型的理财中心也不过是在目前仅有的银行新产品的狭小空间小试拳脚, 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增值服务,“理财客户经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切实的产品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充实和开发。
(二)政策所限,业务范围较小,产品与服务单一。由于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银行无法涉足证券、保险等领域,因此目前的个人理财业务大多只是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某种组合,仅仅在服务上多一些便利而已。客户资金进入理财中心后,一部分可用作储蓄,一部分可购买银行推荐的保险、国债等;若客户需要住房或消费贷款,理财中心将提供相应的手续服务。银行不可能为客户进行资产分割和投资。现在的个人理财只能说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能让客户获得高收益的智能服务。尽管各家银行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花样翻新的金融产品,但在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往往大同小异,有些甚至完全相同。此外,对金融机构的普遍抱怨多是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建议,服务态度不够好,因为缺少沟通,感觉仍是买卖关系而非伙伴关系。
(三)缺乏IT 支持,个人理财孤军奋战。个人理财是一项业务,更是一项服务,必须有IT系统的支持,才能做到动态分析和批量处理个性化问题。目前,国内各家银行的业务网络仅限于现有传统产品的实用操作,而未引进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面对如此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很难做到及时、细致和全面的服务。离开信息网络的支持,几个客户经理仅凭人工操作又能顾全多少?
(四)人员素质所限。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我们严重缺乏真正的个人理财专业人员。长期的分业经营使得银行中只有分工很细的传统金融业务行家, 而对股票、期货、保险、债券、基金等常见理财知识却知之甚少,或泛泛了解,根本不能称之为综合理财专家。持有CFP 证书、证券经纪人和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理财专家更是凤毛麟角。理财人员的先天弱质,是限制个人理财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一是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比较单一。据了解,目前各家金融机构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是转账、代理、代收代付、通存通兑日常业务,理财师难以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理财服务。二是提供的个人理财差别化服务不足。严格讲,个人理财包括了投资理财与生活理财两个方面。由于资金水平不一样,不同的人关心的层面也不一样。但实际上,目前个人理财普遍倾向于对客户资产提供有关储蓄和国债方面的静态的理财建议。至于向客户资产提供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动态理财建议,当前尚未纳入银行理财业务范畴。三是个人理财门槛偏高,大众化的个人理财服务菜单相对不足。目前,个人理财业务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客户在银行的账户余额超过一定的金额可获得该项服务。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六)个人理财业务层次偏低。人们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在合理而安全的资产管理基础上,有足够的资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客户普遍关心资产的增值问题,关心资产的投资收益,而忽略了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但后者又是个人理财的最基本层次和最高的层次,增值问题只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个中间层面。由于整个社会金融投资环境在时时发生着变化,客户提出的个人资产增值的愿望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市场原因,有时又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客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种,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服务。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