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银行的大量进入必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现实情况表明,国内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不仅在产品和风险防范、控制方面,在营销理念、营销人员和营销技术上的差距更加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机构和经营布局,基本形成前台营销、中间风险控制和后台产品处理三大序列。只有学习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才能与他们展开同一市场的竞争。
3、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资产
客户经理与信贷员的职责差异之一在于作为贷款第一责任人的客户经理的责任更加大了。这就要求客户经理必须保证搜集来的信息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户(或企业)情况,同时在决定贷款之后,负责贷后的跟踪检查,及时反馈和解决异常情况,而且客户经理可以从对客户的多项服务中,实行贷款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和反馈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银行客户经理的首要职责是精选优秀客户、优秀项目,只有了解和熟知客户的需求,才能为客户理财当参谋,真正关注企业、培植企业,同时也只有企业发展了,银行的不良资产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推行客户经理制作为保证银行资产质量所进行的“超前干预”的重要措施。
4、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体制由规模管理向资产负债管理转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增加利润,必须靠推行整体营销活动,把握市场服务对象的信息,捕捉优秀客户群,才能实现提升经营层次、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客户经理是商业银行营销活动的主力,客户经理制的实行,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推进产生重要的影响。实行客户经理制后,客户经理一人多岗,一身数职,从事综合性的银行内部全部业务,这就要求银行内部组织形式也要向着合理运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向调整,从而在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同时,提升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
(三)我国银行客户经理制的主要形式
1、 专业管理型(分散型)--不完全意义上的客户经理制
这是一种过渡型客户经理制。即不打破传统专业分工,按各专业设立客户经理并由专业部门对客户经理实施管理。客户经理以原专业为主,兼办其他业务。因此,这是一种不规范的客户经理制,我国银行最初多采取此种模式。
2、客户经理中心型管理模式—完全意义上的客户经理制
(1)市场部型客户经理制。各级行成立客户经理中心,选择重点客户或大客户予以服务。除营业部门和业务综合部门作为客户经理的后台外,传统各专业部门可不再保留。
国外银行大都是设立市场部或开发部作为客户经理中心。部门内下设公司客户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银行一切与客户有联系的业务必须经过客户经理,其他部门如信贷部、清算部等都要在客户经理的指令下为客户办理业务。因此,西方银行将客户经理中心作为一级部门,其他部门称为二级部门。
(2)部门型客户经理制。按批发、零售业务部门和客户类型分设,分为两大类:
①公司(企业、团体)客户经理:面对法人客户的称为公司(企业、团体)客户经理,主要利用银行批发业务资源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②个人客户经理:面对自然人客户的称为个人客户经理。作为负责高价值零售业务的客户经理,向客户提供包括理财咨询、理财分析、理财规划、金融商品使用的建议和分析、金融商品交易和售后服务,以及相关的法律咨询和代办法律手续等业务,是主要利用银行零售业务资源,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客户经理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客户经理制的现状及特点
1、 客户经理制在我国银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客户经理制度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一种营销导向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架构设计。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中国建设银行于1997年底率先在厦门分行试行客户经理制,经过2年运作后向全国各省市分行推广。中国银行在1998年专门成立了从事客户开发的公司银行部、金融机构部和私人银行部,在1999年推出《中国银行公司业务客户经理制(草案)》和《中国银行业务客户经理资格审查和等级序列认证实施细则(讨论 论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制4(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