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观层面的对策
1、应战。
2、避战。
3、挑战。
4、制定灵活多变务实的价格竞争策略。
5、实施价值创新战略,跳出价格战怪圈。
6、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
关于产品价格战利弊之分析
正文:
最近十多年来,价格战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市场景象,一直是媒体持续不断的热点。今天,在我国加入WTO二年多,我国人均GDP首次达到一千美元,标志着我国进入初级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欣慰地看到,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按照市场运作规律调整自己的思路,已日渐为人认同。就连价格战这一倍受争议的话题,人们也正从褒贬不一的看法中逐渐趋于一致。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价格战专题研讨会上,有众多理论界和企业界人士表达出主流看法,充分肯定了价格战的积极意义,认为其对社会进步功不可没。本文将在现有的这种对价格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价格战及其利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探寻兴利革弊的对策,以利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 正确认识价格战
(一) 关于价格战的概念
1、价格战概念的由来。
在以往规范的经济学中,只有价格竞争的定义,并不存在价格战的概念。我国价格战的概念,形成于市场化的诞生过程中。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价格逐步放开。随着供大于求的产品越来越多,降价销售的现象日益增加,诸多企业竞相降低产品价格争夺市场份额的情景,其激烈程度有如战争中你死我活决出输赢胜负一样,被众多的新闻媒体与理论刊物反复渲染为价格战。这种形象的描绘逐渐深入人心,一直由多种媒体沿袭使用,以致演化为表述特定经济现象的一个概念,并广泛传播开来。
2、价格战发生的市场条件:
1)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一旦有企业率先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只要不甘心拱手交出原来占据的市场,必然会迅速跟进,一场价格战就此爆发。结果是弱者出局、强者留驻,市场重新趋于平衡。
2)在相对平稳的市场条件下,如果有若干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依仗自身在总成本、自有品牌、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率先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试图夺得市场支配力,必定会引发竞争对手的反击,于是引爆价格战。
上述两种情况,从表相上看,价格战似乎都是企业牺牲眼前利润,换取市场占有率。然而,驱使企业发动和迎击价格战的着眼点,其实都是取胜后的远期利润。
3、价格战的定义。
价格战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是企业之间进行价格竞争的常规手段,是最有效的市场竞争方式之一,但不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在当前,价格战通常是指多个行业主流企业通过降低价格的手段,力图扩大产品销售的市场现象。价格战与一般价格竞争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均有降(提)价的发起企业和跟随降(提)价的企业。价格战与一般价格竞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能够引发各个主流企业市场份额的显著变化,后者则无此现象。价格战一般由个别主流企业的若干产品在一定区域大幅降价促销引爆,起始与中止的时间跨度清晰。而一般价格竞争通常不受时空和价格浮动幅度局限,随时随地都可发生。
4、价格战的分类。
分析我国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价格战,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由正常竞争引发的价格战,可统称为正常的价格战,又称合理的有序的价格战或良性价格战。由恶性竞争引发的价格战,即统称为不正常的价格战,也称为非理性的无序的价格战或恶性价格战。
“恶性竞争与正常的价格竞争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竞争的结果可以增加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应该予以保护和鼓励,而前者会破坏有效市场竞争的形成,从长远看也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应该整治。”(注1)
正常的价格战,其最大的特点,是降价合理与适度。参与竞争的企业,靠实力抢占市场份额的行为,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准则,展示了市场竞争的活力与希望。
恶性价格战,其共同的致命伤是不正当的低价竞争策略与非理性的竞争目的。恶性价格战最为常见的表现是“倾销”,亦即“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生产企业以低于本企业生产成本销售产品,经销企业以低于本企业进货成本销售商品,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注2)举个典型的案例:2003年移动运营商最为惨烈的IP卡大战中,不少卡竟低于面值八折出售。去年全国发行IP卡近百亿元,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税收减少,甚至使国际间话费结算由收入变成支出,带来国家外汇收入减少。(注3)
在检测和判断价格战是否属恶性,应否加以遏制与否定时,我国人民大学的著名学者前几年提出的两条标准,至今仍有很强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那就是:“第一,从企业定价行为看,是否市场通行价格已使大多数企业处于利润率极低,甚至亏本经营的状态。第二,从时间上看,低价竞争只是一时的行为,还是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存在。”(注4)
(二) 关于价格战的现状与诱因
1、我国价格战的现状。
概括地讲,我国价格战的现状是: 各行各业烽烟四起,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幸免,也没有哪一大类商品可以避过价格战的洗礼。更为令人关注的是,目前价格战呈现愈演愈烈,横扫千军,不断升级的趋势。
2、目前我国价格战的特点。 关于产品价格战利弊之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