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今年上半年的价格战情况,展现如下特点:① 一向相对平静的冰箱行业,爆发五年来最为严峻的价格战,预示国内品牌将重新洗牌,全行业价格水平在今至明年下降20%左右探底 ,然后再反弹。冰箱行业的战情表明:在表面平静的背后,涌动着激战的暗流。价格战不会留下行业“死角”。② 空调行业的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在因压缩机价及钢价上调等造成空调行业成本整体上涨三成后,今年的空调仍将整体降价15%左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999年至2003年,空调器价格平均每年下降15%,4年间下降了一半以上。(注5)这表明价格战不会因行业暴利泡沫的挤破而偃旗息鼓。③ 在手机、冰箱、空调等行业,外商独资及合资品牌继续积极参与中高端产品价格战,有的已主动放弃低端产品的生产与竞争。④ 一些行业正秣马厉兵,积极准备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的价格大战。如轿车行业,普遍认为明年元旦取消进口配额后,会有一场惨烈的价格战,整体降幅在12%-15%左右。手机行业在下半年也必将迎来更为火爆的血拼。⑤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显得更加理智。不同消费群体与城乡之间的消费断层难于耦合。⑥ 今年空调市场除了价格战外,还首次打起了服务大战。国美电器启动“彩虹服务”,苏宁电器推出“阳光服务”,顺电承诺“天天3.15”,铭可达发起“阳光行动”,空调市场的竞争热度因此升温。(注6)
3、诱发价格战的内在原因。
上述情况表明,当前的价格战,已经贯穿我国经济生活的多个层面。追寻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源,不应局限于行业表相,而应从我国经济改革的整个脉络上来考量。
1)庞大的产品库存,难于在短期或中期内妥善消化。这是价格战连绵不绝的根本原因。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许多方面的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了国内的市场需求。现在全行业大概有2000万台电视机、800万部空调、1000万台冰箱、1100万台洗衣机(注7)和8000万支手机的库存。(注8)其直接的结果, 就是引发连绵的价格战。在内需方面,居民受来年收入和支出增长预期的影响,家庭和个人消费不会很快放开。在出口方面,由于受世界经济复苏及反倾销诉讼问题的影响,出口难度加大。因此,生产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一时难以消除。
2)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 是导致价格战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靠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降低经营成本和产品销价,但核心技术仍掌控在国外厂商手里。不同企业的产品面目雷同, 难于创新。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同质化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挤聚在中低端产品上,自家人与自家人拼价格,为的只是追逐份量最微薄的产品利润。而真正利润丰厚、不易仿造和追随的高端产品市场,仍由国外厂商把持。因此可以说,当前部分企业间你死我活的价格战厮杀,是我国经济多少年来重复建设结出的一个苦果。
3)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成本下降。
价格战的实质,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市场表现。成本领先战略追求行业最低成本。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领先的企业,当其成本低于行业水平时,往往率先发动价格战,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摊低总成本。在其降价竞销使别的企业失去利润时,它的低成本仍可能使其获得一定的利润。
4) 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淘汰机制的结果,也是价格战发生的原因之一。
市场机制的准则本来是优胜劣汰。但我国因地方主义保护、政策庇护、人际维护等原因,优不胜劣不汰的现象仍颇为普遍。当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淘汰作用时,一些多年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5) 价格战也是我国城乡之间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反映。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9%,我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目前不过二千五百元左右。现在城市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已相当高,彩电已达到120%以上,而农村却仅有40%左右。要想有效提升农民购买力,唯有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和大幅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就远远超出市场营销所涉及的产品结构、销售渠道、服务网络等表层次问题,而是涉及到城乡关系、就业格局、分配体系等宏观局面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了。城市中热闹非凡的价格战与农村中风平浪静的情景,恰如其分地折射出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三) 关于价格战的理论思考
我们不能用计划经济的老眼光来看待价格战,以免无所适从。同样,我们不能用形而上学的眼光,去观察今天与昨天的市场差异,以免盲目地拔高价格战。对于价格战的理论思考,有两点需要在这里特别加以说明。
1、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当前的经济体制仍属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这个全新的课题,企业不熟悉,市场不成熟,就连市场规则这些更为重要的方面,仍然很不完备。此伏彼起的价格战,正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公平竞争。通过竞争,形成合理和灵活的市场定价制度。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机制究竟是什么?其实灵活的价格机制, 就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制正是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体系,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价格战的频繁出现,说明我国市场机制正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之中。只有当企业能够无拘无束地运用价格手段进行市场竞争时,只有当价格战不会引起政府主管机关过多干预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算走向成熟。
2、价格战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为四要素的企业营销组合中,价格是唯一能产生收入的要素,其他三要素均表现为成本。价格与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不同之处就在于:价格在市场中的变化是异常迅速的。只要有商品交易,价格便会成为最重要、最敏感的成交因素之一。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不应随意变动。但是现代市场营销学也告诉我们,现阶段我国国内市场,已经进入高频的价格竞争。当市场需要用价格拉动需求,用价格普及新产品,用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时,价格就不能不变了,价格战就不得不打了。在制定企业的价格策略时,不仅要考虑成本补偿,考虑消费阶层的接受能力,更要参照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状况。价格策略是否正确,紧密关联着企业的成败进退和生死存亡。因为价格竞争直接决定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和利润的多少。无论哪个行业,无论哪家企业,只要进入市场,参与营销,他们首先要掌握的基本功夫,就是价格竞争。
二、价格战利弊分析
这里谈到的利,是指正常的价格战的积极作用。这里讲的弊,既指良性价格战作为“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包含了恶性价格战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 价格战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价格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价格战频频发生,市场规则被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了,市场经济的管理也渐次规范和健全起来了。与此同时,我国的家电、电信、房地产等不少行业,无一不是经过或仍在经历着价格战的磨练,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从这一角度上看,价格战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与催化剂,在客观上加快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 价格战对开拓市场有重大推动作用。它使潜在的社会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减少了产品库存加大的压力。1996年8月格兰仕率先宣布,该品牌微波炉一次性降价达45%。2000年格兰仕便生产微波炉1200万台,占中国市场份额70%,占全球份额35%,跃居为全球第一。
3) 拓展和延伸了产业链,扩大了就业市场,扩充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我国轿车市场2001年起连续三年平均增长了50%以上,在全球是没有先例的。(注9)轿车市场的扩大,带旺了零配件、保养维修、保管、保险等行业。在发达国家,每六、七个就业人口中,就有一人从事与汽车相关的职业。按此类推,我国最终有可能因此吸纳一亿以上的就业人口。据统计,尽管2003年上半年轿车大幅降价,我国汽车行业在工业系统中的盈利总额,反而从第四位跃升为第二位。(注10) 关于产品价格战利弊之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