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一:退出单一改钉住一篮子货币:由于中国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贸易与资本往来,而世界货币市场又呈现出美、欧、日三分天下的态势,我们一直来实行的与美元单线联系将无法全面反映市场的变动。因此,可选择钉住一篮子货币,通过一篮子货币及其权重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合理反映。可以设计一个多种货币所构成的虚拟货币,人民币汇率在进行调控时不再钉住美元,而是钉住人民币与该虚拟货币的汇率。同时,该虚拟货币应满足以下条件:要包含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币种,要能够反映中国产品在所有境外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该货币的升、贬值要能反映出短期国际资金流出(入)中国市场的可能变化方向。
步骤二: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由于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的年波动幅度不超过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此将人民币汇率制度归入了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金融监管水平逐步提高,那种汇率稳定有余、弹性不足的状况到了可改进的时候了。可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根据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设置目标区的上下限。目前,可允许人民币在10%-15%上下波动,这样既可以保持人民币长期调节的灵活性及短期汇率的稳定性,中央银行又可以在汇率正常波动内无须干预,使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得到真正体现。
步骤三: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我国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严格管制。入世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开放资本项目的呼声日渐升温并提上议事日程,为防止我国经济遭受激烈的冲击,应该渐进、逐步地取消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从而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
步骤四:逐步实行意愿结汇。要改变现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允许企业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并逐步提高其比例,鼓励企业购汇进行有真实生产经营投资背景的活动。这有助于中央银行摆脱外汇供求市场的被动地位,也有助于形成外汇市场相对稳定的供求力量。
近期,人民币汇率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汇率政策或汇率水平调整可能对我国进出口、利用外资、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带来的不确定影响,为国内经济运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五.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亚洲金融危机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此起彼伏。特别是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总体来看,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特别是美国,出于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竭力对中国施加压力,希望人民币升值。因此,应该从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出发,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升值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的成因主要有: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升值的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经济的强劲增长是货币升值的物质基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每年以7%-9%的速度增长,这种高速的经济发展,是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主要原因。
2.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供过于求。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和影响一定货币汇率变化的直接因素。我国从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连年顺差。
3.汇率并轨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4.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将吸引海外资本的大量流入。
(二)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1. 消化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现实压力主要来自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约为3800亿美元,而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计算,中国合理的外汇储备应在18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之间。
针对当前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适当放松对外汇需求的限制、适当消化外汇储备。中国还有很多进口需求没有满足,应放松对居民和企业用汇的限制。比如原油,中国的供给能力非常差,到2008年中国的石油自给率只能有50%以下。可以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建立宽口径的国家战略储备。如果中国着手在未来数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就足以缓解乃至扭转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表象,并避免因外汇储备而给人民币带来不相称的升值压力。
此外,还应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鼓励优秀企业海外投资。放宽个人用汇,鼓励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
2.改革结汇政策
目前的结售汇制度还有改革的余地:可以把目前的强制结汇转向企业意愿结汇,并将企业可以保留的外汇额度,由经常性贸易去年出口额的20%至25%继续扩大,提高到50%左右。
目前,境内外资银行对境内外资企业的外汇贷款管理作为外债,可以结汇。而中资机构从外资银行的借债不能结汇,中资银行参与境外银团贷款的资金也不能结汇。在预期人民币升值和本币和外币利率差距很大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在某种意义上鼓励了外商投资的大量流入,鼓励了企业借债和套利资金的进入。 试论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政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