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它作为对全人类的终极关怀,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始终担当旗帜与号角的重任。综观人类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兴国安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文化对现行社会的肯定、支持、维护作用,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将真诚、正义、公正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的心田。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和持续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创新是一个极其光辉的命题,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之一。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纵观中国历史,先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才有两汉农业文明;先有魏晋思想解放与自由,才有唐明繁荣的经济;先有宋明理学的思想力量,才有康乾盛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日新,及时、通变”,这一源于《周易》中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几千年来因革损益、除旧维新的历史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在近代,中国文化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推向了极致,成了突破僵化体制的内在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有助于消除西方工业文明造成人与自然对立的不良影响;以儒道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中“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道德理念,堪为人类价值观念整合的基点;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身心内外的宁静和谐,对于拯救后工业社会的精神空虚和信仰危机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普遍价值。在现在的“寒流”中,企业更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来,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鞋革企业。这也是走特色路线与持续发展的根源,更是吸引外商的亮点。正如许多学者和经济学家在审视上海发展“奇迹”时认为,“海派文化”继承吴地文化的优秀基因成为吴地文化母体,积极吸纳区域文化精华,融合海洋文明和世界文化体系,孕育而成的一颗集包容和谐、拼博进取、开拓创新、高效务实和爱国敬业于一体的璀璨明珠。得益于这一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先进文化体系,铸就了上海腾飞发展的雄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面前,文化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相信鞋革出口也离不开文化的拯救与推动。
a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源头作用,组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技术洽谈、专利和零配件招标、人员培训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实行应用性科技成果登记发布制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对就地转化的科技成果给予优先扶持。全力支持高校创立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实验室,为有效解决制鞋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智力支持。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海外市场商机无限,如组织品牌企业抱团参加国外知名展会、到境外设销售网点、培育代理厂商、开展品牌并购,以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4)行业可进行基地外移,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行业升级
随着我国制鞋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随之出现的行业转移步伐也开始加快。我们认为,行业转移将是未来制鞋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大表现。据了解,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省的企业向外转移较多,但这种转移是渐进的、试探性的。转移的方向,首选本省较偏僻的地区,其次是东南亚及国内临近省份如江西、安徽、湖南或国内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区。正确认识产业转移的趋势,在转移中把握发展机遇是十分重要的。 劳动密集型行业始终遵循从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一转移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整体效果看,产业转移可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世界产业结构的布局更为合理,也是产业自身为了寻求持续发展、调整结构、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表现。从世界皮革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看到,每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分别担当转移及承接转移的角色。而在这个转移的进程中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形成错落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我们要端正态度,平静面对,主动进入角色,这一点,对于被转移及承接转移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都十分重要。
2、政府方面
我们应借鉴国际鞋革质量控制先进理念和经验,增加工作前瞻性;健全完善鞋革检验监管标准及法规体系;调整出口鞋检验监管模式;以此达到规范检验监管行为、增强我国鞋企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能力的目的。应建立:
(1)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政府牵头成立“市鞋革产业升级行动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利益。
(2)基础设施支持体系
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加快交通、通信、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着力提高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设施的通行速度和运能,创造更优的投资硬环境。
(3)品牌扶持体系
完善品牌扶持激励政策。整合现有的品牌奖励措施,对列入品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的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指标、能源供应、财政贴息、信贷发放、科研立项、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企业创牌的积极性。
(4)投融资保证体系
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鼓励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以独资、控股和购并等方式来国投资,努力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5)科技创新扶持体系与人才支撑体系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6)高效快捷政府服务体系
建立有利于鞋革产业建设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贯彻依法行政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创建网上政策信息资源库,探索建立快捷的商品进出口通关新机制,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标本兼治,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构建投资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会汁审计、法律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3、消费者方面
一切都建立在消费者重拾信心,只有消费者树立信心,商业贸易才能提前复苏。在世界众多地区都在谈论经济萎缩、在谈论让消费者重心树立信心,但消费者在面临失业的同时不得不扎紧腰带生活。可见,让消费者恢复信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四、发展趋势:
(一)鞋类产品的研究方向
1、舒适特性: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群的脚型,利用鞋楦CAD/CAM系统,生产出适合不同人群脚型的鞋类产品;使用环保型新型鞋材、利用运动生物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设计符合人体行走、运动等不同状态的鞋类产品。
2、功能特性:应用纳米等高新技术使鞋类产品具有防水、排汗吸气、防晒、除臭杀菌、防湿、耐高温、阻燃等性能,而且穿着时不易擦伤、磨损皮肤,具有高性能的防护性能。
3、环保特性:选用安全、环保、健康的鞋材和辅料,确保鞋类产品穿着过程中对人体无毒、无害,生产过程对人体、对环境无害。同时积极应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壁垒。
4、专业特性:采用全球范围内,属当前全行业科技含量高,产品技术前沿的高档皮革、鞋材、鞋楦、设备等所生产的高档鞋类产品;研究拥有职业技术特性的雪地鞋、警用鞋、军用鞋、儿童鞋、学生鞋、劳保鞋、舞台鞋等专业产品。 当前形势下制鞋行业及鞋革产品的出口问题与对策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