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取决于贬值后人们对该国货币汇率变动的预期。当发生预期贬值时,将导致资本外逃;当预期贬值到位时,又将引起资本流入。近几年我国资本外逃的数额触目惊心,所带来的损失巨大,早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次,截至去年底我国外债已达1685.38亿美元,全年还本付息600多亿美元,贬值还将增大我国外债的还本付息负担,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另外,从国际收支角度来看, 贬值也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致使外汇短缺的缺口扩大,两者都不利于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平衡。
第四,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 货币贬值可能通过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和收入机制等导致国内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循环上升,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虽然我国目前存在低物价和较低水平的货通紧缩现象,但是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经济机体中存在着企业高负债和银行呆坏帐等不健康“泡沫”,再加上近年来一系列扩张政策的滞后效应,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另外,由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普遍较低,失业问题还很严重,通货膨胀很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安定团结。
第五,可能会引发亚洲有关国家货币新一轮竞争性贬值
在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一国经济要想在地区经济不景气中,长期一枝独秀是不可能的,良好的地区经济形势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曾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赢得的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周边地区国家经济的逐步复苏,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相反,如果现在我国货币大幅贬值,周边国家迫于形势再次贬值,那么新一轮的贬值竞争只会使整个东南亚陷入更严重的危机之中,中国也将被卷入其中,深受其害。
第六,不利于西部大开发,容易引发国内经济矛盾
人民币贬值会对国内财富、资源、生产力布局进行一次重新分配,最直接受益者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外贸出口型企业,这种分配显然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因为货币贬值,首先促进的是出口,会把利润转移给出口部门;其次会增加进口成本、抑制进口,恶化需要使用进口物品的非出口企业的利润状况。这对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中西部地区企业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使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矛盾。
2、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宜大幅升值
应该承认,目前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特别是美、日有些学者鼓吹所谓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有必要大幅升值。在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还会给美、日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谓弊大于利。
第一,从国内影响来看,对中国经济的负面作用较为突出。首先,因为我国目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具有不稳定性,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升值缺乏持续的内在动力,升值将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果此时发生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证券市场的逐利行为,就极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危害。其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仍有待优化: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比重较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不具明显竞争优势。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加入WTO后,随着关税水平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进口将呈不断上扬的势头,增长速度将日益加快。因此今后几年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甚至出现反转。今年1月,中美之间就出现了多达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再者,中国如不能顶住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说不定会重蹈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广场协议》的覆辙。还有,人民币升值会使银行现有的不良资产的(以美元衡量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这对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是不利的。最后,如果人民币开始升值,人们就会担心经济发展是否会逐步放缓、是否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基于这些考虑,货币又会贬值。货币升值又贬值,人们就会对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失去信心。
第二,从国外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将随汇率上升而被抬高价格,造成消费者福利水平的下降,进而使美、日消费者进一步压缩开支,最终结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击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摩根士丹利香港首席经济分析师谢国忠认为,人民币升值根本不能缓解东亚其他经济体的通货紧缩压力,相反只会使通货紧缩更加严重、东亚的局势不稳定,人民币稳定对东亚和整个世界都具有最佳利益。(注3)今年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在人大的演讲中也对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稳定的汇率政策表示支持,并指出人民币不升值的八个理由:一是不利于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二是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压力;三是会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四是会降低利润率;五是会减少经济增长;六是会增加失业压力;七是会增加财政赤字;八是会导致人民币政策的不稳定。(注4)
3、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最佳时机和条件并未成熟
转换时机的选择是汇率制度变迁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汇率自由浮动的转换时,要严密设计、选择合适时机、切忌突变,要尽量减少制度创新与转换的成本。近来有学者呼吁: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能赞同。
中国目前选择汇率自由浮动不符合实际国情。第一,浮动的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对外商投资有不利影响。对于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工程,招商引资是关键,仅凭本国实力显然不足,吸引外资将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而汇率的不稳定必然会破坏外商的投资信心。第二,实行浮动汇率制要求较高的经济水平和完善市场机制,尤其要具备高度发达的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而这些条件我国都不具备, 因此实行浮动汇率无异于纸上谈兵。第三,由于存在资本项目管制,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对国内利率的影响不大,因而在解决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时,可以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同时,灵活运用其他经济政策,而不一定非要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第四,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2年,也是国内金融业改革的攻坚之年;国际上,亚洲国家仍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经济也存在不确定性。在此国内、国际背景下,我国也不宜主动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
(三)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政策的可行性
1、“相对稳定”不等于“固定”
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概念:相对稳定不等于固定。我们所追求的稳定应该是反映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动态的稳定,而绝非是静态的固定不变。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自1994年汇率并轨到去年末,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考虑各国通货膨胀差异因素,到去年底,人民币相对以上三种货币实际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从1994年1月到2002年9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13.9%;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后,同期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1.5%。去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美元保持基本稳定,对欧元、日元则随着美元分别贬值了14.4%和4.7%。考虑到各国通货膨胀的差异,去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实际汇率分别下降了2.8%、16.5%和5.2%。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平均汇率(即名义有效汇率或贸易权重指数)年底比年初下浮了6%左右。
2、经济繁荣、物价稳定,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经济保障、价格基础
通常情况下,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的差异是决定其汇率的基础。当一国经济萧条,存在较高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会导致该国商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造成贸易收支恶化,本币汇率下跌。而我国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稳中走低,且入世后随着关税的大幅下降,进口商品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少商品的价格还会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和稳定的价格基础。
3、中国外汇市场供给持续供大于求,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市场基础
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一国货币币值的基本因素,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几年保持较大数额的顺差,是支撑我国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力量。自1993年我国经济调整以来,国际贸易中的顺差和外资的大量流入使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今年3月底已达3160.0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供应十分充足。
4、政局稳定、干预高效,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政治基础、信心基础
十六大的胜利召开,第三代与第四代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政局稳定,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政治基础。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竞相进行货币贬值,唯有人民币保持了稳定,政府高效率的干预使公众相信人民币不会贬值。在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 公众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政府会保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总的说来,在目前的形势下,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国可以创造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来调整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应对加入WTO后各种挑战做准备。
三、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政策的建议
虽然我们的当前取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汇率政策的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持现状不变。相反,正因为分析了现状、明确了当前取向和最终取向,才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突破口。为此,针对当前所暴露的种种弊端,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首要任务
1、加强外汇市场体制改革
(1)扩大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推广大额代理交易
在一级市场上,不仅放宽对外汇指定银行参与外汇交易会员制的市场准入限制,允许其自由的参与市场交易,还要吸收更多的非银行机构参与外汇买卖。同时,在外汇二级市场上,一方面吸纳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居民直接参与外汇的买卖外;另一方面,应着力推广银行代理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代理交易。这样,不仅使人民币汇率更加真实,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2)丰富外汇交易币种和交易方式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范围迅速扩展,对交易币种的需求也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因此外币市场应配合对外贸易的需要,增加交易币种。即在目前开办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欧元及日元买卖的基础上,试办英镑等多项币种的买卖,满足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外汇资产构成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外汇交易方式上,一要尽快扩大远期外汇交易参与者的范围,使之不断规范化;二要对目前已开办的外汇期权、外汇掉期和择期等业务,借鉴国际外汇市场的成功做法,使之不断推广完善;三要适时开办外汇期货交易。总之,要增加外汇市场功能,开设多种交易工具,提高市场的开放性、规范性和流动性,为不同层次交易主体提供更便利、先进的交易方式和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
(3)建立短期货币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 浅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汇率政策的取向问题和改革建议(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