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收和依法治税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二、推进依法治税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推进依法治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如何做到依法治税以促进经济发展
五、总结
内 容 摘 要
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是税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三项重要任务。如何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基层地税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仅就自己理解的依法治税与发展地方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谈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依法治税 发展经济 正确处理 支持地方经济 两者关系
依法治税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是税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三项重要任务。县级地税机关作为最基层的税收执法部门,一方面担负着组织收入、依法治税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促进发展地方经济的高度处理日常税收管理事务。如何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基层地税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自己理解的依法治税原则中的法治与发展地方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税收和依法治税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具有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所谓依法治税,就是指把税收征收过程中的每个主体的每个行为(包括纳税行为、代扣代缴行为、纳税担保行为与征税行为)都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税,既治纳税人,也治征税人。换言之,法律不仅要规制企业和百姓的纳税行为,而且更要规制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还要规制其他行政机关的一切涉税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 作为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法治税就是要通过税收法制建设,使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从而达到税收法治的状态。依法治税具有“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四大原则。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提出了“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思想,将税收的法治原则与依法治国的方略紧密结合,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收体系的治本之策。因此,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和保证,依法治税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前提,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法治是现代税收的至高准则和基本特征,是保障国家无偿、强制、固定地取得税收的惟一途径。只有坚持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才能真正符合现代税收制度的内在要求,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坚持依法治税对发展经济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依法治税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企业与国家的经济法律关系之一就是税收关系。作为企业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而作为国家及其各级政府,其职责就是在税收提供的财力保障下,为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政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税收就成了联系企业与国家的主要纽带,税法则是调节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同时,税法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调节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只有搞好依法治税才能有力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其次,依法治税是确保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盲目的自由发展的经济,而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国家通过有效地宏观调控,促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纠正市场失灵。而税收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不仅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杠杆,而且财政投资等杠杆的使用也离不开税收提供的财力作后盾。所以,只有坚持以法治税,促进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才能确保国家宏观目标的实现。
再次,依法治税是公平竞争的需要。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对税收工作的基本要求。纳税人只有在统一、公平的税收法规约束下,才能在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所以,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也是税收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
最后,依法治税是实现税收职能的根本保证。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实现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等职能,通过这些职能的履行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推进依法治税,税收的职能才能得以很好的实现。其一只有通过依法征税,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征收阻力,使税收征管最具效率,确保税收应收尽收,以实现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其二只有通过依法治税,要实践中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执行税法,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才能得以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得以贯彻;其三要实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同样要依靠依法治税。当前社会上贫、富两级分化,社会公平问题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要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等税制以及加大执法力度,有助于社会分配关系的改革与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推进依法治税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经济,推进依法治税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进依法治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法治经济要求法治规范。税收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适应市场经济内在的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必须推动税收工作的法治化。
(二)推进依法治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税,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首先,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产业政策,认真执行税收法规,可以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税收可以缓解和矫正社会分配不公,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再次,税收做为一种经济杠杆,可以调节社会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推进依法治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治因素和封建社会的税收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比较浓厚,依法治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依法治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依然普遍较低,偷、逃、骗、欠、抗税现象依然严重,对依法治税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统计,全国有40%以上的企业和7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偷税问题,从历年来的税收检查情况看,每年都是逢查必偷,并且每年查补的税款都在上百亿元。从我县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偷、抗税案件,但企业存在的欠税问题,不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和少量的偷税等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个体工商户中,自觉纳税意识还比较低,开业不登记,经营不申报,到时不纳税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一些地方以权代法,阻碍了依法治税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1)自立章法,越权减免。有的地方政府对需要保护和扶持的重点企业、专业市场、技术开发区或民营经济,擅自规定应纳税收减免一定的比例,人为造成税负不公的问题。(2)不讲政策,擅自包税。(3)地方政府要求税务部门变通执法,“放水养鱼”。一味要求税务部门考虑企业实际困难,少征、缓征或者免征税款,并片面地将此作为判断税务部门是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依据,使得税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三)、税务部门自身执法不严,直接影响了依法治税工作。一是心慈手软。怕收“狠”了,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按政策办事怕伤害了“感情”,影响税企关系。尤其是在对待一些困难企业上,一味地施仁政、搞照顾,影响了税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二是处罚不严。《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对偷、逃、骗税行为除追缴税款外,都要处五倍以下的罚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补代罚,税法的刚性原则没能得到应有体现。三是打击不力。根据《新刑法》“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有关规定,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不移送,罚款了事,以罚代刑。
四、如何做到依法治税以促进经济发展
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并不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恰恰相反,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才能为依法治税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着力寻找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双赢”措施。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应主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要重点宣传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新时期的治税思想和市场经济对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使他们真正理解税收工作,大力支持税收工作,增强税收法制观念,消除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滋生的土壤。对广大纳税人要重点向其宣传应履行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宣传税收政策,使他们懂法守法,真正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逃骗税可耻”的社会风气。
(二)、是要严厉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对偷、逃、骗、抗税的,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都要坚决按照税收法规进行处理,使其感到偷税、漏税无便宜可占,同时,对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查处,坚决克服以罚代刑的问题,以利于震摄犯罪,教育群众,真正做到税法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强调依法治税从严治队。要在广大地税干部和纳税人中破除“经济要发展,税收要让路”的片面发展生产的观念,树立随意减免税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意识;破除“只要完成任务就等于做好了税收工作”的“唯任务论”的思想,树立只有政策法治才是税收工作灵魂的意识,杜绝有税不收、无税乱收的现象;破除片面的“仁政”思想,树立依法办事,照章处罚的观念。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调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健全机制,强化监督,促进税收政策落实。要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探索集中征收、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增强内部监督制约。同时,建立经常性的税收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进税务机关规范执法。
其次,税务部门要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转变观念,立足本职,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落实政策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保证,重点搞好三个服务。
(一)、保证税收职能的发挥,稿好税收服务。坚持以税聚财,搞好收入服务,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组织好税收收入是地税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直接的方式。在现行财政体制之下,地税部门组织的收入,既是中央收入的来源,又是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方面。离开收入任务的完成,就谈不上保证中央利益,也难以通过转移支付手段保证地方利益。这样,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运行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地税部门必须强化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确保税收完成任务,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增加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服务。
(二)、是坚持以法治税,搞好政策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当前,在依法治税、服务西部大开发和支持企业改革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现行的税收政策贯彻好、落实好。特别是要贯彻好具有导向性、优惠性的税收政策。一方面要坚持公平税负的原则,对所有纳税人做到“一视同仁”。二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外贸出口和产品的综合利用。
(三)、是要坚持深化改革,搞好管理服务,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要继续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税收管理水平,贯彻“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方针,深化改革,主攻质量,科技兴税,提高素质,落实措施,努力实现地税管理的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和社会化。一方面要规范执法程序,减少管理矛盾。推行公开办税,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防止错征、错罚现象,纠正违章行为;另一方面要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税手续。积极推行电子申报、邮寄申报等先进的纳税申报方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再一方面要搞好经济税收调研,为地方经济发展当好参谋。地税部门要围绕经济与税收的关系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经济税收同步增长等问题开展调研活动,为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献计献策。
究竟如何才能做到依法治税以促进经济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树立公正、文明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的观点
过去,在少数干部思想观念里,存在错误的认识。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就想到税收减免,讲改善投资环境,就想到放宽税收政策。抓税收任务,就忘记税收法规。错误认为,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收政策,就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少数地方擅自减税、免税、缓税,一些部门随意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种种理由不认真执行,或者执行税收法规打折扣,不仅造成税收秩序混乱,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难以形成,合法经营的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造成税收增长缓慢,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得不到发挥。要实现依法治税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统一,必须走出推进依法治税影响经济发展的误区,树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促进的新理念。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收法律、法规,坚决纠正善自减税免税行为,维护税法权威,要积极开展整顿税收秩序活动,打击偷、逃税收行为;要大力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不断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二)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制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法规
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不能忽视利用税收法规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完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税收法律、法规。首先是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其次是要改革地方税,取消、合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种,开征新税种。最后是要提高税收政策的法律层次,对税收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通过立法程序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增强税收法规的刚性,减少随意性。
(三)增强发展意识,实现依法治税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税收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税务机关要把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目标,努力实现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一、坚持依法治税,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需要强大的财力作支撑,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必须以经济增长为依托,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管理,把经济增长客观、及时地反映到税收增收上来,在确保收入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税收规模,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充裕的财力。
第二、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国家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机关要对现行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让每一个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充分享受优惠。要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务行政审批,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追究不认真、及时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和事,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第三、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税务机关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办税辅导制度;规范涉税审批制度;实行税务稽查预告制度;推行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制度;全面实施办税服务厅“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和首问负责制,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办税服务。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促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结合点,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积极研究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影响,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着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法治与税收有着天然、本质和密切的联系,有国必有税,有税必有法。税收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它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从最早产生的税收——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见,无税不国。税收的主体是政府,税收的客体是社会成员,即企业、个人等纳税人。而税收的出路在于税收法治,依法治税是规范政府和纳税人行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税收在社会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增强,依法治税的任务也日益繁重。依法治税任重道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税务机关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立足税收,服务经济,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汝秀,《在税收征管中如何加强依法治税》,大理地税十年,2004年9月
2、杜长树,《严格依法治税 推动地税创新业》,大理地税十年,2004年9月
3、陈金平,《试论依法治税》,大理地税十年,2004年9月
4、彭拥军,《关于依法治税的几点思考》,大理地税十年,2004年9月
5、李文平,《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2006年云南省地税系统税收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
6、中国税务报,2008年期刊
7、中国税务报,2009年期刊
8、《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2008年1月1日
9、《税政业务》,2005年2月
10、《云南地税公报》,2008年期刊
11、《云南地税公报》,2009年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