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数据、图表和以对企业品牌的真实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出口品牌目前的经营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国内以及国外企业的品牌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我国出口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给出了针对我国出口品牌发展在宏观环境促进、政策法规、融资等宏观环境战略,以及在企业创新、把握机遇、谨慎的面对品牌危机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微观战略。
【关键词】:出口品牌、发展战略。
【正文】:
回顾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带动了我国出口品牌的有效发展。展望未来,我国的出口品牌依然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急需认真的重新审视自己,并更加理性的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和经济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我国出口品牌的发展战略。我国出口品牌的发展战略问题不容回避,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后 , 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 , 现代市场首先要解决的是品牌问题,而不仅仅是产品问题。“品牌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长久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注1)我国出口品牌的品牌化战略刻不容缓。
一、 我国出口品牌的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创立了一些知名的品牌。从国家宏观政策、市场推进以及出口品牌企业自身的与时俱进的品牌战略调整,都证明了国家、政府、企业在努力实现我国出口品牌的发展强大之路。
从07年,中国首个以“品牌”命名的节日——“中国品牌节”在北京拉开帷幕,以“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的大会主题,开启了中国品牌建设事业的崭新开端,立志打造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民族品牌盛会,有助于中国品牌产业化与国际化的长远发展。到08年,让国人备受骄傲,让世界瞩目的奥运盛会,更是让联想等我国的自有品牌实现了很好的奥运营销、国际化营销战略实施。我国的出口品牌正在抓住机遇,勇猛的开拓国际化战略之路,中国也因有这些品牌企业而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审视自我,与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品牌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面对中国出口品牌的发展现状,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品牌价值较低,发展较缓慢
根据《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评估结果,我国的品牌价值分布如下表1-1所示。价
值在600亿元以上的品牌仅有4个,且较06年相比,增长幅度为零。约90%的品牌仍位于品牌价值为100亿元以下的水平,06至07年的增幅也仅仅为2.4%,品牌价值分布令人堪忧。
表1-1:
品牌价值 品牌数量(2007) 百分比(2007) 品牌数量(2006) 百分比(2006) 增长幅度
601亿元以上 4 0.8% 4 0.8% 0.0%
501-600亿元 6 1.2% 3 0.6% 0.6%
401-500亿元 7 1.4% 7 1.4% 0.0%
301-400亿元 6 1.2% 6 1.2% 0.0%
201-300亿元 14 2.8% 11 2.2% 0.6%
101-200亿元 25 5.0% 19 3.8% 1.2%
100亿元一下 438 87.6% 450 90.0% 2.4%
至今,中国品牌仍无缘进入世界百强品牌行列。由此可见,我国的品牌无论从品牌本身的价值还是数量上均处于劣势,品牌自身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国际其它品牌,如诺基亚品牌价值同期增长15%的速度相比,我国品牌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亟待提速!
(二) 新的市场格局,中国企业面临挑战
回首中国企业的发展路程,众多的企业曾凭借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从组装、代加工
到OEM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中国因此成为生产、加工大国。这些值得我们欣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进一步深思中国企业的未来之路该伸向何方。中国要发展,中国企业要发展,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对品牌价值如此之低的中国自有品牌至今在国际知名品牌中仍无一席之地,未来的中国品牌如何发展?中国企业如何发展甚至生存?众多的国际品牌已经在寻求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印度、东南亚等地区进行生产、加工;同时也在以迅猛的速度提升品牌,占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此时在全球市场还尚未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面对低品牌价值的现实,面对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铁样的法则,面对新的分配格局,中国企业、中国品牌急需警醒,急需迫切重新审视自己,准备接收新的挑战。
(三) 抗风险能力薄弱,产品质量隐患引发品牌危机,促进行业洗牌
近年来 , 我国服装、移动电话、显示器、空调器、电动工具、小家电等产品的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很多企业都只满足于贴牌生产、出口等模式,单纯的追求销售量的提升。这种所谓的不用辛苦培育市场和品牌,就可以出量赚钱的经营思路,在2008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济危机的到来让很多企业面临裁员保本、亏损甚至倒闭。这种单纯的依赖于他人的订单的被动的经营思路,已不单单是造成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的薄弱,甚至大规模的裁员将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长期在OEM、代加工等生产模式下形成的单纯向原材料、劳动力要效益,规模化经营的观念,恰恰忽略了对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真正提升产品、企业竞争力的因素。面对品牌价值在全球市场的体现,面对各成熟和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的高品牌价值产品,这些出口企业愈发体会到赚取廉价加工、生产利润的艰辛,“为他人做嫁衣”的后果使得国内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品牌化破在眉睫。 我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研究2(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