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金融创新则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金融创新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了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创新;趋势;商业银行;对策
【正文】:
金融创新是指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金融体系各种经济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提供新的金融服务的过程,除金融工具创新以外,还包括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组织体系创新等,既包括组成要素的更换,也包括组织形式的改革,甚至将金融经营理念的变迁和经营的转变也视为金融创新,其实质是认为金融创新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创新伴随着金融业发展的始终,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的过程。“创新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提高价格的信息含量而改善社会福利和运行效率,它能够节约筹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提供日益精确的风险管理以及在税收和管制范围的变迁中更高效率地运作。因此,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强大动力。”(注1)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为了使国际金融秩序重新稳定,整个国际金融界的专家努力探索金融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国际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新的机构、新的工具、新的市场、新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推动了全球金融业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金融创新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并继续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金融创新更是朝着进一步灵活、复杂、精密的方向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创新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
从西方研究金融创新的权威文献来看,金融工具的创新可看作是通过对金融工具所包含的收益、风险、流动性、数额和期限等各方面的特性进行分解和重新配套,从而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使其适应新形势下汇率、利率波动风险,以及套期保值的需要。在欧美金融市场上出现的票据发行便利、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期权及远期利率协议等最新型的金融工具就是对基础金融工具的若干特性进行分解和重新配套的结果。这些创新拓展了金融交易范围,扩大了资金来源,不仅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使交易过程和融资方式简便灵活,而且创造了信用,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筹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无形中提高了银行业的利润水平和效益。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形式,即是在基本金融工具(银行存款、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的基础上衍生(派生)而来。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就是借助于衍生金融工具,通过对利率、汇率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以支付少量的保证金,运作远期大额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掉期或买空卖空的新的交易形式。对投资者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大都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效应,同时对资本需求者而言,由于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为融资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多种融资选择机会,使众多融资者积极参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以达到其融资目的。作为银行业有可能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改变传统的信贷业务,既作代理业务,又作投资业务。通过运作衍生金融业务直接参与衍生金融市场交易,以分散所持各种资产的风险。
可见,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为投资者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提供了极好的手段,大大减轻了投资者的风险压力,使投资者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工商业活动上面,而不必再去担心利率、汇率的波动风险。但在规避某些风险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在给一些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使另一些投机者蒙受巨额损失,众矢之的英国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的倒闭和兼并,说明了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有其凶险的一面。针对这一现象,各国正加强对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力求在健全金融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开展金融工具的创新。
(二)融资方式证券化
1973-1974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中东石油输出国因此获取了大量美元收入,美国大银行积极从这些拥有巨额闲置资金的国家吸收存款,然后贷给发展中国家,用于支付其较高的进口商品货价。在1980-1982年世界性经济衰退发生之前,这种贷款回收还属正常,其后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锐减而出现债务清偿困难,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银团贷款债权转让难,债主风险大。由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方式日渐衰落,各国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改变融资方式,即对偿还期限、利率与交易方式进行调整,逐步向筹集资金方便、 国际金融创新的趋势及其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