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壁垒的成因、特点、作用等表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给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贸易、应对措施
【正文】:
一、绿色壁垒概述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环境的质量,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产品加以抵制,于是绿色壁垒应运而生。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但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因此,研究我国出口如何跨越绿色壁垒的同时更好的利用它,使经济和贸易尽快适应国际市场,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绿色壁垒的产生背景与含义
1.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指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需要指出的是,各国的技术性措施,在正常的范围内是具有合理性的,如保护健康、环境等方面的一些规定,只有当超出了正常的要求,而成为阻碍其他国家产品进入的障碍时才构成“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
2.绿色壁垒的产生背景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下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世界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②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3)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二)绿色壁垒的种类
目前,国际上经常使用的绿色壁垒主要有:
1.绿色关税。绿色关税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某些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环境税。
2.绿色技术标准。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通过立法手段制定苛刻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3.绿色检疫。某些国家制定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特别是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放射物质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要求十分严格,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进口。
4.强制性措施。一般是以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环境、方法、过程等不符合本国环境要求为理由,强行禁止某些产品进口。
5.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以另一国违反国际环境条约为理由采取的强制性进口措施。
6.环境许可证制度。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基础上才能允许进出口,即出口国在出口某种商品之前要获得进口国的“预先通知同意” 。
(三)绿色壁垒的特点
1.名义合理合法。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内容广泛而系统。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3.形式复杂且技术性强。发达国家利用科学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制订大量的系统而严密的农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以满足其农业生产、加工、贸易活动有序进行的多种要求,而且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等,都包括较多的科学技术成分。
4.发展多变且具有隐蔽性。许多发达国家借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通过灵活多变的管理办法、检测内容和实施标准等,使出口方往往难以预见具体的内容及其变化,因此,绿色壁垒比其他非关税壁垒,更容易回避贸易对方的指责,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及时应对而蒙受损失。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3(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